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者那带着血丝的诡异笑容,像黑暗中蠕动的毒虫,令人脊背生寒。
“谁派你来的?”傅承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压迫感十足。
男人只是嘿嘿低笑,眼神空洞地望着布满蛛网的屋顶,仿佛已经魂游天外。“拿钱办事……规矩不能坏……”他含糊地嘟囔着,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
宋淮上前,捏住他的下颌,迫使他看向傅承聿,冷声道:“你的家人,我们已经找到了。”
男人的瞳孔骤然收缩,灰败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剧烈的情绪波动,但随即又强行压下,嘶声道:“祸不及家人……道上规矩……”
“规矩?”傅承聿缓步上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眼神如同在看一件死物,“跟我讲规矩?那你跟踪我的人时,想过规矩吗?”
他微微俯身,声音压得更低,如同毒蛇吐信:“你可以不说。但我保证,你,以及你背后的人,会体会到比死更难受的‘规矩’。”
那男人浑身一颤,眼底深处终于涌起无法抑制的恐惧。他嘴唇哆嗦着,似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苏晚站在稍远的位置,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没有丝毫同情,对意图不明、威胁自身安全的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她只是在判断,从这个人口中,能掏出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最终,在傅承聿那几乎凝成实质的杀意和宋淮关于其家人下落的冰冷陈述下,男人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是……是‘影楼’接的单……”他声音嘶哑,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只负责盯梢……报告行踪……具体雇主信息……只有‘影楼’的中间人知道……”
“影楼?”傅承聿眉头微蹙,看向宋淮。
宋淮脸色凝重地点头:“一个很隐秘的地下情报组织,只认钱,不认人,接头方式和据点都极其隐蔽,很难追溯源头。”
“联系方式和特征。”傅承聿命令道。
男人艰难地描述了一个加密通讯频道和中间人模糊的外貌特征——总是戴着鸭舌帽和口罩,声音经过处理。
线索似乎又断在了“影楼”这里。
傅承聿直起身,对宋淮使了个眼色。宋淮会意,示意手下将男人带下去继续“深挖”,看能否榨出更多关于“影楼”或中间人的细节。
仓库里重新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和铁锈味。
“你怎么看?”傅承聿转向苏晚。
苏晚沉吟道:“‘影楼’如果是拿钱办事,那么雇主可能是容家,也可能是傅家内部的人,甚至……是那个发神秘邮件挑拨离间的。目的都是为了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她顿了顿,“不过,经过这次,对方应该会暂时收敛,或者更换更隐蔽的方式。”
傅承聿颔首,眼神冰冷:“我会让宋淮顺着‘影楼’这条线查下去。至于其他,”他看向苏晚,“你自己也要更加小心。”
“明白。”
两人离开仓库,重新坐回车上。回程的路上一片沉默,各自消化着刚才的信息。
当车子驶回灯火通明的市区时,苏晚的手机开始不间断地震动起来。她点开一看,是各种新闻App的推送和微信上爆炸的信息。
【惊才绝艳!‘涅盘’女神苏晚亮相华蕴论坛,气质谈吐征服全场!】
【揭秘苏晚:不仅是投资大佬,更是隐藏的才艺冠军!】
【傅少新女伴?商业新贵?‘涅盘资本’苏晚背景深扒!】
配图多是她在论坛上与人交谈、或是与傅承聿并肩而立的照片。有些媒体甚至翻出了她之前在京海才艺大赛上表演《涅盘》的视频片段和获奖新闻。
显然,她在华蕴论坛上的表现,经过一夜发酵,已经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加上她本身“苏家千金”、“才艺冠军”、“美女投资人”等多重标签,瞬间引爆了舆论。
张涛和李编辑也发来了信息,语气兴奋中带着担忧。兴奋的是这波关注度对“涅盘资本”和苏晚个人品牌是极大的利好;担忧的是人红是非多,恐怕会引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审视。
傅承聿显然也收到了类似的消息,他看了一眼苏晚的手机屏幕,淡淡道:“意料之中。霍老的一句‘很好’,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苏晚放下手机,揉了揉眉心。名声鹊起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巨大的压力。她现在如同被放在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
“看来,想低调是不可能了。”她语气带着一丝自嘲,眼神却愈发坚定,“那就只能站得更高,让那些审视的目光,变成仰望。”
回到四合院,已是深夜。
苏晚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今天发生了太多事:与傅承聿正式结盟、与容昭针锋相对、跟踪者被抓、以及此刻汹涌而来的名声……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了加密邮箱。除了各种工作邮件和祝贺信息外,有一封匿名邮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邮件没有标题,内容也只有一行字:
【树大招风,小心捧杀。容家惯用此道。】
发件人依旧是那个神秘的信息源!
苏晚瞳孔微缩。对方再次示警,而且直接点明了“捧杀”的可能。这是在提醒她,容家可能会利用这波舆论,将她高高捧起,再寻找机会让她狠狠摔下。
她立刻回复:【你是谁?目的?】
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这个躲在暗处的人,似乎总是在关键时刻给她提供信息,却又始终不露真容。是敌是友,难以分辨。
她关掉邮箱,靠在床头,陷入沉思。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披荆斩棘;用不好,就会伤及自身。
容家可能会捧杀,傅家内部有人虎视眈眈,暗处还有不知名的势力窥探……她必须尽快将这突如其来的“名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权势”和“护身符”。
第二天一早,效果立竿见影。
张涛兴奋地打来电话:“苏总!办公场地已经敲定,国贸三期,对方听说您是‘涅盘资本’的苏晚,流程走得特别快!另外,猎头那边反馈,好几个之前还在犹豫的顶尖人才,今天都主动表示愿意接触了!”
李编辑也发来信息,表示有多家顶级媒体想要对她进行专访,还有几个高规格的商业活动发来了邀请函,其中甚至包括一个由某部委下属机构主办的创新企业座谈会。
名声,果然是最好的敲门砖。
苏晚冷静地指示张涛和李编辑,筛选掉那些纯粹博眼球的媒体和活动,只保留最具分量和价值的进行接洽。同时,她让张涛加快团队组建的速度,必须在她热度最高的时候,将“涅盘资本”京城办事处的架子彻底搭起来,并尽快做出成绩,才能将这虚名坐实。
处理完这些,她站在窗前,看着庭院中那几株在晨光中舒展枝叶的青竹。
才艺大赛的余波,阴差阳错地在京城为她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