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的武魂……是什么?”
苏清瑶清冷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与探究。魂导灯的光芒稳定下来,不再闪烁,仿佛也被刚才水镜与未知武魂的共鸣所震慑。
王执事也紧紧盯着肖胜,他此刻才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研究员”,恐怕藏着不小的秘密。能引动苏清瑶水镜产生那种异象的武魂,绝非寻常。
肖胜的心微微一沉。他最不愿暴露的,就是自身武魂的秘密。竹竿武魂的形态本就特殊,加之三次进化后内蕴的雷霆与深海特性,一旦深究,极易引人注目,与他“苟道发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他脸上适时地露出些许窘迫和为难,微微低头,避开了苏清瑶那过于锐利的目光,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含糊与避重就轻:“回苏研究员,在下的武魂……确实有些奇特,与寻常器武魂不同,更偏向于……感知与辅助。”他轻轻抬了抬手臂,袖口晃动,却并未让武魂显现,“它形态不甚雅观,于战斗无益,只是对水流、能量变化比较敏感,方才……或许是巧合,引起了您武魂的些许共鸣。”
他将之前的异象归结为“巧合”和“感知敏锐”,试图将关注点从武魂形态本身移开。
苏清瑶闻言,秀眉微蹙。她自然不信这只是简单的巧合。水镜武魂的共鸣极其罕见,通常只会在遇到同源、或是对水、镜相关法则有极深理解的存在时才会发生。但肖胜明显不愿多谈,她也不好强行逼问,只是将这个疑问深深埋入心底,看向肖胜的目光更加深邃了几分。
王执事见肖胜不肯亮出武魂,哼了一声,但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理论的争执上。肖胜那套“非线性理论”在他心中依旧是歪理邪说,尤其是对方连武魂都不愿展示,更显得心虚。
“即便你武魂特殊,感知敏锐,也无法证明你那套理论是正确的!”王执事挥了挥手,试图将话题拉回他熟悉的领域,语气带着权威被打挑战后的不悦,“魂导术发展至今,自有其铁律!明德堂总结的魂导术三大定律,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魂导器设计与制造的基石!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推翻的?”
他挺直腰板,声音拔高,带着训诫的口吻:“尤其是第二条,能量传导稳定性定律!明确指出了能量在魂导回路中必须以稳定、线性的方式传导,才能保证魂导器的效能与安全!你那套顺应波动、追随所谓的‘势’的理论,完全违背了这一定律,根本就是无根之萍,空中楼阁!”
提到明德堂三大定律,王执事脸上恢复了自信与笃定,仿佛手握真理,居高临下地看着肖胜。
苏清瑶没有说话,她虽然因为刚才的异象对肖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作为一名严谨的研究者,她同样信奉经过验证的规律。她看向肖胜,想看看他如何应对这魂导界公认的基石理论。
肖胜心中暗叹,知道不拿出更实质的东西,无法打动这两位,尤其是这位明显地位更高的苏研究员。他目光扫过桌面,看到一支用来绘制魂导图纸的、笔尖闪烁着微弱魂力光芒的魂导笔。
他上前一步,拿起那支魂导笔。笔身微凉,触感细腻。他没有去看王执事,而是面向苏清瑶,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王执事,苏研究员。定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固然重要,但并非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定律的存在,是为了描述规律,服务实践,而非束缚思想,扼杀新的可能。”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魂力缓缓注入魂导笔。笔尖亮起柔和的淡蓝色光芒。他铺开一张新的纸张,手腕悬动,笔尖落下。
沙沙沙……
魂导笔划过纸面,发出轻柔而富有韵律的声响。他没有绘制复杂的图纸,而是写下了一连串简洁却透着玄奥的符号与公式——那是他基于自身对潮汐的感悟和对龟息功运转的理解,初步总结出的“潮汐能量波动模型”。其中,一个代表“波动系数”的希腊字母“ξ”被他用笔尖特意圈出,注入了稍多一丝的魂力,使其在纸上散发着格外醒目的淡蓝色光痕。
“您看,”肖胜指着那个被圈出的“ξ”,抬头看向苏清瑶,眼神清澈而专注,“传统的线性传导,相当于将这个‘波动系数’强制设为零,或者限制在一个极小的、可控的范围内。但这就像……就像试图用一根笔直的钢针去捕捉一条在水里灵活游动的鱼。”
他再次用上了钓鱼的比喻,这已然成为他阐释自身理论最本能也最有效的方式。
“钢针或许坚硬,但鱼儿不会傻到往针尖上撞。您强行约束、线性传导,相当于只想要鱼乖乖待在网中央,却忽略了它本身游动的轨迹与活力。而潮汐能量,就是那片海,就是那条活生生的、不断游动的‘鱼’。”他的笔尖在“ξ”周围轻轻点动,那淡蓝光痕随之荡漾,“这个波动系数,不是噪声,不是需要被剔除的杂质,它本身就是能量活性的体现,是‘鱼’游动的轨迹!魂导器要做的,不是用‘钢针’去刺,而是应该像一张柔韧的、富有弹性的‘网’,或者像一根感知敏锐的‘钓线’,去感知这种波动,顺应这种轨迹,甚至……引导和利用这种活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霍雨浩绘制的那张魂导炮图纸,脑中灵光一闪,举出了一个更具说服力的例子:“这就好比……霍雨浩前辈当年闻名大陆的‘精神探测’共享。动态的目标,位置、速度瞬息万变,远比静态物体复杂,按照传统观念,岂不是也无法被魂技锁定?但霍前辈的精神探测,恰恰能够精准捕捉并共享这种动态信息!为什么?因为他的魂技并非死板的锁定,而是以一种更高的维度,去感知、适应并描绘出目标的动态轨迹!”
“潮汐能量,亦然!它并非死物,它是活的,动态的!我们为何不能像精神探测捕捉动态目标一样,去设计能够感知、适应并利用这种动态能量的魂导器呢?”
就在肖胜情绪略微激昂,阐述自家理论的精髓时,他识海中的竹竿武魂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对“轨迹”、“波动”的深刻理解,那根青翠的雷霆钓竿在识海虚空中发出几不可闻的轻颤,竿身上的蓝紫色雷纹如同呼吸般明灭,仿佛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推演、计算着那复杂无比的潮汐数据。这种源自灵魂与本能的颤动,即便他极力压制,也有一丝极其微弱的意念透过身体,传递到他置于桌下的手掌,使得他握着魂导笔的手指,无意识地遵循着某种玄奥的韵律,微微颤动了一下。
苏清瑶的目光,从一开始的审视,到听到霍雨浩例子时的若有所思,再到此刻,已经完全被肖胜笔下的公式和他充满感染力的阐述所吸引。她怔怔地看着那个被圈出的、散发着淡蓝光晕的“ξ”,看着肖胜因为激动而微微发亮的眼睛,听着他那将高深理论与朴素比喻完美结合的论述。
她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立刻找到有力的观点来反驳他。他的理论,并非胡搅蛮缠,而是构建在一个看似离经叛道、却又隐隐自洽的逻辑体系之上,尤其是那个“精神探测”的例子,举得太过精妙,直接动摇了“线性稳定”绝对正确的根基。
王执事张了张嘴,脸色涨红,想要反驳,却发现一时语塞。霍雨浩的例子太过响亮,那是写入魂师教科书的存在,他根本无法否认。他只能徒劳地重复着:“诡辩!你这是诡辩!魂导器是精密仪器,岂能和魂技混为一谈……”
但他的话,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实验室里,只剩下魂导笔尖偶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三人之间无声的思维碰撞。
苏清瑶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她抬起眼眸,看向肖胜,清冷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甚至是一丝挑战的意味:
“空口无凭!肖工,你可敢与我立个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