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卿,”江荣廷指着地图上延吉漫长的边境线,“眼下我们虽然暂时逼退了斋藤,但日本人绝不会死心。张福山的前路巡防营,兵力分散,还要兼顾其他防区,不可能长久地将主力全部压在延吉一线。一旦其他地方有事,或者日本人增兵,我们就会非常被动。”
吴禄贞深以为然,他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忧患:“帮办所言极是。延吉地处要冲,面对的是有组织、有野心的强邻,仅靠临时调拨的巡防营,绝非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有一支常驻于此,专司边防,直接隶属于督办公署的武装力量。”
两人想法不谋而合。江荣廷沉吟道:“我看,可以向徐制台请示,组建一支专门的边防部队,名称嘛……可叫‘靖边军’!兵员可从本地招募可靠青壮,亦可从前路巡防营中抽调部分精锐作为骨干。所需粮饷、军械,由督办公署统筹,或请总督府专项拨付。”
吴禄贞补充道:“此举甚好!靖边军成立后,专责巡边、卡哨、应对日方挑衅,便能将前路巡防营主力解放出来,机动作战。”
计议已定,江荣廷与吴禄贞联名,由吴禄贞执笔,起草了一份详尽的禀文,通过电报和公文两种形式,紧急呈送奉天的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禀文中,他们详细分析了延吉面临的严峻形势、现有防务的不足,以及日本人渗透、贿赂等种种阴谋,最后正式提出了组建“靖边军”的构想,阐述了其必要性、编制、粮饷来源及对巩固边防的重大意义。
江荣廷与吴禄贞联名上奏的组建靖边军之议,很快便得到了奉天方面的回应。徐世昌深知延吉局势的严峻性与长期性,对于这支专司边防、直接隶属于督办公署的武装力量构想极为赞同。不过数日,总督府的批准札文便送达延吉,准其依议办理。
有了徐世昌的尚方宝剑,靖边军的组建工作立刻以极高的效率展开。江荣廷以其嫡系精锐——朱顺、王猛以及从前路调来的薛东明三营为骨干框架,同时,徐世昌亲自协调,从吉林其他几路巡防营中,抽调出三营兵马,划归靖边军序列。这首批六营基干,合计三千人,构成了靖边军最初的主体。
框架搭起,便开始填充血肉。招募新兵的告示迅速贴遍了延吉、珲春乃至更远的边境州县。优厚的饷银以及保卫家园的号召,吸引了大量边民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招募了一千名新兵。至此,一支兵员四千人,融合了旧军官兵与本地边民的边防劲旅——靖边军,初具规模。
在人事任命上,江荣廷直接保举朱顺出任靖边军统领,王猛、薛东明等原部将分任管带,牢牢掌握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
徐世昌从奉天军械库和刚刚运抵的关内采购军火中,优先为靖边军调拨了大批装备:簇新的汉阳造步枪取代了部分老旧的杂式枪械,大大提升了火力持续性与统一性;整整十挺狰狞的马克沁重机枪,赋予了靖边军恐怖的阵地防御与火力压制能力;更令人振奋的是,还配属了两门克虏伯75毫米山炮和四门格鲁森57毫米野战炮!这使得靖边军拥有了此前巡防营难以企及的远程打击和攻坚能力。
江荣廷以边防帮办的身份,实际主导着靖边军的训练与布防。有了精兵利械,更要有坚固的壁垒。凭借充足的人力,一场规模浩大的国防工事修筑工程,在延吉全面展开。
工程重点,首先指向日军龙井村“派出所”周围以及各条交通枢纽附近。大量的砖石、水泥被运往前线,官兵和民夫在军官的指挥下,挥汗如雨。一座座用青石、砖块和水泥砌成的永久性碉堡,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关键的山头、隘口拔地而起。这些碉堡不再是简陋的土木结构,墙体厚度普遍超过一米,足以抵御步枪和机枪子弹的直射。碉堡之间,挖掘了纵横交错、深度超过一人高的堑壕体系,交通壕、射击位、防炮洞一应俱全,将各个据点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
在一些核心位置,如能够俯瞰龙井村日军动向的高地,工事更为坚固。碉堡墙体加厚至一米五以上,顶部采用钢筋水泥浇筑,预留了坚固的铸铁炮位,用于安置格鲁森速射炮或马克沁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旁边甚至筑起了高达数层的了望塔,配备了从俄国人或日本人那里购得的高倍望远镜,日夜不停地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形成了一张严密的监控网。
而所有这些工事中,最为坚固、堪称典范的,当属由吴禄贞亲自选址、设计的六道沟边防要塞。这里地势险要,扼守通往延吉的要道。吴禄贞充分发挥其留学日本时所学到的近代筑城知识,设计的主碉堡呈多边形,减少正面受弹面积,内部分为上下两层,设有多个射击孔和观测口。吴禄贞断言,以此等坚固程度,足以抵御日军目前可能投入的绝大多数轻型火炮的直接轰击。
就在靖边军热火朝天地训练、筑垒之际,一个不速之客,悄然来到了延吉,找到了吴禄贞。
此人名叫柏文蔚,身形精干,眉宇间带着一股读书人的斯文,却又难掩一丝江湖风尘与警惕。他乃是吴禄贞的旧识,更是坚定的革命党人。
去年,他曾参与密谋刺杀清廷重臣、两江总督端方,可惜事机不密,计划泄露,他被迫仓皇出逃,从此成为清廷通缉榜上有名的“要犯”。关内风声太紧,他一路隐姓埋名,辗转来到这相对偏僻的吉林边疆,投奔他认为可能收留自己的老友吴禄贞。
吴禄贞见到柏文蔚,亦是又惊又喜又忧。他深知柏文蔚的身份敏感,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但念及旧情,更看重柏文蔚的才干与革命志向,他决定冒险一试。
吴禄贞寻了个机会,向江荣廷引荐柏文蔚,只称其是自己在南方结识的一位颇有才能的故交,因家乡遭灾,特来投军报效,对于其革命党身份及被通缉之事,则隐去不提。
“江帮办,”吴禄贞言辞恳切,“这位是柏文蔚,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是难得的人才。如今我靖边军初建,正值用人之际,可否安排一个职位,让其效力?”
江荣廷打量着柏文蔚,此人目光沉稳,举止有度,确实不像寻常百姓。他虽出身草莽,但看人极准,隐约感觉此人来历绝不简单。他看了一眼吴禄贞,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吴禄贞是革命党,他推荐的人,十有八九……但他沉吟片刻,并未点破。
如今延吉用人之际,此人若真有才干,用之何妨?至于其身份……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边疆,他江荣廷说没问题,那就没问题。正好也卖给吴禄贞一个面子,进一步巩固这督办公署内部的合作关系。
“既然是吴会办推荐的人才,那必定是好的。”江荣廷脸上露出笑容,“如今朱顺还缺个管带,就让柏先生先去历练历练吧。文蔚,望你好好干,不要辜负吴会办的举荐。”
柏文蔚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躬身行礼,态度不卑不亢:“卑职柏文蔚,谢帮办大人信任!定当竭尽全力,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