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最多的正是那些画手——这个年代画漫画的,多是性格内向的宅男,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纷纷离开。
行政和营销人员离开,黄玉郎并不太担心,只要薪资够高,将来不愁招不到人。
但这些画手,是他多年精心培养而成。培养一个成熟画手,往往需要数年时间。
他们的离去,让本已濒临崩溃的黄玉郎彻底心灰意冷。
这一刻,他恨透了刘照天,但更后悔自己当初不该耍手段去招惹刘照天。
他一直清楚刘照天的威名,也知道对方不好对付。
但他原以为,若正面竞争,初期自己应能占上风。
或许几年后,刘照天才会凭借雄厚财力与内地市场优势,逐渐蚕食香江漫画市场。
或许到那时,我自己都已经成功转型了。
这根本就是我自己在故意找茬。
沉默良久,黄玉郎嘴唇微动,脸上写满了悔恨与自责。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如今后悔已经太迟。做了不该做的事,注定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面对香江这场反漫画活动,黄玉郎根本无力对抗。
如果换成香江那些能量巨大的顶级大佬,或许还有办法先把事情压下来,再慢慢周旋,但黄玉郎没有这个能力。
更何况,刘照天早有预谋。他先是利用报刊的力量,让大众认识到市面上漫画的负面影响。
之后又促使葛瑞丝加入战局。
只要有这个“搅局者”在场,一旦她看到好处,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插一脚。
再加上刘照天不断火上浇油,短短几天,黄玉郎就被彻底击垮,连带整个漫画行业也遭受重创。
黄玉郎终究只是个普通人,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他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束手无策。
刘照天也只能说是黄玉郎自己倒霉,撞到了枪口上。
其实他本来就打算用这种方式整顿香江的漫画市场。
最初他并没有把目标放在黄玉郎身上,毕竟两人之间多少有些情分。
当初他想进入漫画行业时,查老曾带他去拜访过黄玉郎。
虽然两人没有深谈,但多少也算有点交情。
可偏偏黄玉郎主动针对他,于是刘照天便展开了反击。
如今黄玉郎的命运已成定局,但刘照天的计划还未结束。
这不过是个前奏罢了!
剩下的事情,他无需亲自介入,有葛瑞丝在。
她必然会把漫画界搅得天翻地覆。
刘照天只需等待事情尘埃落定,再来收拾残局。
然而,破坏容易建设难。
刘照天既然要进入漫画行业,又怎会愿意看着整个行业彻底沉沦?那最终损害的,也是他自己的利益。
让香江漫画行业烂大街并非他的目的,下一步,他自然是要重新振兴这个行业!
这次由于葛瑞丝冲在前面,她也因此进入了公众视野。
她尝到了甜头,自然不会轻易收手。
协会也借机吸纳了不少人,影响力大幅提升。
刘照天得知后,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外国女人善于把握时机。
她太懂得如何见缝插针、借势而为了。
但刘照天也始终在暗中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如今葛瑞丝一呼百应,追随者众多。
她这么做是为了掌握话语权。
而那些年轻女孩单纯出于好奇,便懵懵懂懂加入了她的协会。
渐渐地,刘照天察觉到女权思想似乎在香江逐渐兴起。
这绝不是可以轻视的东西。
它简直是碰不得的禁忌,沾上就难以脱身。
而且刘照天自己的婚姻与家庭,正是她们重点针对的对象之一。
刘照天的恐惧并非没有缘由,他了解后来的发展。
他清楚这股力量的疯狂,也知它在东南亚曾掀起巨大风浪。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她们的活动就越激烈。
它还会依据各国文化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比如韩国的风气本就压抑,女权最终走向了极端。
尽管具体事件不便举例,但只要想到那种极端行径,刘照天仍不免冒出冷汗。
直到韩国经济下滑,这股潮流才逐渐平息。
与韩国相比,更广为人知的是日本女权的嚣张。
有名的例子就是“女孩的三个钱包”,也有人称之为《舔狗细分法案》。
因为每个女孩身边都围绕着大量追求者。
这些追求者各司其职:
有的是司机,负责接送;
有的是饭票,负责请客吃饭;
有的是提款机,专送奢侈品。
而她们并不会从这些追求者中选择伴侣,而是心中另有“真命天子”。
若不是日本经济后来衰退,许多男性选择躺平,
这场闹剧不知会持续到何时。
眼下香江经济繁荣,正好为她们提供了生存土壤,刘照天不得不警惕。
这东西看似不起眼,破坏力却极强。
不仅破坏社会安定,还会阻碍经济发展。
协会日益壮大,但葛瑞丝并未因会员增多而忘记初衷。
她明白,只有彻底掌控香江漫画业,才算真正达成目标。
如果只造势而无实际成效,她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
目前所获的一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在她的不断推动下,相关法案终于落地实施。
一条条可行建议被提出,新闻机构全员执行,而领导则作为发言人出尽风头。
这次不仅是《龙虎门》和《李小龙》两部漫画,许多大大小小的漫画作品也被要求限期下架。
刘照天这边自然心情愉悦,而对立的漫画行业却是一片哀鸣。
最终,香江的头部漫画作家黄玉郎与上官小宝出逃,底下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则选择沉寂,这场 才渐渐平息。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刘照天又重新活跃起来。
他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漫画正名。
每天他忙于接待众多媒体采访,借机造势。
他不断强调漫画的作用与意义,并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守住底线,漫画也能寓教于乐。
同时,他也顺应舆论,大力抨击那些充斥血腥暴力的负能量漫画。
声势营造得差不多后,刘照天推出了《意林漫客》。
香江仍在挣扎求存的漫画社都知道谁是始作俑者。
不仅反对派的人开始仔细研读,连各家漫画工作室也睁大眼睛,试图找出《意林漫客》中是否有违禁内容。
但他们不曾细想,刘照天为何敢在此时推出漫画。
因为刘照天与他们目标群体天然不同——他们针对的是大朋友,靠漫画销量盈利,而大朋友偏好血腥与厮杀;
刘照天却面向小朋友,靠玩具销量赚钱。
只要玩具设计得好玩,就不愁销量。
小朋友同样向往热血——陀螺对战不热血吗?悠悠球比赛不刺激吗?
就算觉得漫画不够精彩,买玩具一试便知。
只要买了,刘照天就赚了。
而且他推出的玩具竞技性都很强,大家一起比赛,自然容易投入。
原本刘照天以为销量最好的会是陀螺和玩偶,因为《陀螺战士》和《功夫熊猫》口碑最佳,因此他备货也以陀螺为主。
然而统计下来,卖得最好的竟是悠悠球。
尽管《Yo刘照天对此最有发言权——不到一个月,悠悠球销量突破五十万个。
因为哪怕一所学校里只有一个孩子看过《Yo 或许就能吸引几十个没看过《Yo漫画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Yo这本漫画原本就是为了推广悠悠球而创作的。
故事情节设计得也较为普通。
等到榨干所有剩余价值之后,
就会有新的漫画接替它。
每年都会推出新款玩具,
同时围绕玩具设计漫画内容。
就像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就连反响不错的《三国杀》他也打算这样操作。
毕竟这只能算是《三国志》的同人漫画,属于再创作。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推广卡牌上。
目前标准版卡牌包是平价销售,
几乎没什么利润。
刘照天现在主要是在培养客户群体。
等到受众多了,
扩展包就会一波接一波地推出。
不管是装备包、技能包还是锦囊包,
每个月都会出几张新卡。
每张卡牌卖一元钱应该不过分吧?
就像后世手游卖皮肤那样,
游戏本身可以不赚钱,
每个皮肤虽然不贵,
但积少成多,花着花着钱就不知去哪了。
每个月都有新玩法和新英雄组合,
既赚钱又延长了《三国杀》的生命周期。
刘照天也做好了所有玩具都会过时的准备。
一旦收入不达预期,漫画就会下架换新。
虽然记不清漫画的具体情节,
但他清楚四驱车、爆丸这类玩具的玩法。
只要知道哪些玩具会火,就能围绕它们定制漫画。
他相信新潮的玩具加上新颖的玩法,
一定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钱包。
目前玩具销售还处于上升期,
东南亚市场表现很好,
唯一让他头疼的是倭国市场。
虽然之前推广魔方时渠道铺设得很成功,
但渠道再好,不卖货也没用。
在日本购买漫画和玩具的几乎都是华人群体。漫画杂志仅卖出两万多本,玩具中只有熊猫阿宝这一款毛绒玩具销量尚可。不过日本本就喜爱熊猫,它不过沾了造型的光罢了。听说后来熊猫初到日本时,想看熊猫得摇号,中签率堪比摇车牌和摇房号。这个国家实在不能以常理判断,市场极其扭曲,别说现在,再过四十年也未必有人能真正掌握日本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