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陈设】
坤宁宫偏殿早已扫洒洁净。
紫檀木案上铺着明黄色缎垫,案前设香鼎三座,青烟袅袅绕着梁上悬着的敬天法祖匾额。
案左摆着九旒冕、玄色纁裳(浅红边的黑色礼服),案右是一柄玉圭、一方锦绶——这是皇子加冠的礼器,每一件都用锦囊裹着,由内侍省的老内侍亲自捧着,指尖不敢有半分颤动。
我立在殿角,看着宫女们用银剪细细修剪案前的瑞草,忽然听见殿外传来靴声橐橐。
转头时,见父皇身边的张总管正引着礼部尚书温庭玉进来,温大人穿着绯色官袍,手里捧着一卷《冠仪》,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见了我便拱手:七殿下,吉时快到了。
母后从屏风后走出来,玄色翟衣上的金线在晨光里流转。她手里拿着一面菱花镜,镜柄上镶着红宝石,是去年江南进贡的珍品。
吾儿,过来。她声音温软,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今日加冠,便要知二字的分量。
我走到她面前,她用镜面对着我照了照。
镜中少年剑眉星目,已可见额角的棱角——那是父皇说的皇家骨相。
冠者,礼之始也。母后用锦帕蘸了温水,轻轻擦拭我的额头,自今日起,言行要合礼度,不可再如孩童般任性。
正说着,殿外传来钟鼓齐鸣——辰时三刻到了。
【巳时·初加】
温庭玉引我立于殿中拜位,乐官奏起《大和》之乐,编钟与古琴相和,震得廊下铜鹤摆件都微微发颤。
请加缁布冠。温大人高声唱喏。
两名内侍捧着托盘上前,盘中是一顶缁布冠——黑麻布缝制,前后各垂着三条丝带,末端系着玉珠。这是士人之冠,取尚质重古之意,提醒着即便是皇子,也需从的本分做起。
母后亲自为我加冠,手指穿过丝带时,我忽然想起五岁那年,她也是这样为我系发带,只是那时她的指尖温热,今日却带着一丝颤抖。
吾儿,她在我耳边低语,缁布冠,示有治人之职。往后行事,要记得民为邦本
我低头应,额头触及冠顶的刹那,仿佛有千斤重担落下来。乐声渐歇,温庭玉引我向父皇的御座方向行三拜九叩大礼,青砖地磕得额头生疼,却让我忽然清醒——这一拜,拜的不仅是父皇,更是天下万民。
【午时·再加】
初加礼毕,内侍引我入偏室换衣。玄端(黑色礼服)的袖口极窄,系玉带时,侍立的小太监手忙脚乱,总也系不紧带扣。
我反手一抽,一拽,玉带地扣上了,倒让小太监惊得张大了嘴。
再入正殿时,乐声换了《雍和》,更显庄重。温庭玉唱:请加皮弁。
这次捧冠的是兵部尚书韩琦,他手里的皮弁以白鹿皮缝制,缝缀着十二颗五彩玉珠,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玉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皮弁者,巡狩兵事之冠。韩琦的声音洪亮如钟,殿下加此冠,当知守土卫疆,不可一日懈怠。
他为我加冠。
乐声再起时,我换上了素纱中单(白色内衣)与玄色纁裳,腰间系着素色蔽膝。转身时,见母后立于殿柱旁,正用绢帕拭眼角——她总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刻她的睫毛上分明挂着水珠。
【未时·三加】
第三次加冠前,温庭玉捧着九旒冕,率百官向我行了半礼。这顶冕旒以白玉为珠,九条丝绳垂在眼前,晃得人几乎看不清前路。
三加衮冕,示有天子之嗣的威仪。温庭玉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请殿下正容。
父皇不知何时已坐在了御座上,明黄色龙袍在阴影里仍耀眼得很。
他朝我颔首,目光深沉如渊。
我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任由内侍为我戴上冕旒。玉珠垂在眼前,每走一步都轻轻碰撞,发出的脆响,倒像是在提醒我:每一步都要踏稳。
请赐字。温庭玉高声唱喏。
父皇站起身,手里拿着一卷玉轴,声音透过冕旒的缝隙传来,清晰却带着威严:朕赐你字。仲者,居中守正;礼者,安邦定国。你当如你的字一般,守中正,明礼仪,勿负朕望。
我屈膝跪地,额头触地时,听见玉珠碰撞的声音里,混着母后压抑的啜泣。
儿臣谢父皇赐字!声音从胸腔里滚出来,带着从未有过的厚重。
礼官唱时,殿外忽然飘起细雨,打在窗上沙沙作响。
母后走过来,为我理了理冕旒的丝线,指尖划过我脸颊时,我才发现她的手满是冷汗。
仲礼,她用我新得的字唤我,往后的路,要自己走了。
我望着殿外的雨幕,忽然明白——冠礼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那三重冠冕压在头上,沉甸甸的,却也亮堂堂的,照得前路虽远,却再无迷茫。
礼成之后,我向正宾与赞者行大礼致谢。他们是我今日成人之礼的引路人,这份恩情,我会铭记于心。
随后,父皇在偏殿设宴,与母后和重臣一同为我庆贺。席间,父皇的训诫言犹在耳:“自此,修身立德,勿负家国。”我郑重应下。
宴散后,夜色已深。我独自穿过长廊,准备回庆宁阁。细雨初歇,宫道湿润,一切都安静下来。
转过回廊,我便看见了九弟。
他站在宫灯的光晕下,见我来了,立刻快步上前,一改往日的嬉闹,郑重其事地向我行礼:“恭贺七哥冠礼大成。”
我心中一暖,亲手将他扶起:“起来吧。”
他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新换上的常服,又看了看我。
“七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带着笑意。
我微微一笑:“彼此彼此。”
他随即又凑近些,压低声音,“刚才在殿外,我都看见了。七哥三加冠时,真威风!”
看着他眼中毫不掩饰的崇拜与亲近。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而坚定:“从今日起,为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将来,我们兄弟同心,共辅父皇。”
九弟重重点头:“谨遵七哥教诲!”
在一众内侍宫女的簇拥下,我与九弟并肩而行,沿着湿润的宫道,一同向庆宁阁走去。
灯火在我们身后拉长,而前方的路,也愈发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