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北方的小镇年味比南方来得更猛烈、更直白。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炸响后的硝烟味,混合着家家户户炖肉和蒸年糕的浓郁香气,冷风都吹不散。林南笙和团队刚结束一场热闹的社火拍摄,人群喧闹声还未完全散去。她裹紧羽绒服,帽檐和睫毛上都结了一层白霜,呵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雾,脸颊却因为兴奋和忙碌泛着健康的红晕。
这时,周延的第二个视频请求拨了进。她赶紧找了个稍微安静的墙角,接通了视频。
“嘿!周延!”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喘息的疲惫,却掩不住高涨的情绪,背景音里还有零星的鞭炮炸响和同事远远的笑闹声。 “新年快乐!林南笙!”周延看着屏幕里她冻得红扑扑的脸蛋和亮晶晶的、盛着笑意的眼睛,觉得比窗外任何烟花都耀眼,“那边听起来战况激烈啊!没被鞭炮崩到吧?” “新年快乐呀!超级热闹!刚拍完社火,太有意思了!感觉耳朵都快震聋了!”她语速很快,分享欲爆棚,还下意识地揉了揉耳朵。 两人笑着互相送上了新年祝福。周延又问她吃了年夜饭没,北方饺子什么馅儿最好吃,像唠家常一样自然。林南笙兴奋地分享:“刚才一位大娘硬塞给我一个刚出锅的酸菜猪肉饺子,烫得我直跳脚,但真的好香!”
周延听着,嘴角一直没放下来过。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她那边背景音里同事在喊她,虽然不舍,还是主动说:“听起来你这‘战地记者’还没下班呢,快去忙吧,多穿点,别冻成冰棍儿!新年快乐,一切顺利!” “知道啦!你也是!新年快乐!”通话很短,只有一分半钟,却像一颗暖宝宝,精准地贴在了林南笙心口,暖了一晚上。
稍晚些,她看到了陈向北发来的祝福信息,很简单:“新年快乐。”她直到所有素材都安全备份完毕,才坐下来回复:“谢谢班长,新年快乐,玩得开心。” 礼貌,周全,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公式化的距离。
从除夕到年初三,林南笙完全沉浸在北方浓郁的过年氛围和紧张的拍摄中。
凌晨时分,她记录下热炕头上,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的其乐融融。一位大姐硬往她手里塞面粉,笑着喊:“姑娘,别光拍!上手试试!自己包的才香!” 她笨拙地学着,弄得满脸面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冰天雪地里,她的镜头捕捉到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小脸冻得通红却还在兴奋地放鞭炮、抽冰嘎,那清脆的笑声和冰嘎旋转的嗡嗡声仿佛能穿透严寒。
热闹的年集上,她拍下了满眼红彤彤的春联福字、晶莹剔透的冻梨冻柿子、整扇的猪肉和现场书写毛笔字的老人,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还有 一场传统的家庭祭祖仪式,庄重肃穆的氛围让她屏息凝神,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厚重力量。
休息间隙,同事看她忙得团团转却眼睛发亮,忍不住打趣:“南笙,你那‘专属摄影师’不来探班啊?这么有年味儿的地方,他不来给你拍点‘男友视角’的珍藏版?” 林南笙脸一热,连忙摆手,语气却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娇嗔:“别瞎说!什么专属不专属的……人家在南方过年呢,就是工作伙伴!” 但心里却因为这句玩笑,泛起一丝极细微的、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和失落。
然而,温馨之外也有现实的烦恼。 给家里视频拜年时,话题又绕到了老生常谈: “笙笙啊,一个人在外面过年多冷清啊,也不安全……什么时候带个男朋友回来看看啊?” 妈妈的声音带着担忧。
“你看那谁谁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女孩子家,别总拼事业,最重要的还是找个好归宿,有人照顾,家里才安心……”
这些话语像冰冷的雨水,瞬间浇灭了她刚才因为拍摄和周延电话积蓄起来的所有好心情。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心里涌起一阵熟悉的烦躁、无力和不被理解的委屈。
挂了电话,一种孤独和失落感悄悄蔓延开来。她独自站在异乡寒冷的院子里,看着别人家窗口透出的温暖灯光,听着里面隐约传来的欢声笑语,心里的压力被无限放大。
但很快,周延那个短暂的、带着笑意和关心问候的视频通话画面又浮现在脑海里。还有白天硬塞给她饺子的大娘、集市上非要送她一根糖葫芦的大爷、以及团队里互相照顾、一起啃冻柿子的同事……北方人民质朴滚烫的人情味,和事业带来的充实感,像一股强大的暖流,缓缓包裹住她,逐渐驱散了那点寒气和委屈。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拍了拍自己的脸,对着夜空呼出一大口白雾,仿佛把那些烦恼也一并呼出。是的,她选择了这条路,或许孤独,或许不被传统理解,但此刻的自由、创造的快乐、被陌生人温暖对待、以及被人真心记挂的感觉,同样真实而珍贵。
这个远离家乡的春节,在北方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她用自己的镜头和脚步,体验了别样的温暖与震撼,也在每一次想家和被质疑的磕绊中,变得更加独立和坚韧。
看着飘扬的国旗,她觉得自己被世界照顾的很好,在和平的年代,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