在充斥着机油味、汗味和饭菜香的旧厂街筒子楼里,江家那若有似无、随着季节变换的果香,是楼道里一抹独特的清甜。这香气的源头,是住在高家正楼下的江笙笙,和她那个在街角水果摊操劳了一辈子的奶奶。
江笙笙,从小就是美人胚子,嘴巴又甜,招人喜欢。年纪和高启盛一般大,打小就是同班同学。她的身世像蒙着一层旧厂街常年的薄雾一样,父母不详,没人提起,也没人深究。
她是奶奶用一筐筐苹果、一篓篓橘子拉扯大的。水果摊就是她的第二个家,放学后的小板凳常常摆在摊子旁边,作业本上偶尔会沾上一点果汁的印记。趴在水果筐上写作业。
奶奶很忙,忙着进货、挑拣、吆喝、收摊,有时天色擦黑还没回来。空荡荡的屋子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总显得有些大,有些冷清,有些让人心慌的安静。
每当这时,小小的江笙笙就会趿拉着旧布鞋,“哒哒哒”地跑上楼,轻轻敲响高家的门。
开门的多半是少年老成的高启强,或者更内向些的高启盛。
高家虽然也拮据,但屋子里永远弥漫着人间烟火的热闹,也可能是高启强在厨房鼓捣晚饭的油烟味,高启强做饭手艺很好。
是高启盛伏在狭窄饭桌上写作业的沙沙声,或者是最小的高启兰咿咿呀呀的童音。
“强哥,阿盛……” 小笙笙的声音总是怯生生的,“奶奶还没回来,我有点怕……”
高启强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活,用围裙擦擦手,把她让进来:“快进来笙笙,外面冷。你奶奶估计快收摊了,先在这待着,一会强哥送你下去。” 高启盛则会从书本里抬起头,招呼她:“来,坐我这,作业不会的我教你。” 高家的饭桌旁,从此常常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她安静地看着高启盛解题,看着高启强忙碌,偶尔帮忙逗逗小启兰,感受着那份属于家庭的、喧闹的暖意。高启强这个“小家长”,也自然而然地把她纳入了需要照顾的“弟弟妹妹”范畴。
在旧厂街嘈杂而充满烟火气的底色上,江笙笙的童年并非只有水果的清甜。那份被奶奶深沉的爱包裹着的成长里,始终藏着一抹难以言说的、关于“父母”的空白。
她并非没有察觉。当放学路上看到同学被父亲高高架在肩头,或者被母亲温柔地擦去嘴角的饭粒时,一种细密的、带着点酸涩的羡慕就会悄悄爬上心头。她也曾仰起小脸,拽着奶奶洗得发白的衣角,用稚嫩的声音问:“奶奶,我爸爸妈妈呢?他们去哪里了?” 每当这时,奶奶忙碌的手总会停顿一下,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盛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心疼,有无奈,或许还有一丝深埋的痛楚。她只是长长地叹口气,粗糙温暖的手掌一遍遍抚摸着孙女的头顶,然后从那个上了锁、漆皮斑驳的老木箱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用手帕层层包裹的小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