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这日,姜家院子的院门“吱呀”地响了。阿爷才站在院门口。就看见永平哥牵着牛从后院出来,牛尾巴慢悠悠扫着苍蝇。
阿爹赶着驴车紧随其后,车辕上绑着的镰刀、草绳晃了晃,他忍不住笑道:“有这俩帮手,今年秋收能省不少劲!”
月妍跟在阿奶身后,手上挎着的竹篮把手被被磨得光滑,篮子里玉米饼还冒着热气,煮鸡蛋则放在竹篮底部。
“秋收是力气活,顿顿得有蛋有肉,不然扛不住。”阿奶边走边拍她手背,竹篮晃了晃,饼香混着蛋香飘出来,引得永平哥回头笑:“妍丫头这篮子看着就沉!阿奶这是准备了多少好吃的。”
一行人坐着驴车到了稻田边,凉风裹着稻穗香扑过来。金黄稻穗压得稻秆弯了腰,穗尖垂着饱满的谷粒,风一吹,稻田翻起金浪,“沙沙”声裹着虫鸣,热闹得很。
永平哥把牛绳系在大树上,牛低头自顾自啃着脚边的青草,他拍了拍牛背:“伙计,等会儿拉稻子,可得使劲啊!晚上割新鲜的草给你吃。”
大人们掏出镰刀,刀刃在晨光里闪了闪,弯腰时衣角扫过稻秆,手起刀落,一捆稻穗就握在手里,穗子上的谷粒偶尔掉下来。
永安、永吉、永祥三个半大孩子跟在后面,永安拎着草绳,永吉蹲下身把稻穗归拢,永祥则麻利地捆绳——草绳绕两圈,一勒一系,结打得紧实,稻捆立在地上,整整齐齐排成队。
桃丫月妍也想帮忙割稻谷,刚伸手就被阿爷拦住:“女孩子细胳膊细腿的,别累着,去田里捡稻穗去。”
她们只好拎着小竹篮,在割过的稻茬间找漏下的稻穗,偶尔捡到几支饱满的,就兴冲冲塞进篮里,这些都是粮食啊。
割完稻,阿爹也赶着驴车来运稻捆,驴“哼哧”着拉车,车轮压过田埂,把稻捆卸在晒谷场。
割完稻谷的隔天永平哥去晒谷场碾谷子,到了晒谷场他先把竹席铺开,席子边缘有些磨损,却洗得干净,他把稻穗一把把撒在席上,谷粒在阳光下闪着光。
接着他解开牛套,把石碾子的绳套在牛身上,赶着牛慢慢走——石碾子“咕噜咕噜”转着,碾过稻穗,金黄的谷粒就“簌簌”掉下来,落在席子上,渐渐堆成小金山,牛走得稳,偶尔停下甩甩尾巴,永平哥就趁机扫扫碾子上的稻壳。
这边晒谷场在忙活碾谷子,那边红薯地也热闹起来。阿爷和大伯扛着锄头,永安他们拎着竹筐,到了地头,大伯一锄头下去,“咚”的一声碰到硬东西,再一撬,红通通的红薯就滚了出来,沾着湿泥。
永吉眼尖,扑过去抱起个大红薯,举得高高的:“阿爷,你看这个!比我拳头还大!”红薯皮上沾着的泥蹭了他满手,他也不管,只顾着炫耀,引得大伙都哈哈大笑。
另一边的玉米地则更热闹,大伯娘、娘、杏丫、月妍和桃丫围坐在玉米堆旁,玉米秆堆在一边,叶子泛着浅黄。大伯娘掰玉米最快,左手攥着玉米棒,右手往下一掰,“咔嚓”一声,玉米粒就露出来,黄澄澄的;
娘时不时往月妍嘴里塞颗煮花生,花生仁粉粉的,带着点咸香:“慢点儿,别扎着手。”
杏丫一边掰一边跟桃丫说:“等秋收完,阿奶说要给我们做新衣服,碎还布的,还绣一朵小花!”
月妍听得眼亮,手里的玉米也掰得更起劲,玉米叶划得胳膊痒,却没心思顾。
灶房里始终飘着香味,大嫂揉面的手不停,面团在案板上“砰砰”响,揉得光滑后揪成剂子,挤成馒头放进蒸笼;
阿奶守在灶台前,锅里的肉炖得“咕嘟”响,油花浮在汤面,撒上的姜片、葱花飘着,肉香从灶房飘到院子里。永吉跑回来扒着,扒着灶房门喊:“阿奶,肉熟了没?我都闻着香味了!”
阿奶笑着拍他胳膊:“急啥,等大伙收工回来,保准让你吃够,到时给你多盛两块!”
秋收每天收工,天刚擦黑,桌上就摆得满当当:红烧肉油亮,块头大,颤巍巍的;炒鸡蛋金黄,裹着葱花;炖豆腐嫩白,吸满了汤汁;还有一锅糙米饭。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阿爷夹块肉给永吉,阿奶给月妍盛饭,永平哥边吃边说:“今年稻穗沉,收得也快,吃起饭来都香!”永祥嘴里塞满肉,含糊着点头,引得大伙笑。
过了几天,地里的粮食收得差不多了。阿爷整理红薯时,忽然指着两筐红薯喊:“你们看这俩筐!”
大伙围过去,只见筐里的红薯比普通的大近一倍,红皮油亮,沾着的泥还没干,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月妍凑过去,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阿爷,这么大的红薯,留着当种子肯定好,明年说不定能种出更多大红薯。”
阿爷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妍丫头说得对!这两筐单独放地窖,明年开春就用它们育种!”
算下来,今年秋收只用了不到半月,比往年快了十天。收完最后一车粮食,阿爷把全家人叫到堂屋,烟袋锅子捏在手里:“老二你带永安留家里,青龙山里的柿子林的柿子可能熟了,你们带着牛去把柿子摘回来做柿饼。等年集又可以带去集市上卖。”
“摘完柿子就在家里收乡亲们的山货,该晒的晒,该腌的腌起来。”
接着又看向杏丫,语气软了点:“杏丫今年十四了,明年该说亲了,别总往外跑,跟着你娘和阿奶在家做点家务,养白点,好说亲。”杏丫红了脸,低头捏着衣角。
最后,阿爷指了指永平哥两夫妻、大伯夫妻两、永吉永祥,桃丫、月妍他们:“我和你大伯带着你们,赶着驴子去下山谷。去看看山谷里的玉米、红薯熟没熟,熟了得收起来了,收完把山谷打理下再去青龙山深处瞧瞧,有没有野核桃、野栗子,秋天的猎物也肥,挖点陷阱囤点野味,给大伙改善伙食。”永平哥立马点头,永吉更是兴奋得直搓手。
第二天一早,天才亮,一家人就各自去干各自的活了。阿爹和永安背着竹筐,筐里放着摘柿子的钩子,牵着牛往青龙山去;
阿奶领着杏丫,拎着猪食桶去后院喂猪、喂鸡、喂兔子;月妍和阿爷一行人赶着驴子往山谷走去,驴背上驼着被子褥子,绳子绑得结实。每个人背上都是满满的一背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