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讨·非洲金辉
汉王朱高煦统八万虎贲之师,旌旗南指,锋芒直贯赤日黄沙。
目标直指北非马穆鲁克王朝、摩洛哥诸部,东非城邦(木骨都束、麻林),西非黄金之地(其时马里势颓,黄金主脉在加纳)。
恃绝对制海之权,沿要害海岸“跳岛”跃进,夺占并扼守咽喉港口与贸易命门。以代差火器之威,碾平强弱悬殊之土着军伍。
朱高煦虽秉性如火、桀骜难羁,然勇冠三军,更兼朱瞻基遣派之“影卫”监军、参谋如影随形、铁腕束行,终淬炼为帝国开疆之锋锐利刃。
帖木儿铁蹄遗创未愈之马穆鲁克残军,于明军摧枯拉朽的新锐火器前,一触即溃。
红海-地中海锁钥咽喉,迅疾落入明军掌控。摩洛哥部族之众,于明军铁壁合围之下,溃散奔逃。
曾沐郑和浩荡天威的木骨都束(摩加迪沙)、麻林(马林迪)等城邦,睹此远超旧忆的明军煌煌武威,审时度势,多望风归降。明军遂于此构筑起,稳固之前进壁垒与补给命脉。
西非金落,欧罗巴垂涎欲滴之黄金产地。
朱高煦挥师疾进,犁庭扫闾,击溃马里(或其地方酋首)之军,黄金命脉尽握掌中,欧人觊觎之源立断。
捷报飞传,汉王意气风发,笔走龙蛇:“西非金脉,尽归天朝!诸酋匍匐,莫敢仰视王师!”
远征·新陆惊雷
赵王朱高燧率八万锐卒(内含精锐探险之师),乘艨艟巨舰劈波斩浪,横渡无垠太平洋(倚仗改良航海术、精密星图、信风之利),择美洲西海岸要害之处,分兵多点登陆。
目标乃是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南美洲方兴之印加部族联盟(其时帝国未立),北美原住民散部。
朱高燧遣精悍探险队为前驱,深入蛮荒腹地。
凭无可匹敌之火器、钢铁甲胄、战马(于美洲实乃降维之击)及铁血组织,荡涤散居部落,重点摧垮阿兹特克及印加核心之抵抗意志与统治根基。
朱高燧亲统主力登陆墨西哥湾,兵锋直捣阿兹特克心脏——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
阿兹特克战士之骁勇,在明军毁天灭地的炮火与铜墙铁壁的军阵前,尽化徒然悲鸣。宏伟“水上都城”于连绵炮火中战栗,蒙特祖马二世之帝国,已陷血色黄昏。
另一路明军沿安第斯西麓浩荡南下,遭遇尚在整合扩张之印加部族(其时酋首维拉科查印加,帕查库特克统一在即)。
纵其初具邦国雏形、石堡森然,明军仍恃不可逾越之火器与组织优势,稳步向南蚕食鲸吞。
散居部落更无合力抗敌之能。明军探险队如入无人之境,于广袤天地勘测舆图、设立据点、宣示主权。
挪威人于格陵兰之零星巢穴,于明军舰队煌煌兵威之下,顷刻灰飞烟灭。
孤悬于万里波涛之外之荒莽澳洲大陆,朱瞻基暂敛征伐之锋。
其地土着星散,隔绝尘寰,开垦之利远逊欧、非、美。舆图之上,朱砂御批:“袋鼠洲(待垦)”。
留待大明彻底消化庞然新得之疆土、铸就磐石统治之后,再行徐徐经略。
三载光阴倏忽,长春宫阙深寂。
太上皇朱棣览毕太子朱瞻基呈上之最新寰宇军情总汇,其上巨细靡遗,详录三路雄师之赫赫战功,与疆域版图之惊天拓张。
他缓缓起身,踱至那幅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
但见图卷之上,象征大明统治的日月龙旗猎猎招展,星罗棋布,自东瀛列岛,迤逦横跨至英伦三岛,南抵非洲好望角,更越浩瀚重洋,深深插遍新得之美洲沃野…
一股亘古未有之磅礴豪情,如地火熔岩于朱棣胸中奔涌激荡。
他猛地一掌拍落图卷,声震殿宇,梁尘簌簌而下。
“好!好一个‘日月山河所照之地,皆是明土’!瞻基,你竟成此不世之功!大明,今乃…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这位一生于铁马金戈中铸就永乐伟业的雄主,此刻眼中竟有晶莹之光闪烁不定。
他仿佛亲见,自己肇基之盛世宏图,于孙儿掌中,已升腾为普照寰球之煌煌烈日!
朱瞻基肃立老爷子身侧,身姿挺拔若崖岸青松,目光深邃如宇宙渊海。
他凝视着地图上,欧陆腹地尚未平息的零星烽燧,与非洲广袤待定的莽莽雨林,感受着体内奔腾不息、已臻《万相神功》第三层中期之浩瀚先天真气。
嘴角悄然勾起一抹睥睨八荒、气吞寰宇的微笑。
“日月山河所照,皆属明土。千年基业,已然铺就。千年之后不清楚,但这一千年,大明应该能一直存在下去。”
三载秣马厉兵,一朝寰宇惊变!
大明神威,光耀三洲!
然则,这震烁寰宇之征服,仅为宏图伟业之肇始。
图卷上猎猎招展的日月龙旗,宣示着无远弗届之疆域,亦昭示着前所未有之治理重担。
三洲之地,风俗迥异,人心初附未固,欧陆余烬犹存星火,雨林深处暗藏敌踪。
欲将这广袤“明土”真正化为帝国永固之基石,其艰难繁巨,绝不逊于开疆拓土之铁血征伐。
朱瞻基眼中锐利锋芒并未因胜局而消减,反沉淀为更深邃凝重之思虑。
他深知,铁骑与炮火可摧破旧日藩篱,然欲凭空立起行之有效之新秩,非战阵之功可竟。
此刻,经略抚民,尤重于征伐。
他转身,向沉浸于巨大喜悦与感慨中的朱棣深深一揖。
“爷爷,疆土既拓,当务之急,乃在经略抚民,使新土渐次归心,如臂使指,化为大明万世不拔之基。孙儿请命,即全力经略新得三洲之地。”
朱棣自沸腾豪情中稍敛心神,望着眼前目光坚毅、气度沉凝的孙儿,欣慰颔首。
他戎马一生,岂不知“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
“善!瞻基所见,深谋远虑,切中肯綮。此诚定鼎千秋之根本,放手施为!我与你父皇,皆为你后盾!”
离了长春宫,朱瞻基未耽于胜利荣光,即刻返驾东宫,召集群臣与心腹智囊。
宏伟帝国版图悬于侧,其令谕清晰而务实。
“六百里加急,传谕三路大军统帅:欧陆、非洲、新大陆诸军,除维持必要威慑、清剿残顽之外,即刻转锋!重心置于守备要害、军屯垦殖、建制设官!”
“敕令兵部、户部、工部协同:倾力保障三洲驻军粮秣辎重、军械转运之通畅,尤以海上生命线为要,不容半分疏失!”
“谕令吏部:速速会同讲武堂、格物院及各地官办学堂,遴选精干吏员、通译、工匠,速组‘抚民理政使团’!”
“分批急遣,输往三洲!首要之责:勘定疆界、编户齐民、宣谕教化、传授汉家文化、推行《大明律》!”
万幸!
这些年未雨绸缪,深耕细作终见其效。
朱瞻基展开一份详述国内学堂兴建的奏报,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
这遍布府县州郡的官办学堂体系,虽时日尚浅,未能育出经天纬地之栋梁,却已如涓流汇海,为大明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数目可观的基层干才。
这些经初步儒学浸润、粗通文墨、略晓算学的青年,或许独当一面尚显稚嫩,然填充新土地方衙署之文书、簿记、税吏、仓管等基石之位,已然堪用。
最重要的是只要稍微历练一段时间,能力出众者即可胜任各地大小官员,哪怕能力一般的官吏,积累积累经验,慢慢也能胜任部分的低级地方官。
他们也将成为维系新领土,最基础行政运转之骨架,是大明统治触角深入三洲最前沿之基石。
“再谕各府县学堂:即刻增设‘理政速成科’!”
“强化算学精算、《大明律》要义及简易蒙语(漠北)、番语(南洋、非洲)、泰西语(欧陆)之教习!结业优异者,优先拔擢,遣赴三洲效力!”
朱瞻基之声,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时不我待,必须竭尽所能,挖潜现有育才体系,为经略新土源源输血!
宏伟的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瞻基沉思的身影。
他的目光在巨大的舆图与堆积的奏章间逡巡,脑海中正飞速构建着一幅庞然蓝图。
如何在欧陆封建废墟上推行郡县,瓦解旧贵?
如何在非洲黄金产地建立稳固统治节点,控扼财源?
如何在美洲广袤土地推广农耕,移风易俗?
又如何将讲武堂淬炼的忠诚军官、格物院巧匠的技艺、与学堂培养的基层吏员之勤勉,经纬交织,编织成一张覆盖新土、深入肌理的统治之网?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三洲才能真正算是大明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