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如一块巨大的深蓝色丝绒,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温柔地包裹起来。天穹之上,银盘似的月亮洒下清辉,亿万星辰点缀其间,倒映在平静无波的海面上,随微波荡漾,碎成一片流动的、闪烁的银河。
一艘不大的渔船,悄无声息地滑入这片星月交辉的海域,船桨破开镜面般的海水,发出有节奏的、轻柔的“欸乃”声。肖胜坐在船尾,稳健地划着桨,目光偶尔掠过船舷旁那根倚放着的、再普通不过的竹制鱼竿——这并非他的武魂,只是他闲暇时自己削制,用来日常垂钓的普通竿子。
阿珠坐在他对面,双手抱着膝盖,下巴搁在膝头,出神地望着这片她自幼看惯、却仿佛今夜格外不同的瑰丽海景。夜风带着凉意,拂动她额前的碎发,也送来肖胜身上那股淡淡的、如同被海水洗涤过的清爽气息。
“在我们家乡,”肖胜划桨的动作未停,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温和,“有一种钓鱼的法子,叫‘台钓’。”他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语速不急不缓。
阿珠被吸引了注意力,抬起头,那双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的眼睛望向他,带着好奇。
“这种钓法,讲究个精细。”肖胜继续说着,空着的左手拿起船上备着的一小段树枝,就着被月光照得微微发亮的甲板,一边比划,一边勾勒起来,“会用上一种叫做‘浮漂’的小玩意儿。”
树枝在甲板上划出简单的线条,形成一个两头尖、中间鼓的流线型轮廓。“大概长这样,像条小鱼漂在水上。”他解释道,“钓线穿过它,把它固定在一定的高度。鱼在水下咬钩的动作,哪怕再轻微,也会通过钓线传到这浮漂上。”
他的手指点着那简陋的图案:“浮漂会抖动,会下沉,会上顶……有经验的钓手,不用看水底,只盯着这浮漂的动静,就能知道水下是来了小鱼闹窝,还是有大鱼在谨慎试探,甚至能判断出大概是哪种鱼,该在什么时候提竿……”
他的讲述并不复杂,却为阿珠推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她从未想过,看似简单的钓鱼,竟还有如此精细玄妙的门道。她听得入了神,想象着那小小的浮漂在水面起伏不定的样子,仿佛能透过它,窥见水下那个神秘世界的些许波澜。
肖胜讲完,放下树枝,重新握起船桨。阿珠却依旧沉浸在那奇妙的“浮漂”想象中。她看了看肖胜,又看了看倚在船舷的那根普通竹竿,忽然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我给你这竿子做个记号吧。”她轻声说着,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怯和坚定。不等肖胜回应,她便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小布兜里,摸出半截粉白色、边缘被海水打磨得有些锋利的珊瑚枝。
她挪近了些,拿起那根比肖胜的武魂粗壮些(约有拇指粗细)的普通竹竿,借着皎洁的月光,用那截珊瑚枝,在靠近手握部位的竹节上,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慢慢刻划起来。
锋利的珊瑚边缘划开坚韧的竹皮,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新鲜的、带着竹香的汁液从刻痕处缓缓渗出。阿珠刻得很专注,很慢,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那珊瑚枝本身带着海水的盐分,与渗出的竹汁相遇,很快便在刻痕表面凝固,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
肖胜停下了划桨的动作,任由小船随着微浪轻轻起伏。他静静地看着她低垂的眉眼,看着她因用力而微微抿起的唇,看着她纤细的手指稳稳地握着珊瑚枝,在竹节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那些痕迹,组合在一起,是层层叠叠、奔涌向前的海浪纹路。
他讲完了那个关于远方和技巧的故事,一抬头,却发现不知何时,阿珠那被月光勾勒出的耳廓,竟比天边那轮清辉遍洒的月盘,还要莹润,还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