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雪订立灵犀同契后,陆峰明显感觉到自身修行多了一份无形的约束与助力。每七日一次的双修行功,需耗费大量心神维持灵力循环的精准平衡,但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他的五行灵力在林雪玄冰真气的淬炼下,变得更为精纯凝练,神识也在那极致冰寒的刺激下,韧性有所增强。而林雪的状态,亦在五行灵力生机的温养下,逐渐趋于稳定,眉宇间的沉郁之色淡去不少。
这一日,陆峰接到丹堂传讯,因他在三阶丹药炼制上表现卓着,丹堂特邀他为内门弟子举办一场丹道讲座,分享炼丹心得,特别是关于药性冲突调和与五行原理在丹道中的应用。此举既有提携后进之意,亦是进一步树立他丹道名声的机会。
陆峰略作思索,便应承下来。他深知闭门造车并非长久之计,与同门交流,教学相长,亦能巩固自身所学。
讲座设在丹堂偏殿,可容纳数百人。消息传出,前来听讲的弟子远超预期,不仅炼气期弟子蜂拥而至,许多筑基期弟子,甚至一些丹堂执事也慕名而来,将偏殿挤得水泄不通。众人皆想听听这位新晋真传、丹道天才有何独到见解。
陆峰立于殿前玉台之上,神色平静,并未因人多而怯场。他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药性冲突调和”这一炼丹常见难题。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身多次失败与成功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
他以“冰心焰灵丹”为例,阐述冰火相克属性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火候转换、引入中性药引以及利用自身灵力特性进行引导与缓冲。又以其改良的“五行蕴灵丹”为例,说明如何利用五行相生原理,安排投药顺序与灵力输出,使五种属性药力和谐共生,而非相互排斥。
讲解过程中,他并非空谈理论,而是穿插了许多实际操控的细节与神识运用的技巧,甚至当场以灵力模拟了几种常见药性冲突的场景及化解手法,直观而生动。
台下弟子听得如痴如醉,许多困扰他们许久的难题,在陆峰的剖析下,竟变得清晰起来。就连一些丹堂执事也频频点头,觉得颇有启发。
随后进入答疑环节。起初提问的多是炼气期弟子,问题相对基础,陆峰一一耐心解答。渐渐地,一些筑基期弟子也开始发问,问题愈发深入,甚至涉及三阶丹药炼制中的某些瓶颈。
其中一位筑基中期的器堂弟子,询问在炼制一种需要融合金、火属性的法器胚胎时,如何避免两种狂暴属性在高温下失控冲突。此问题已超出纯丹道范畴,但陆峰略一思索,便从五行相克与相生的角度,提出了几种引入土属性材料或阵法进行调和稳定的思路,令那名器堂弟子茅塞顿开,连连道谢。
讲座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气氛始终热烈。结束时,众多弟子意犹未尽,围拢上来,希望能得到陆峰进一步的指点。陆峰并未推辞,又花费了近一个时辰,为部分弟子解答了个别疑难。
自此之后,陆峰在内门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限于丹道天才之名,更因其无私分享、见解独到、耐心解惑的风范,赢得了众多弟子的真心敬佩与感激。
流云峰变得比以往更加热闹。每日都有弟子手持炼丹时遇到的问题或自己炼制的丹药,前来求教。陆峰来者不拒,只要时间允许,皆会给予指点。他甚至专门在峰下设了一间简易的答疑室,由王猛先行接待、记录问题,他再定期集中解答。
这种大规模的请益与交流,虽然占用了陆峰部分修炼时间,但对他自身亦是一种促进。为了解答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他不得不更深入地思考丹道本质,查阅更多典籍,触类旁通,自身的丹道体系反而在这一次次“输出”中变得更为扎实、系统。
他也借此机会,结识了许多在特定领域有专长的弟子,如那位器堂弟子,后来便与陆峰多有往来,相互交流炼器与丹道中关于材料处理、火力控制的心得。
丹堂高层对陆峰此举大为赞赏,认为他有效提升了内门整体丹道氛围。火云真人更是私下传讯,称他有“宗师气度”。
然而,人气的急剧攀升,也带来了一些隐忧。赵长老一系对此冷眼旁观,某些弟子言语间不乏酸意,认为陆峰是在沽名钓誉,拉拢人心。陆峰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在意。他行事但求问心无愧,提升自身实力与丹道境界,才是应对一切的根本。
讲座扬名,弟子请益,使得陆峰在宗门内的影响力逐渐从个人实力层面,扩展到更广泛的认同与人脉层面。这为他后续的行动,无论是搜寻五行灵物,还是应对可能的风波,都奠定了更为深厚的基础。他依旧保持着每日修炼与研习丹道的节奏,只是生活中,多了许多与同门论道解惑的插曲,道途也因此显得更为充实与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