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帝王的怒火如同被冰水浇熄的炭火,只剩下沉重的余烬和刺骨的寒意。李世民颓然坐在龙椅上,面前铺开的明黄绢帛依旧空白,那支饱蘸浓墨的紫毫笔悬在半空,微微颤抖,却迟迟无法落下。五千言罪己诏…每一个字,都将是刻在他帝王尊严上的耻辱烙印!可这诏书,却又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写…那些虎视眈眈的世家和汹涌的“民意”,绝不会善罢甘休!
房玄龄和魏征侍立一旁,看着陛下那从未有过的疲惫和挣扎,心中如同压着千斤巨石。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陛下的骄傲,也清楚这罪己诏一旦颁下,对陛下威信、对朝廷权威将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可他们…束手无策!
“唉…”房玄龄忍不住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打破了死寂,“陛下…事已至此,或可…或可再寻他法?或许…或许秦…”
他话未说完,便被李世民冰冷的目光打断。李世民知道他想说什么——秦哲!那个在龙首原仿佛洞悉一切的男人!那个提前预警了蝗灾的男人!可…他能有什么办法?难道他能让这铺天盖地的蝗虫消失吗?就算他有办法,自己堂堂天子,刚刚在朝堂上被群臣质疑,被蝗虫羞辱,现在却要低声下气地去求他?这比下罪己诏更让李世民感到屈辱!
“他法?”李世民的声音沙哑而干涩,带着浓浓的疲惫和自嘲,“玄龄,若有他法,朕何至于此?若有他法,朕会坐在这里…写这劳什子的罪己诏吗?!”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股淡雅的兰麝幽香伴随着环佩轻响飘了进来。长孙皇后一身素雅的宫装,未施粉黛,眉宇间带着深深的忧虑和关切,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她看到御书房内压抑凝重的气氛,看到李世民那苍白而憔悴的面容,看到案上那空白的绢帛,心猛地一揪。
“二郎…”长孙皇后快步上前,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不顾礼仪,伸手轻轻抚上李世民撑在案上、指节发白的手背,入手一片冰凉。
李世民感受到妻子指尖的温暖和担忧,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了一丝,但眼中的沉重和痛苦却丝毫未减。他反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仿佛想从中汲取一丝力量,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观音婢…你来了…”
“臣妾听闻…宫外…”长孙皇后欲言又止,眼中充满了心疼。她虽在深宫,但宫外学子聚集、要求罪己诏的风波,早已传遍六宫。她更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对刚刚登基、雄心勃勃的丈夫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陛下…”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的眼睛,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臣妾听闻,陛下…早已预知蝗灾将至?”
李世民苦涩地点点头:“是…秦哲…在龙首原便已警示朕。”
“那…既然陛下提前知晓,”长孙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希冀的光芒,“秦先生…他既能预知天灾,难道…难道就没有应对之法吗?哪怕…哪怕能缓解一二也好啊!”
她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房玄龄和魏征眼中也瞬间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是啊!秦哲!那个屡创奇迹的男人!他既然能提前预警,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
然而,李世民眼中的光芒只是一闪而逝,随即被更深的阴霾笼罩。他缓缓摇头,声音充满了无力感:“朕…朕不知道。他当时只言蝗灾将至,却未言解法。况且…就算他有办法…”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难以言喻的复杂:“就算他有办法,又如何?朕…朕能去求他吗?朕是大唐天子!却要去求一个…一个来历不明、行事诡谲的‘秦皇后裔’?去求他解决朕的朝廷、朕的百官都束手无策的天灾?!这…这让朕的颜面何存?让朝廷的威严何在?!”
“陛下!”房玄龄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急切和一丝自责,“颜面事小!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事大啊!秦哲此人,虽行事不拘常理,但观其龙首原种种神异,绝非等闲!若他真有解决蝗灾之法,便是救万民于水火!便是挽狂澜于既倒!陛下!此时…当以大局为重啊!”
他深深一揖,语气沉痛:“臣…身为宰相,未能及时洞察天灾,未能力排众议支持陛下预警,致使朝廷错失良机,酿成今日之祸!臣…有罪!但请陛下…莫因一时意气,再误了最后一线生机啊!”
魏征也抬起头,那张素来刚硬、此刻却显得格外枯槁的脸上,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对着李世民深深一揖。他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分量。他一生以谏诤为己任,此刻却深感无力。他质疑过秦哲,但龙首原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杜如晦和秦琼的起死回生,早已动摇了他的认知。此刻,他心中同样充满了悔恨——为何当初在朝堂上,没有更坚决地站在陛下这边?为何…没有选择相信那个神秘的预警?
“陛下…”长孙皇后紧紧握着李世民的手,声音轻柔却坚定,“二郎,玄龄公所言极是。帝王颜面,固然重要。但比起这满城百姓的性命,比起这大唐江山的稳固,又算得了什么?秦先生若真有办法,便是大唐的恩人!是陛下的恩人!陛下礼贤下士,虚心求教,非但无损威严,反而更显明君气度!”
她看着李世民眼中挣扎的神色,继续劝道:“况且…陛下细想,秦先生既肯提前警示,说明他心中…未必没有相助之意。只是…或许时机未到?或许…在等陛下一个态度?”
李世民浑身一震!长孙皇后的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他!
是啊!秦哲!那个看似粗豪实则心思深沉的男人!他提前预警,却又对解法闭口不言!他坐视蝗灾爆发,坐视朝廷陷入绝境!他…他是在等什么?难道…就是在等自己…放下帝王的架子,亲自去求他?!
一股难以言喻的屈辱感再次涌上心头,但这一次,却被一种更强烈的、对江山社稷的责任感和对黎民百姓的愧疚感所压制!他想起太极殿内乱飞的蝗虫,想起李君羡描述的关中赤地千里的惨状,想起宫外那五千学子联名请愿的“万言书”…还有那些躲在暗处、虎视眈眈的世家门阀!
“大局…为重…”李世民喃喃自语,这四个字如同千钧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闪过秦哲那张带着玩味笑容的脸,闪过龙首原那高耸的水泥围墙,闪过那些匪夷所思的器械和粮食…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眼中再无半分犹豫和挣扎,只剩下一种近乎决绝的平静!他松开长孙皇后的手,缓缓站起身,挺直了脊梁。帝王的威严重新回到他身上,但这一次,却多了一份沉重的担当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玄龄。”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沉稳,却带着一丝沙哑。
“臣在!”房玄龄精神一振。
“备马。”李世民的目光投向窗外,那被蝗虫染成黄褐色的天空,“不…备车!低调些。朕…要亲自去一趟…龙首原!”
“陛下?!”房玄龄和魏征同时惊呼,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一丝如释重负!
长孙皇后眼中则闪过一丝欣慰和担忧交织的光芒。
李世民没有再看他们,只是负手而立,望着那漫天飞舞的“灾星”,声音低沉而坚定:
“朕…去求他!”
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那令人心烦意乱的嗡嗡声,如同命运的嘲弄,不绝于耳。而李世民的决定,如同投入这绝望深渊的一颗石子,虽不知能否激起希望的涟漪,却已是这煌煌大唐天子,在绝境中能做出的…最艰难,也最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