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杭州,空气中还残留着年节的喜庆和一丝料峭寒意。西湖边的柳树刚刚抽出些许嫩黄的芽孢,预示着生机盎然的季节即将来临。但与湖光山色的宁静诗意不同,位于城西一处普通居民楼内的某个单元房里,气氛却带着一种焦灼与激情混合的灼热。
这里,便是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团队临时的“大本营”。逼仄的房间里,几张旧桌子拼凑在一起,上面杂乱地堆放着电脑、文件、吃剩的泡面桶。墙上挂着一块白板,写满了英文网址、商业模式草图和一些激励性的口号。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味、咖啡味和年轻人体热蒸腾出的蓬勃朝气。
萧远在一位年轻员工的引导下,敲开了这扇门。开门的是马云本人,他穿着一件略显臃肿的羽绒服,头发有些凌乱,眼袋很深,但那双标志性的、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眼睛,在看到萧远的那一刻,瞬间迸发出热烈的神采。
“萧总!欢迎欢迎!真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了,还是大过年的!”马云热情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萧远的手,力道很大,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真诚和急切。他侧身将萧远让进屋内,“地方简陋,您多包涵,多包涵!”
萧远微笑着点头,目光迅速扫过整个房间。与他旗下任何一家公司的办公环境相比,这里都堪称“艰苦”。但他看到的不是寒酸,而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属于创业初期的原始生命力。他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和马婷婷在深圳挤在出租屋里捣腾生意的日子,心中不免泛起一丝感慨。
“马老师,别客气。创业维艰,能有一个安心做事的地方就很好了。”萧远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称呼马云为“马老师”,既是对他过去职业的尊重,也显得不那么商业气。
房间里其他几个年轻人——有男有女,看起来都不过二十出头——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奇又带着几分拘谨地望过来。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今天要来一位“大老板”,眼神中混杂着期待、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来来,萧总,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这帮兄弟姐妹。”马云拉着萧远,一一介绍他的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和马云一样,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光亮。萧远暗自点头,系统LV30附带的“人脉扫描”功能虽未主动开启,但他凭借多年识人的经验,也能感受到这个小团队凝聚的核心,正是马云身上那种强大的信念感和感染力。
“萧总,年前您提点了之后,我们回来又反复讨论,把思路理了理。”马云搓着手,示意萧远坐在一张还算干净的椅子上,自己则拉过一把折叠椅坐在对面,身体前倾,语速飞快地开始介绍,“我们的中国黄页,本质上就是要做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名片’,甚至是‘黄页电话簿’!现在国外互联网发展多快啊,我相信,用不了几年,咱们中国的企业要想走出去,外国人想了解咱们,肯定离不开这个!”
他拿起白板笔,在白板上一边写画一边讲解,从如何说服杭州本地的企业在“中国黄页”上建立页面,到如何利用他在美国接触到的互联网技术,将这些信息展示给全球的潜在客户。他的叙述充满了激情,常常伴随着大幅度的手势,偶尔会因为激动而有些口吃,但思路却异常清晰。
萧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马云此刻描绘的蓝图,与未来那个庞大的电商帝国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原始和粗糙。中国黄页的模式更像是一个简单的b2b信息展示平台,而且受限于当时国内极低的互联网普及率和企业对网络认知的匮乏,业务拓展极其困难。马云也坦诚了目前遇到的困境:说服企业付费难度大,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访问体验差,团队资金紧张,等等。
“不怕萧总您笑话,”马云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苦笑道,“我们现在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次去跟企业老板谈,人家第一句话就是:‘互联网?那是什么东西?能当饭吃吗?’我们得从什么是电脑,什么是网络开始讲起……难,真的难。”
但他的语气中并没有太多沮丧,反而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倔强。“可是萧总,我相信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是有价值的,是大有未来的!现在可能很多人看不懂,但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
萧远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长几岁,却在创业路上蹉跎多年、屡败屡战的男人,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意。历史的轨迹在他脑海中清晰无比,他知道马云此刻的坚持是何等正确,又何等艰难。他甚至能透过系统,隐约感知到马云身上那种“天命之子”般的气运和韧性——这是一种超越系统数据扫描的、属于时代弄潮儿的独特气质。
不过,萧远并没有被这种敬意和先知冲昏头脑。他此行的目的,并非立刻进行大规模投资。原因有三:其一,系统LV30的“行业趋势预测”虽然显示互联网长期向好,但对“中国黄页”这个具体项目的短期风险评估依然不低,商业模式远未成熟;其二,此刻重金投入,对于马云团队而言,未必是好事,可能会打乱其自然成长和试错的节奏,甚至滋生依赖心理;其三,从远航集团内部看,除了他本人,高层对互联网的理解尚浅,贸然投入巨资,需要足够的理由和铺垫。
等马云告一段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自己时,萧远才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诚恳:“马老师,听了你的介绍,我很受触动。我完全认同你对互联网未来的判断。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机遇,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在开荒,是在铺路,非常了不起。”
他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让马云和团队成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不过,”萧远话锋微转,看到马云的眼神瞬间紧张起来,他笑了笑,继续道,“正如你所说,目前市场教育成本很高,商业模式也还在探索阶段。直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无论是从投资回报率,还是从对你们团队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时机可能还不是最成熟的。”
马云的眼神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振作起来,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萧远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不看好你们,或者不打算支持你们。”萧远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年轻人,“我这次来,是带着另一个合作提议。”
“合作提议?”马云和团队成员都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是的。”萧远身体微微前倾,营造出一种平等商讨的氛围,“我们远航集团,前不久刚成立了一个‘未来趋势研究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像互联网这样的前沿产业动态。我认为,闭门造车是研究不出真东西的,必须深入到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实践和困境。”
他看向马云,语气变得正式而充满邀请的意味:“所以,我想以集团的名义,正式聘请马老师你,担任我们‘未来趋势研究小组’的特约研究员。不需要你坐班,只需要你定期——比如每个季度,向我们小组提供一份你们在一线实践中的观察报告。内容可以包括:你们拓展业务时遇到的具体问题、企业对互联网的真实反馈、你们对技术应用的心得、甚至是你们对行业未来的思考,越具体、越真实越好。”
马云愣住了,他身边的团队成员们也面面相觑,这个提议显然出乎他们的意料。
萧远继续说道:“作为回报,我们集团会支付一笔相应的咨询费用。钱可能不多,但希望能稍微缓解你们眼下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通过这个渠道,你们实践中的真知灼见,可以直接传递到我们集团的研究层面,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而且,我相信,这种梳理和总结的过程,对你们团队自身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这相当于在远航集团内部,为互联网思维打开了一个来自实践前沿的“信息源”,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高管们的认知。同时,他也能够以一种成本可控的方式,持续、深入地了解马云团队的成长轨迹、思维演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这比单纯给一笔钱,然后等待结果,要高明得多。
马云是何等聪明的人,他迅速消化着萧远的话,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他明白了,萧远并非不看好,而是用一种更稳健、更长远的方式在支持和观察。这笔咨询费是雪中送炭,而“特约研究员”的身份,则是一种无形的认可和一条与潜在巨头连接的纽带。
“萧总……”马云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用力吸了吸鼻子,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有感激,有释然,也有一丝被理解的激动,“谢谢!谢谢您!这个……这个提议太好了!我们接受,完全接受!”
他转过身,对团队成员们大声说:“兄弟们,姐妹们!萧总认可我们的价值!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房间里顿时爆发出小小的欢呼声,年轻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被认可的喜悦和振奋。虽然不是期盼中的巨额投资,但这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合作,同样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
接下来的时间,气氛变得更加融洽。萧远和马云就一些具体的报告内容、沟通方式等细节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萧远并没有过多指点江山的意图,更多的是倾听和提问,引导马云自己去思考和阐述。
离开那间充满创业热情的居民楼时,杭州飘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水浸润着古老的街道,带来清新的气息。萧远坐进车里,回头看了一眼那扇普通的窗户,心中默然。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正在缓缓转向。今天播下的这颗种子,或许要等到数年之后,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和资本去等待。稳健,不是为了停滞,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更有力地出击。
汽车驶离杭州,返回深圳。萧远的思绪已经飘向了不久后即将到来的、更大的风暴——东南亚那片看似繁荣的经济版图上,危机已然暗流涌动。而与马云团队的这次接触,就像在暴风雨前夜,为未来的数字世界,悄悄推开了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