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念的袭击如同一次残酷的淬火,虽险些将真灵之光彻底扑灭,却也烧去了最后一丝芜杂与脆弱。当那灰黑色的扭曲意识在融合了信念之力的光芒下彻底消散后,残存的真灵仿佛卸下了某种无形的枷锁,变得前所未有的纯粹与凝练。
它依旧微小如米粒,记忆依旧支离破碎,对“我”的认知仍模糊不清。但那种源自存在本源的求生欲与守护执念,却如同经过打磨的钻石核心,更加坚硬,更加璀璨。它不再仅仅是漫无目的地漂流、被动地承受,而是开始散发出一种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主动性。
它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附在那三块相对完整的法则碎片(青木之心、泰坦符文、玄黄浩然气)旁边汲取微薄力量。那场与魔念的对抗,让它本能地意识到,分散的力量在绝对的混沌与威胁面前,依旧不堪一击。它需要更多,需要将这些力量,乃至将这片破碎的内宇宙本身,重新“整合”。
一种模糊的、源自《万古星辰诀》最核心精髓的、关于“衍化”与“构筑”的本能,开始在这点真灵深处苏醒。
它缓缓离开了那三块碎片的庇护范围,再次“漂浮”于冰冷的意识沙海之上。但这一次,它的“目光”(如果那纯粹的意识感知可以被称为目光的话)不再空洞,而是开始尝试“观察”这片属于它,却又几乎彻底毁灭的疆域。
它“看”向那些遍布虚空、如同丑陋伤疤的空间裂痕。
它“感知”着脚下那由无数破碎法则和混乱念头构成的、死寂的沙海。
它“触摸”着那些在混沌中随意飘荡的、更细小的、属性各异的法则光尘——或许是曾经一个火系神通的残渣,或许是一缕剑意的碎片,或许是一段关于丹药炼制的手印记忆……
这些碎片,绝大多数都失去了活性,如同宇宙中的背景辐射,杂乱无章。但在真灵之光那变得敏锐的感知中,它开始能极其勉强地分辨出其中极其微弱的、与自身本源最为亲近的“星辰”属性。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每一次感知、分辨,都让真灵之光微微黯淡。但它坚持不懈。
不知又过去了多久(时间在这里依旧无意义),真灵之光锁定了一粒几乎看不见的、散发着极其微弱的、带着些许熟悉牵引感的淡银色光尘。
这粒光尘,是林风曾经施展“流光遁法”时,烙印在内宇宙的一丝空间速度法则的碎片,几乎已经完全湮灭。
真灵之光小心翼翼地靠近,调动起自身那融合了一丝青木生机、泰坦坚固、浩然正气的本源力量,化作一缕比发丝还要纤细的纯白光线,如同最灵巧的手,轻轻“缠绕”上那粒淡银色光尘。
滋……一种微弱的、类似电流通过的触感反馈回来。
那粒淡银色光尘轻微震动了一下,其表面黯淡的光芒,似乎……亮了一丝丝。
有效!
真灵之光中泛起一丝微弱的“欣喜”波动。它继续维持着那缕纯白光线,如同温养,又如同炼化,将自身那融合后的、带着“衍化”特性的力量,缓慢地、持续地注入那粒淡银色光尘。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比滴水穿石更需要耐心。真灵之光的光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消耗着。但它没有停止。
随着力量的注入,那粒淡银色光尘不再仅仅是变亮,其形态也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它不再是完全无序的尘埃,而是开始向着一个极其微小的、结构简单的、稳定的立体几何形态(如同最基础的四面体)缓慢凝聚。其散发出的空间波动,也变得更加清晰、集中。
成功了!
真灵之光“注视”着这粒被它初步“炼化”并“重塑”的淡银色几何体,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方向感油然而生。
这不再是简单的汲取和依附,而是创造!是在这片绝对的废墟上,建立起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有序的“基点”!
这个“基点”虽然微不足道,但其意义非凡。它证明了一点:这片崩坏的内宇宙,并非不可修复!只要真灵不灭,只要力量足够,它可以一点一滴地,将其重塑!
这个认知,如同在无尽的黑暗中点燃了第一缕火苗,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前路。
真灵之光休息了片刻(通过汲取三大碎片的力量恢复自身),然后再次开始了寻找、分辨、炼化、重塑的过程。
它找到了一粒蕴含着微弱“引力”特性的暗色光尘,将其炼化成一个更小的、散发着微弱牵引力的黑色质点。
它找到了一丝残留的“坚固”法则,与泰坦符文碎片的力量共鸣,炼化成一粒几乎不可摧毁的暗金色沙砾。
它甚至尝试将一缕极其稀薄的、无属性的混沌能量,用自身力量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点燃”,使其化作一粒散发着微光和热量的赤红色火星。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选定的光尘属性过于狂暴或诡异,在炼化过程中突然崩溃,反而震得真灵之光摇曳不定。
有时,会不小心引动了潜藏在沙海深处的其他微小魔念或混乱意识,需要耗费不少力量才能将其驱散或净化。
更多的时候,是纯粹的力量不济。每炼化一粒“星辰基点”,都需要消耗真灵之光大量的本源力量,迫使它不得不频繁地返回三大碎片旁边进行“补给”,进度缓慢得令人绝望。
但真灵之光没有气馁。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执着,支撑着它进行着这项看似徒劳的工程。它不知疲倦,不计时日,如同宇宙初开时最原始的造物主,沉默而坚定地忙碌着。
一粒,两粒,三粒……
十粒,二十粒,三十粒……
被炼化、重塑的“星辰基点”越来越多。它们属性各异,大小不一,散发着微弱但稳定的光芒(或引力,或热量),如同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碎屑,悬浮在真灵之光的周围。
当真灵之光周围汇聚了超过一百粒这样的“基点”时,它停了下来。
它“凝视”着这些散发着各色微光的基点,一个更加大胆的念头,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单个的基点,力量太分散了。它们需要……联结。需要构成一个整体。需要形成一个最简单的……体系。
它开始尝试引导这些基点。
首先,它以那粒最早炼化的、蕴含空间速度的淡银色四面体为核心。
然后,调动那粒蕴含引力的黑色质点,将其置于核心的一侧,以其微弱的引力,开始吸引周围那些属性相对中性、偏向“物质稳固”的基点。
接着,又将那粒赤红色火星置于另一侧,以其光和热,影响着那些偏向“能量活跃”的基点。
这是一个极其精微的操作,需要同时对上百粒基点进行细微的牵引和力量平衡。真灵之光全力运转,光芒剧烈闪烁,消耗速度陡增。
渐渐地,在它的引导下,以淡银色四面体为核心,上百粒基点开始缓慢地移动、靠拢,它们之间产生了微弱的能量联系和引力交互,形成了一个极其松散、但却确实存在的、直径约莫一尺的、缓慢旋转着的微尘星云!
当这个简单的结构最终成型的刹那——
嗡!
整个内宇宙的混沌,似乎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并非物理上的震动,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法则层面的共鸣!就仿佛一滴清水滴入了浓稠的油污,虽然微不足道,却标志着一种“秩序”的开始侵入!
真灵之光本身,也随着这微尘星云的形成,猛地亮了一瞬!它感觉到,自己与这片内宇宙的联系,似乎加深了极其细微的一丝。不再是纯粹的承载与被承载关系,而是多了一丝……掌控感?不,还远远谈不上掌控,更像是一颗种子,终于扎根进了这片荒芜的土地,虽然稚嫩,却有了生长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这个微尘星云自成体系后,竟然开始自行地、极其缓慢地从周围的混沌中,汲取那些散逸的、无属性的能量,并将其转化、提纯,反哺到星云内部的各个基点之中,甚至有一丝微乎其微的能量,通过某种玄妙的联系,反馈到了真灵之光本体!
虽然这反馈的能量对于真灵之光的恢复来说,几乎是九牛一毛,但其意义重大——这标志着,内宇宙开始拥有了初步的、自我循环与成长的雏形!
真灵之光“沐浴”在这微弱的反馈能量中,感受着那久违的、源自自身造物的“滋养”,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与希望感油然而生。
它“知道”,路找到了。
尽管前路依旧漫长到看不见尽头,尽管需要炼化的基点很可能是恒河沙数,尽管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强大的魔念或混沌乱流……
但它已经迈出了从0到1的最关键一步。
从这一刻起,它不再是混沌中随波逐流的漂流者。
而是这片废墟之上,手持微光,踽踽独行的……重建者。
它继续投入到了那单调、枯燥却又充满创造性的工作中。炼化基点,引导它们融入那个微尘星云,或者以其为蓝本,在更远的地方,尝试构筑第二个、第三个微尘星云……
内宇宙的绝对死寂,被这一点微弱但坚定的造物之光,悄然打破。
重建星辰的伟业,于无声处,正式开启。
而在外界,星辰秘境依旧永恒寂静,观星台上的守望也仍在继续。无人知晓,在那具沉寂肉身的最深处,一场波澜壮阔的、关乎生死与未来的微观创世,正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