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原内,一处被临时划定为“百家考校区”的巨大工棚内,气氛热烈而肃穆。来自天南地北的诸子百家学者们,正按学派分列,接受着由当朝宰相、大儒以及龙首原各工坊组长组成的“考核团”的联合面试。
这并非冰冷的审问,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交流与碰撞。
在医家考核区,药香弥漫。医家组长孙思邈与副组长针头刘(刘一手) 并肩而坐。他们面前,是几位自称精通《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医家传人。
一位老者正侃侃而谈,阐述其对“五运六气”的独到见解,颇为自得。
孙思邈听得频频点头,抚须微笑:“先生所言甚是,气运流转,确为医道根本。”待对方言毕,他话锋一转,温和问道:“然,老朽有一惑。依先生之见,若遇‘大头瘟’(鼠疫)或‘肺痨潮热’(肺结核),气运之说,当如何指导用药,方能速效救命,阻其蔓延?”
那老者顿时语塞,面色泛红。古医经多宏观理论,对具体烈性传染病的特效方案记载甚少。
此时,针头刘懒洋洋地接口,语气却带着现代医学的精准:“要我说,啥气运不气运的,先把病人隔离开是正经!‘大头瘟’那是鼠蚤传的,得灭蚤、清洁环境。高烧就用‘青霉素’…呃,是用我们龙首原特制的‘消炎散’压制。‘肺痨’是痨虫(细菌)入肺,得用‘异烟肼’…咳,是用‘百部、黄芩’等提炼的‘杀痨丸’长期治疗,配合营养…就是吃好点。”
他说的轻松,却句句直指病原和特异性疗法,与古医经的思路迥异,听得几位医家传人目瞪口呆,却又隐隐觉得极有道理!
孙思邈哈哈一笑,打圆场道:“刘副组长话虽直白,却也是我龙首原医组多年实践所得。二位思路,一重天地人合,一重病原实证,看似殊途,实则若能结合,方为苍生之福啊!”他随即从案下取出一摞书稿,“我龙首原整理了些前代失传或未尽的医典,如《温病条辨》、《本草纲目拾遗》等,其中于瘟疫防治、药物提炼颇有新见,诸位若有兴趣,可一同参详研讨?”
那几位医家传人一看那书稿中闻所未闻的精妙论述,顿时如获至宝,哪里还有半分傲气,纷纷起身拱手:“孙真人、刘先生大才!吾等…愿闻其详,共同研讨!”先前那老者更是激动道:“老夫行医一生,今日方知井底之蛙!龙首原医术,真乃神乎其技!”
孙思邈含笑点头,心中感慨万千。他初入龙首原时,何尝不是被这些超越时代的医学理论和“特效药”震撼得无以复加?如今,他已是这新医学体系的奠基人与传播者。
另一边,兵家考核区则煞气凛然。
兵部尚书李靖端坐主位,他面前是几位自称兵家传人的武者与学者。李靖并未急于考校,而是先命亲兵搬来一个木箱。
他打开木箱,取出数卷以龙首原新纸誊抄、装帧精美的书籍,神色郑重地放在案上。众人看去,只见书脊上赫然写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尉缭子》…甚至还有《吴子》、《李卫公问对》等!
一位兵家传人惊疑道:“李尚书,这些…乃兵家圣典,我等家中亦有残卷,不知…”
李靖肃然道:“此乃陛下恩典,秦王殿下厚赐!乃龙首原秘藏、由秦族先贤校勘补全之完整版本!其中精义,远胜世间流传之残本错漏!”
众兵家传人顿时呼吸急促,眼神炽热!完整版的兵圣典籍,对兵家学者而言,不亚于武学秘籍之于武者!
李靖继续道:“陛下命我主持兵家考校,非为刁难,实为共襄盛举!不瞒诸位,李某得陛下信重,授以兵权,亦得益于深研这些秦族所赐宝典。如今,李某亦在陛下支持下,欲结合平生所学与当代战事,着书立说,暂名《李卫公兵法》,旨在融汇古今,革新战法!”
他目光扫过众人:“今日请诸位来,一是考校诸位所学真伪深浅,二是诚邀真正有识之士,共聚弘文馆兵学苑,一同参详这些兵家至宝,结合当今大唐军制、装备,共着新兵书,以强我军,以卫国土!诸位可愿否?”
这话如同惊雷,震得几位兵家传人热血沸腾!不仅能见到完整圣典,还能参与着书立说,名垂青史?!
“吾等愿效犬马之劳!谨遵李尚书号令!”几人轰然应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区域,亦是精彩纷呈。
法家传人与房玄龄、杜如晦探讨律法细则,时常被房杜二人引用龙首原“社会管理案例”和“统计学”概念问得哑口无言,继而虚心求教。
墨家工匠与机关张(张巧手) 研讨攻城器械,却被机关张拿出的滑轮组省力模型、简易轴承、甚至蒸汽机原型图惊得目瞪口呆,直呼“祖师爷显灵”!
农家学者与陈老田(陈大壮) 交流农事,陈老田随口道出的杂交选种、嫁接技术、土壤酸碱度改良、甚至大棚种植的构想,让他们如听天书,又觉打开新世界大门。
化学组教授黄(黄正阳) 一尘不染的白大褂和桌上琳琅满目的玻璃仪器、化学方程式,让一众方士、丹家出身的“化学家”自惭形秽,却又疯狂想拜师学艺…
整个考校过程,与其说是考核,不如说是龙首原超越时代的“新学”,对传统百家学问的一次降维打击与强势融合。
李世民与秦哲漫步其间,看着这百家争鸣、却又被龙首原牢牢引领方向的盛况,心中感慨万千。
“秦兄,”李世民忍不住低声感叹,“你龙首原…真乃深不可测!竟网罗了如此多的‘怪才’!孙思邈、李靖且不说,这机关张、陈老田、教授黄…还有那针头刘,个个身怀惊世之学!若非他们,朕这重铸百家之策,怕是难以如此顺畅。不知你麾下,如他们这般的大才,还有多少?”
秦哲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古怪的笑意,他环视了一圈那些正在激烈讨论的红棍们,然后目光投向工棚外那些正在忙碌的普通红棍——巡逻的、搬运的、施工的…
他语气平淡,却抛出了一颗炸雷:“老李,你搞错了。不是‘还有多少’,而是…基本上,我秦族这一万红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算得上你口中的‘怪才’,都有自己独特的学问。”
“什么?!”李世民猛地停下脚步,瞳孔骤然收缩,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声音都变了调,“秦兄…你…你说什么?!每一位红棍?!这…这怎么可能?!”
他的惊呼声不小,顿时吸引了附近不少人的注意。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乃至正在讨论的百家学者们,都纷纷侧目,面露极度惊疑之色。
一位红棍…或许勇武过人,或许精通某种技艺,这可以理解。但一万多人,人人皆有独特学问?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已非“藏龙卧虎”可以形容,这根本是…颠覆常理!
秦哲对众人的反应毫不意外,他随手一指不远处正在指挥手下测量地基的一个红棍小头目:“喏,那个脸上有疤的,叫陈疤瘌。以前是个混混头子,打架斗殴是一把好手。现在嘛,他是我龙首原最好的现场施工经理之一,精通工程测量、材料力学、人员调度,他带队修的路桥,又快又结实。”
他又指向另一个正在和墨家传人比划着说什么的红棍:“那个大个子,以前是打铁的。现在,他是机关组的高级技工,精通机械制图、金属热处理,还能给教授陈的物理实验打下手。”
他甚至随手指向一个正在站岗、面容稚嫩的红棍:“还有那小子,别看他年纪小,以前在街上偷鸡摸狗。现在,他的心算能力,比户部许多老账房还快还准,已经被薛大娘要到账房组。”
秦哲语气带着一丝自豪,更有一份理所当然:“他们以前或许是不起眼,甚至是被嫌弃的古惑仔。但在我龙首原,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识字,学习算数,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门甚至几门‘手艺’深入钻研。建筑、机械、会计、医药、化学、农业…甚至音乐、绘画、讲故事…只要肯学,就有师傅教,有地方练。”
“所以,”秦哲总结道,目光扫过震惊得无以复加的众人,“老李,你现在明白了吧?我秦族,不是一个只有少数精英带着一群莽夫的组织。我们是一个…全民皆学,各有专长的团体。你看到的这些组长,只是他们中间学得最好、钻得最深的代表罢了。”
“这…这…”李世民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他彻底被这超越他想象极限的真相震撼了!
一万多名有文化的技术型“古惑仔”?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龙首原的潜力,远比他看到的、想象的,还要恐怖十倍、百倍!这根本不是一支军队,这是一个…移动的文明宝库!一个全员皆人才的超级学院!
房玄龄、杜如晦对视一眼,眼中充满了骇然与庆幸。骇然于秦族的可怕底蕴,庆幸于…如此可怕的力量,是友非敌。
孔颖达胡子颤抖,喃喃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至斯…乃真圣人之道也…”
那些百家学者们,更是听得心神摇曳,看向那些普通红棍的眼神彻底变了,从之前的些许轻视,变成了敬畏与好奇。
李世民长长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翻江倒海的心情,苦笑着对秦哲道:“秦兄…你每次,都能给朕…带来‘惊喜’啊…”
他心中已然明了,有了这样一支全员皆“士”的秦族作为核心引擎,他重铸百家、开创盛世的宏图,将不再仅仅是梦想。
龙首原,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奇迹,最深的底蕴。
秦哲笑了笑,拍拍李世民的肩膀:“所以啊,老李,放心大胆地干。你这百家学院办起来,师资力量不够?没事,我这边万把个‘助教’随时可以顶上!保证给你教出来的学生,个个能写会算,动手能力强!”
李世民闻言,放声大笑,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豪情万丈:“好!有秦兄此言,朕何愁大业不成!传旨!今日所有通过考校的百家学者,一律授予弘文馆博士、助教之职!即刻筹备各学苑开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