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余晚星手里的铜钱上,36文钱被她仔细地分成两叠——15文留作日常开支,21文用布包好藏进床底的木箱。许兰凑过来,看着母亲手里的钱,小声问:“娘,昨天卖的肉很值钱吗?比青菜卖得多好多。”
余晚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是啊,那是咱们家鸡下蛋、吃粮食长大的,所以能卖得贵点。以后娘多卖点好东西,给你们买过冬的棉衣。”许兰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以后帮娘喂鸡,让鸡长得更肥。”
另一边,张叔铺子里的口碑正悄悄发酵。当天中午,“福来居”饭馆用余晚星送的土鸡净肉炖了鸡汤,浓郁的香味飘出半条街。有食客喝了一口,忍不住称赞:“这鸡汤怎么这么鲜?肉质还紧实,以前没喝过这么好的!”
掌柜的听到夸赞,赶紧过来解释:“这是今天刚收的土鸡净肉,喂粮食长大的,品质好得很。以后咱们家的鸡汤,就用这种肉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傍晚,镇上就有不少人知道“福来居的鸡汤换了好肉”,还有人特意去饭馆,就为了尝一口鲜。
第二天一早,余晚星按约定送3斤菠菜、2斤芹菜到张叔铺子。刚进门,就看到铺子里站着好几个顾客,其中一个穿着体面的妇人,看到余晚星就问:“你就是送土鸡净肉的丫头吧?我昨天在福来居喝了鸡汤,太鲜了,你这肉还有吗?我想买点回去给我家老爷子炖汤。”
余晚星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不好意思,这次的肉都卖完了,下次有了我再送过来。”张叔赶紧在旁边帮腔:“大家别急,晚星丫头家里养着鸡,下次宰了肯定先送过来,到时候我提前跟大家说。”
等顾客走得差不多了,张叔拉着余晚星,小声说:“晚星,你这肉的口碑彻底打开了!刚才那几个都是镇上的老主顾,还有两家饭馆的人来问,想长期要货。我看你以后可以多带点肉过来,我帮你联系固定客户,保准卖得快,还能卖个好价钱。”
余晚星心里一动——有固定客户,就不用每次担心卖不完,还能减少和零散顾客的接触,降低暴露风险。她赶紧说:“谢谢您,张叔,要是能有固定客户,那就太好了。只是我家的鸡不多,每次只能宰一只,可能供不上太多货。”
张叔点点头:“没关系,有多少算多少,就算每次3斤,也有不少人要。我跟你说,镇上‘如意楼’的掌柜也来问了,他们家做酱肉,就缺好肉,要是你能稳定供货,他们愿意按13文钱一斤收,比卖给散户还划算。”
余晚星心里踏实不少,跟张叔约定好下次有肉就先通知“福来居”和“如意楼”,再留一点在铺子里零售。离开铺子时,张叔特意叮嘱:“你路上注意点,昨天有个穿黑袍的人来铺里问,是谁送的土鸡净肉,我没告诉他,你以后送货小心点,别被人盯上。”
余晚星心里一紧,连忙道谢:“谢谢您,张叔,我会小心的。”走出铺子,她拉着许明的手,脚步比来时快了不少——黑袍人已经开始关注禽肉的货源了,比她预想的还要快。回家的路上,她时不时回头看,总觉得身后有双眼睛在盯着,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不知道这场围绕“货源”的追查,还要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