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越过院墙,余晚星就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叠裁好的粗纸和半截炭笔。她正一笔一划地写着“交接凭证”——纸上要清晰记着供货日期、货物种类、数量和金额,比如“十月初六,禽肉3斤,12文\/斤,共36文”,写完后还得在末尾留出让客户签字的地方。
“娘,写这些纸条有什么用呀?直接跟掌柜的说好不就行了吗?”许明蹲在旁边,看着母亲认真的样子,疑惑地问。余晚星放下炭笔,把写好的凭证叠整齐,解释道:“口头说容易记混,写下来双方都签字,既不会出错,也能少说话。咱们跟客户少闲聊,就不容易被问起货源,更安全。”许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帮母亲把凭证放进一个旧布包里。
收拾妥当后,余晚星挎着装有3斤禽肉的竹篮出门。按照新调整的送货顺序,她今天要先去最远的吉祥点心铺送面粉,再去福来居和如意楼送禽肉,最后才去张叔铺补零售蔬菜。这样能避免在同一条路线上停留太久,也能错开各商户开门后的人流高峰。
赶到点心铺时,王掌柜已经在侧街等着了。余晚星从布包里掏出凭证,递了过去:“王掌柜,今天送6斤面粉,5文\/斤,共30文,您看看对不对。”王掌柜接过凭证扫了一眼,从怀里掏出30文钱,在凭证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又把凭证递回给余晚星:“没错,你拿着凭证,以后对账也方便。”余晚星接过钱和凭证,确认无误后,转身就走——整个交接过程不到3分钟,没说一句多余的话。
接着去福来居送禽肉,刘师傅同样在后门等着。余晚星递上凭证,刘师傅签字付款后,顺口说了句:“丫头,昨天的鸡汤反响特别好,下次你能不能多送1斤肉?”余晚星心里一动,但还是按之前的说法回应:“刘师傅,不是我不想多送,家里的鸡还在养着,得等长大了才能宰,下次有富余的再给您多留。”说完,便快步离开,没给对方追问的机会。
送完如意楼的禽肉后,天已经大亮。余晚星绕到镇上的杂货铺,买了点针线和一小块粗布——这是她特意安排的“伪装行程”,要是有人看到她,只会觉得她是来买东西的,不会联想到“专程送货”。买完东西,她又绕了一条从未走过的小路回家,路上仔细观察四周,确认没有可疑身影,才稍微松了口气。
回到家后,余晚星把今天的凭证和之前的整理在一起,放进床底的木箱里——这些凭证不仅是对账的依据,也是“正常交易”的证明,万一以后有人质疑,也能拿出来解释。她刚收拾完,许兰就跑过来,小声说:“娘,刚才李婶来借针线,问你今天去镇上买了什么,我跟你说的一样,说你买了针线和布。”余晚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兰兰做得好,以后不管谁问,都要这么说。”
可就在傍晚准备做饭时,许明突然拉着余晚星的衣角,声音有些发颤:“娘,我刚才在村口看到那个穿黑袍的人了,他还跟村里的张爷爷打听‘谁家经常去镇上送东西’,张爷爷说不知道,他就走了。”余晚星手里的柴火“啪”地掉在地上,心里咯噔一下——黑袍人已经开始在村里逐个打听了,看来他离找到自己家,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