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氛随着最后一门课程的结束铃声而骤然消散,汉城大学校园仿佛瞬间被抽空了力气,陷入一种疲惫而安宁的静谧之中。寒假正式开始了。
银珠在公寓里足足睡了一整天,才将连月来透支的精力弥补回来些许。醒来后,她并没有急于放松,而是首先开始整理这个学期的笔记和教材,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知识点,并为下学期的课程做初步的预习规划。对她而言,假期并非彻底的休息,而是查漏补缺和蓄力前进的宝贵时段。
这天下午,她正在桌前整理《生物化学》的复杂代谢通路图,客厅的电话再次清脆地响了起来。银珠心中微动,这个时间,很可能是父亲。
她接起电话,果然,听筒里传来了郑汉采的声音,但这一次,那声音里蕴含的激动和喜悦,比之前告知新书封面打样时还要强烈数倍,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银珠!银珠啊!”郑汉采的声音洪亮,几乎有些语无伦次,“签了!签了!阿爸的连载合约,今天正式签了!”
银珠的心也跟着猛地一跳,脸上瞬间绽开笑容说道:“阿爸!真的吗?太好了!恭喜您!”她能想象到电话那头父亲激动得可能都有些手舞足蹈的样子。
“是真的!千真万确!”郑汉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情绪,但话语依旧急促,“是《清河文艺》杂志社!就是那个很有名的月刊!他们的主编亲自来的,带着正式的合同!不是那种零散的投稿,是整整一年的连载合约!每个月都会刊登阿爸的小说《巷口的风铃》的一个章节!稿费……稿费也比之前单篇发表要高出一大截!而且,主编说了,如果读者反响好,连载结束后,直接优先考虑出版单行本!”
“《清河文艺》?!”银珠也吃了一惊,这本杂志在当下的韩国文坛颇具分量,能在这上面获得连载资格,对一位新人作家而言,无疑是极高的认可和难得的机遇。“阿爸!这太了不起了!这说明您的作品得到了专业领域的充分肯定!”
“是啊,阿爸到现在还觉得像做梦一样!”郑汉采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慨,“主编先生很和气,夸阿爸的文笔有温度,故事有生活气息,说现在很少能看到这么扎实的作品了。他还……他还主动跟阿爸握了手!”父亲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被尊重的、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是您应得的,阿爸!”银珠由衷地说道,“是您坚持和努力的成果!”
“对了,银珠,”郑汉采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神秘和兴奋,“你猜今天签约的时候,还有谁在场?”
“谁?”银珠好奇地问。
“你欧妈!”郑汉采的声音带着几分扬眉吐气的快意,“出版社的人来之前,她本来在厨房忙活,脸色还是淡淡的。等主编先生一到,说明来意,拿出那份厚厚的、印着漂亮字体的合同……我悄悄瞥见她,站在客厅门口,听得都愣住了!后来我签字的时候,手有点抖,还是她……默不作声地给我倒了杯温水过来,放在桌上。虽然还是一句话没说,但……但那眼神,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银珠静静地听着,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话语中那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被妻子认可的心情,如今终于得到了一丝回应。母亲朴贞子的态度,正如大纲所预示,因着这实实在在的合约和更为可观的稿费,发生了更进一步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或许依旧基于现实利益,但对于长期压抑的父亲来说,已是莫大的慰藉。
“明元那小子,更是兴奋得不得了。”郑汉采继续分享着家里的喜悦,“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儿地问东问西,什么‘阿爸的故事以后是不是每个月都能在杂志上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会不会有这本杂志?’……呵呵,这孩子,比阿爸还高兴。”
“真好,阿爸。”银珠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家里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您一定要乘胜追击,安心创作,把后续的章节写得更加精彩。”
“你放心,阿爸晓得!”郑汉采郑重承诺,“有了这份合约,阿爸这心里就更踏实了,更有动力了!你在汉城也要好好的,寒假有什么打算?钱够不够用?这次连载的预付稿费,阿爸给你寄一些过去……”
“阿爸!”银珠连忙打断,语气坚决,“不用!我真的不缺钱。上次翻译工作的报酬很丰厚,足够我这个寒假的开销了。您的稿费,留着家里用,或者给明元添置些东西,再不然,您自己买些好书、好茶叶犒劳一下自己。我现在能自立了,您就放心吧!”
父女俩又聊了许久,直到郑汉采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想必是急着去跟左邻右舍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了。
放下电话,银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让她这个一路推动和见证者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这个家,似乎正从以往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和偏心中,艰难地透出一丝希望的曙光。
寒假的时光平静而充实。银珠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休息。除了预习功课,她也开始关注一些医学前沿的期刊动态,并继续研究股市,谨慎地进行着小额度的调整和投资,保持资本的活力。
几天后,银珠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是金成焕学长打来的。
“银珠同学,寒假打扰了。”金成焕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有礼,“有件事想问问你。下周在汉城大学医学院有个小型的医学学术研讨会,主题是‘东亚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对话’,会有几位日本和台湾的学者参加。我父亲受邀出席,但他下周正好有个重要的诊所要坐镇,脱不开身。他知道你下学期选了相关的选修课,而且有翻译经验,就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作为他的学生代表去旁听一下?不需要发言,就是去感受一下学术氛围,顺便……如果方便的话,帮忙记录一下会议的要点和前沿观点,回来跟他分享一下。当然,这算是额外的委托,会有相应的酬劳。”
银珠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这无疑又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拓展视野的机会,能接触到学科前沿的讨论,还能巩固与金医师这条宝贵的人脉。她立刻答应下来:“谢谢成焕学长和金医师的信任!我非常感兴趣,一定会认真记录和整理。”
“太好了。”金成焕笑道,“会议资料我稍后让人送到你公寓。地点就在医学院的国际会议厅,时间是下周三上午九点。”
接下来的几天,银珠认真阅读了金成焕送来的会议背景资料和参会学者简介,做了充分的准备。周三上午,她提前到达会场。研讨会规模不大,但与会者显然都是业内精英,讨论气氛非常热烈。银珠专注地聆听着各位学者的报告和自由讨论,尤其是关于中药现代化研究、针灸机理探索等议题,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她敏锐的思维和清晰的笔记习惯再次发挥了作用。会议结束后,她不仅整理出了一份条理清晰的会议纪要,还附上了一些自己的简要分析和疑问,一起交给了前来取资料的金成焕。
金成焕粗略翻阅后,眼中再次露出赞赏的神色:“银珠同学,你的归纳总结能力真的很强。我父亲看了一定会非常满意。辛苦你了!”他递过一个信封,“这是这次的酬劳,请收下。”
“谢谢学长。”银珠坦然接过。知识转化为价值,在她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过得飞快。临近寒假尾声,银珠收到了明元的来信。弟弟在信里兴奋地描述了父亲签约后家里的“盛况”:邻居们如何羡慕祝贺,母亲破天荒地做了一桌好菜,甚至主动把登有父亲小说第一章的《清河文艺》杂志放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字里行间充满了孩童式的纯真喜悦和对家庭氛围改善的满足。
然而,在信的末尾,明元用铅笔轻轻加了一行小字,显得小心翼翼:“怒那,金珠欧尼前天晚上突然回来了,没说什么,吃了饭就走了。她看到客厅的杂志,好像……哼了一声。阿爸好像有点不高兴,但没说什么。”
这行小字像一根细刺,轻轻扎了银珠一下。金珠的怨气果然并未消散,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这种无声的对抗,或许比直接的冲突更令人担忧。但银珠很快将这丝忧虑压下。现在的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寒假结束,新的学期拉开序幕。银珠抱着新领的教材走进教室,迎接她的是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医学课程。开学第一堂《病理学》课上,教授提出了一个复杂的病例分析题,涉及多种器官的潜在病变关联,要求大家初步讨论。
银珠看着病例描述,脑海中迅速将上学期的解剖、生理、生化知识与之串联,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当她条理清晰地将自己的见解陈述出来时,不仅教授投来赞许的目光,连身边的崔成贤等同学也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课间,崔成贤由衷地对她说道:“银珠同学,你刚才的分析太精彩了,把好多零散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了。看来你这个寒假一点都没松懈啊。”
银珠微微一笑说道:“只是习惯性地多想了想。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要更加努力才行。”
站在医学院教学楼的走廊上,望着窗外开始萌发新芽的树木,银珠知道,新的挑战已经到来。父亲的成就如同远方的灯塔,照亮归途,也激励她前行。而她的航程,才刚刚驶入更广阔也更深邃的医学海洋。她握紧了手中的书本,目光坚定地望向新的课程表。无声的较量无处不在,而她,早已做好了迎击的准备。
(第七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