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同一本不断翻动的日历,在带来智慧与从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印记。这些印记,最初是细微的,隐匿在日渐稀疏的头发、悄悄爬上眼角的皱纹里,而后,开始以更具体的方式,敲响健康的警钟。
变化是悄然发生的。陆见深发现,以往能连续伏案工作数小时不觉疲惫,如今坐久了,腰背会发出酸痛的抗议。晨起时,关节偶尔会有轻微的僵硬感,需要活动一下才能恢复灵活。林星辰则发现自己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降温前膝盖会隐隐作痛,以往一口气爬上六楼不在话下,现在中途需要歇一歇脚。
起初,他们都把这些当作“年纪到了”的自然现象,并未十分在意。直到一年一度的例行体检报告出来,几项指标后面跟着小小的箭头和提示语,才真正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注意饮食控制。”
“骨密度略有下降,建议补充钙质,适量负重运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在临界范围,建议定期复查。”
这些医学术语和冰冷的数字,像一份客观而严肃的提醒函,告诉他们,身体的零件经过数十年的高速运转,需要更精心的保养和维护了。
那天晚上,两人坐在灯下,一起仔细翻阅着体检报告,神情比看任何项目文件都专注。气氛有些凝重。
“以后油炸的、肥腻的要少吃了。”林星辰指着报告上的箭头,语气担忧。
“嗯,酒也要少喝。”陆见深点头,眉头微蹙,“还得抽时间多运动,不能总坐着了。”
他们第一次如此具体而认真地讨论起“养生”这个话题,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了明确的、需要执行的条目。
从此,“健康的日记”成了生活中新的一页。林星辰调整了食谱,减少了红肉和油脂的摄入,餐桌上增加了更多的鱼类、蔬菜和粗粮。她开始研究各种食材的属性和搭配,像当年研究育儿知识一样用心。陆见深则戒掉了宵夜,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每天雷打不动地出门散步半小时,周末还会拉着林星辰一起去公园快走或打太极。
药盒里,除了常备的感冒药,又多出了鱼油、钙片、维生素d等瓶瓶罐罐。他们会互相提醒对方按时服用,像完成一项重要的日常任务。
“今天钙片吃了吗?”
“吃了。你的降压药别忘了。”
定期复查和随访也纳入了日程。去医院不再是一件临时起意的事,而是需要提前预约、认真对待的“公务”。他们会一起前往,互相陪伴,在等待检查结果时,给对方打气。当复查指标好转时,会像孩子考了好成绩一样高兴;若稍有波动,则会更加严格地执行健康计划。
这个过程,没有抱怨,只有一种并肩应对的默契和平静。他们比年轻时更懂得身体的珍贵,也更明白健康是享受一切幸福的基础。一次,陆见深在散步时感慨:“以前拼命工作,想着赚够钱才能享受生活。现在才明白,没有好身体,赚再多钱也享受不了。”
林星辰挽紧他的胳膊,轻声应和:“是啊,所以现在开始,要为我们自己的健康打工了。”
健康的警报,没有带来恐慌,反而促使他们形成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更加珍惜彼此陪伴的时光。他们不再追求极致的效率和工作成就,而是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身心的舒适。爱,在日复一日的健康管理和相互叮咛中,变得更加具体和踏实——是清晨的一杯温水,是餐桌上清淡适宜的饭菜,是散步时紧握的双手,是体检报告出来时彼此关切的询问。
这本“健康的日记”,记录着身体的细微变化,更书写着相濡以沫的深情与共同面对岁月挑战的勇气。它提醒他们,生命的河流已步入平缓的下游,需要更小心地航行,但只要有彼此在船上,就能从容欣赏两岸的风景,安稳地驶向远方。
(第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