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天,上海因为疫情封控显得格外寂静。韩风独自坐在书房里,面前摊开着几十个期货品种的走势图和数据统计表。经历了对多位投资大师交易理念的深入学习后,他意识到要在这个市场长期生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而系统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品种。
不是每个品种都适合每个交易者。韩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刚入期货市场时的经历。那时他像个无头苍蝇,今天做螺纹钢,明天做原油,后天又转向农产品,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频繁切换品种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无头绪的交易方式注定难以持续。
为了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韩风开始建立自己的品种筛选体系。他首先考虑的是流动性。通过调取各品种的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数据,他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的流动性差异巨大。以2022年3月的数据为例,螺纹钢的日均成交量超过200万手,而粳稻的日均成交量不足1万手。这种流动性差异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执行成本。在流动性充足的品种上,大单进出对价格的影响较小;而在流动性不足的品种上,即使是很小的单子也可能造成较大的滑点损失。
流动性是交易的生命线。韩风在交易日志中写道。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硬性标准:只选择日均成交量超过50万手的品种。这个标准虽然会过滤掉一些潜在的机会,但能确保在需要时能够顺利进出场。经过初步筛选,他保留了螺纹钢、豆粕、ptA、甲醇等二十个流动性较好的品种。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波动性。韩风发现,不同品种的波动特性差异显着。通过计算各品种的AtR指标,他发现原油、镍等品种的日均波动率超过2%,而玉米、小麦等品种的日均波动率不足0.5%。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交易机会的多少和潜在收益的大小。作为一个趋势交易者,他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波动空间的品种,这样才能在趋势来临时获得足够的盈利。
但是,波动性也是一把双刃剑。韩风清楚地记得去年在镍期货上的惨痛教训。当时伦镍出现逼空行情,单日涨幅超过100%,他持有的空头头寸虽然设置了止损,但由于价格跳空,最终还是在远高于止损价的位置平仓,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个经历让他明白,过高的波动性可能带来无法控制的风险。
经过深思熟虑,韩风决定将波动性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他设定了一个量化标准:只选择日均波动率在0.8%到1.5%之间的品种。这个范围既能保证足够的交易机会,又能将单日极端波动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按照这个标准,他进一步筛选出了十二个品种。
品种相关性是韩风考虑的第三个重要因素。通过计算各品种之间的相关系数,他发现很多品种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比如螺纹钢和热卷的相关系数达到0.92,豆油和棕榈油的相关系数也有0.85。如果在高度相关的品种上同时建立头寸,实际上起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可能在系统性风险来临时遭受多重打击。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也要确保这些篮子不是放在同一辆卡车上。韩风在笔记中幽默地写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将最终的投资组合控制在六个品种以内,并且确保这些品种来自不同的板块:黑色系、农产品、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这样的配置能够在保持足够交易机会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
交易成本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韩风仔细比较了各品种的手续费和保证金要求。以10万元资金为例,在螺纹钢上可以交易4手,而在原油上只能交易1手。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更关键的是,不同品种的日内平今仓手续费差异很大,这对他的交易风格影响显着。
经过反复测算,韩风最终确定了一套兼顾效率和成本的方案:主力资金配置在手续费相对较低、保证金要求适中的品种上,如螺纹钢、豆粕、ptA等;少部分资金配置在波动性较大但机会也更多的品种上,如原油、镍等。这样的配置既保证了主要资金的稳健运作,又不放弃捕捉大行情的机会。
随着研究的深入,韩风开始关注品种的基本面特性。他发现,不同品种受到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农产品受到天气、季节和政策的共同影响;黑色系品种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密切相关;能化品种则受到原油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双重驱动。这种差异要求交易者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储备。
一个交易者不可能精通所有品种的基本面。韩风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自己相对熟悉的三个板块上:黑色系、农产品和能源化工。这些板块他有多年的跟踪经验,对产业链和季节性规律都有较深的理解。而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板块,他选择暂时回避,即使出现看似很好的机会。
品种的交易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韩风发现,自己有夜盘交易习惯的品种,如原油、黄金等,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只交易白盘的品种,如部分农产品,则相对轻松。考虑到自己的作息习惯和精力分配,他最终决定以白盘品种为主,夜盘品种为辅。
在构建品种池的过程中,韩风还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不同品种在不同月份的表现存在显着差异。比如农产品在供需报告发布期间波动率会明显放大,黑色系品种在旺季来临时趋势性更强。这个发现让他开始制作各品种的季节性表现日历,标记出每个品种历史上表现最好的月份和最差的月份。
选择品种就像选择作战地形,要在自己熟悉的地形上作战。韩风在交易日志中总结道。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研究,他最终确定了六个核心交易品种:螺纹钢、豆粕、ptA、甲醇、玉米和棕榈油。这六个品种覆盖了不同的板块,具有适中的波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而且都是他深入研究过的品种。
确定品种池只是第一步,韩风还需要制定具体的交易规则。他为每个品种设定了详细的参数:初始仓位、加仓间隔、止损幅度、最大持仓量等。这些参数都是根据各品种的波动特性量身定制的。比如波动较大的甲醇设置了较宽的止损幅度,而波动较小的玉米则设置了较窄的止损幅度。
为了验证这个品种选择系统的有效性,韩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模拟交易。结果显示,这个系统确实能够有效捕捉各品种的趋势行情,同时将单日最大回撤控制在3%以内。虽然收益率不是最高的,但胜在稳定,这正是他追求的目标。
在期货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韩风在系统说明书的开篇写下这句话。他知道,这套品种选择系统还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完善,但至少现在,他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带着这份系统化的认知,他准备好开始构建交易系统的下一个环节——入市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