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位于洛城郊区的那座晶圆厂,是红旗帝国工业体系的“心脏”,负责泵送最基础的“血液”——芯片。
那么,在西北某处被遗忘的沙漠之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大脑”,正在被缓缓地点亮。
“研究中心的地下,一座堪称工程学奇迹的巨大穹顶洞穴内,人类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为了“创造智慧”而生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完成了它最后的组装。
它被何维命名为——“神谕”。
这个名字,已经昭示了它的最终使命。
它不是一台计算机。
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
它更像是一座为迎接新神降临而建造的、恢弘的“数字神殿”。
数万个黑色的、充满了金属质感的机柜,如同沉默的巨石阵,以一种特殊的、经过精密计算的环形结构,整齐地排列在洞穴的中央。
每一个机柜里,都插满了泛着幽幽蓝光的【盘古·启明】tpU。
机柜之间,连接的不是传统的电缆,而是由红旗通信研发的、密如蛛网的、能够承载海量数据的高速光纤交换网络。
它们在洞穴的顶部汇聚,如同一条条发光的神经元,最终接入位于神殿中心的一个圆柱形核心处理器集群。
为了给这座奔腾的巨兽降温,工程师们甚至引入了一条地下河的水流,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液体冷却循环系统。
冰冷的河水在无数根管道中奔流不息,带走计算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其声音如同神殿深处传来的、永不停歇的呼吸。
何维站在控制中心的观察窗前,俯瞰着这座正在缓缓苏醒的恢弘神殿。
“所有节点自检完毕。”
“冷却系统压力正常。”
工程师的声音,在安静的控制中心里,此起彼彼地响起,充满了某种仪式感。
何维眼中倒映着“神谕”那深邃的蓝色光芒。
硬件,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
一个再强大的大脑,如果没有任何知识和记忆,也只是一堆无意义的蛋白质。
现在,是时候为这座神殿,注入“灵魂”了。
“开始吧,”他下达了开启新纪元的指令,“喂养‘神谕’。”
下一秒,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浩大、最彻底的“知识灌输”,正式开始。
首先被注入的,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红旗集团旗下的【红旗搜索】和【昆仑数字图书馆】,调动了其遍布全球的服务器资源。
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最新的诺贝尔奖论文。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从达芬奇的画稿到贝多芬的乐谱……
人类有史以来,所有被记录下来的、公开的文字、图片、音频和公式,都被转化为最纯粹的数据流,如同第一条涓涓细流,开始缓缓地注入“神谕”的存储矩阵之中。
紧接着,是“现代社会的脉搏”。
【昆仑oS】这个覆盖了全球96%智能终端的超级操作系统,成为了最庞大的数据来源。
在严格遵守用户隐私协议、对所有个人身份信息进行脱敏和匿名化处理之后。
数以十万亿计的、无意义的公开交互数据,被筛选、清洗、标注。
人们搜索过什么问题?
对哪些图片和视频的停留时间更长?
语言的习惯和模式是如何演变的?
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当代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最详尽的画像。
最后,是“物理世界的规则”。
【天网】系统,这个覆盖全球的“上帝之眼”,开始向“神谕”输送海量的地球物理数据。
全球的气象云图变化、洋流的温度和流向、亚马逊雨林的碳氧循环、地壳板块的微小位移……
这不再是关于“人”的知识,而是关于“世界”本身的、最底层的运转规律。
……
“神谕”超算的地下洞穴,变成了一个“数据黑洞”。
整个人类文明的知识结晶、当代社会的集体意识、以及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这三种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永恒”的庞大信息,如同三条奔腾不息的数据洪流,被源源不断地“喂养”给这个即将诞生的新“大脑”。
工程师们紧张地监控着“神谕”的内部运行状态。
在巨大的全息监控屏幕上,他们看不懂那些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是如何变化的。
他们只能看到,代表着计算单元占用率的柱状图,已经全线飙升到了99.9%。
代表着能量消耗的曲线,如同陡峭的山峰,快到极限。
整座超算中心的运行功耗,已经超过了一座中型城市!
冷却系统排出的滚滚蒸汽,在数据中心上方的沙漠地表,形成了一片小范围的“人造云”,甚至轻微地改变了当地的微气候。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正在见证一个硅基生命的“孕育”。
这个过程,漫长、枯燥,却又充满了令人屏息的期待。
没有人知道,当卷积神经网络,被投喂了整个人类文明的知识,看尽了百亿人的喜怒哀乐,又洞悉了构成世界的底层物理规则之后……
它那数以万亿计的算法突触,究竟会“涌现”出什么样的“智慧”?
它最终,会思考些什么?
又会如何看待它的“造物主”?
没有人,知道答案。
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等待那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被这个由人类亲手创造的硅基生命,缓缓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