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26 章:电报工匠赴草原,线路防护展谋略
嘉靖二年十月初五,镇北城驿站。
秋风带着草原的凉意吹拂而过,驿站外的旗杆上,大明龙旗猎猎作响。一列蒸汽火车缓缓停靠,车厢门打开,一群背着工具箱、身着深蓝色工装的工匠走了下来,为首的是一位留着短须、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他胸前别着 “工部电报局总匠师” 的铜牌,正是奉命赴边铺设电报线路的李墨。
陆砚青、张居正与魏无羡早已在此等候。自上次瓦剌残兵袭击安戎城后,各城防御工事已初步建成,工坊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如今就等电报工匠到来,开启草原通讯建设的关键一步。
“工部电报局总匠师李墨,率三十名工匠赴边,奉命协助草原有线电报铺设,见过陆将军、张大人!” 李墨快步上前,拱手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陆砚青上前扶起他,目光扫过身后的工匠队伍,眼中露出期待:“李总匠师一路辛苦!草原通讯能否畅通,全赖诸位。张大人已拟定好线路铺设方案,我们今日便可详细商议。”
众人随后前往将军府议事厅,厅内墙上挂着更新后的草原地图,上面用红色线条标注出电报线路的规划路线 —— 以镇北城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分别连接靖边城、通漠城、安戎城与镇朔城,线路途经草原、丘陵与河流,关键节点处还标注了计划修建的烽火台位置。
张居正指着地图上的线路,向李墨介绍:“此四条主干线路总长约八百余里,需穿越草原与丘陵地带。我们已安排部落青壮提前清理线路沿途的杂草与碎石,还准备了防腐木杆与铜质线缆,确保线路稳固耐用。”
李墨仔细查看地图,手指停在一处河流标注处:“张大人考虑周全,只是此处需格外注意 —— 线路跨越河流时,需将线缆深埋河底,防止被水流冲断或被人破坏;另外,丘陵地带多岩石,木杆固定难度较大,需用铁器加固地基。” 他从工具箱中取出一卷图纸,展开在案上,“这是我们设计的电报机与线路维护工具,每座城将配备两台电报机,一台用于收发消息,一台作为备用;同时还带来了线路检测仪器,可快速排查故障位置。”
魏无羡看着图纸,忍不住问道:“李总匠师,若瓦剌残兵蓄意破坏线路,我们该如何快速修复?毕竟草原地域广阔,一旦线路中断,消息传递便会受阻。”
李墨点头,早已考虑到这一问题:“魏将军放心,我们准备了应急线缆与便携式修复工具,可组建一支‘线路维护队’,配备马匹与摩托车,一旦接到故障报告,能在两时辰内抵达现场修复。此外,我们还会培训本地人员学习线路维护技巧,确保后续能自主保障线路畅通。”
陆砚青闻言,对身旁的巴图说道:“巴图,你挑选的五十名部落子弟,从今日起便跟随李总匠师学习,不仅要学会维护线路,还要熟悉电报机操作,将来你们便是草原通讯的核心力量。”
巴图立刻拱手领命,眼中满是坚定:“请将军放心,我们定不负所托!”
商议完毕,众人即刻分头行动。李墨率领工匠与部落子弟前往镇北城西侧的线路起点,开始搭建电报机房;魏无羡则调派两百名苍狼营士兵,沿线路巡逻守护,在关键节点处设置岗哨;周尚文从互市招募的部落青壮中挑选百人,协助搬运木杆与线缆,草原上的电报线路铺设工作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京城陆国公府内,陆砚昭正拆开从草原寄来的书信。作为家中老二,他自幼便与大哥陆砚青手足情深,如今兄长驻守草原,兄妹三人中,妹妹陆明瑶虽身为正德皇帝妃子,身处深宫,却也时常牵挂着两位兄长的安危,兄妹间常有书信往来。此刻读完大哥关于草原通讯需求的内容,陆砚昭陷入沉思,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片刻后,他让人取来纸笔,画出一幅简易的装置图纸 —— 图纸上是一个由金属天线、电池与收发器组成的设备,下方标注着 “无线信号收发器”。
“有线电报虽快,但依赖线路,易被破坏。若能研发出无需线路的无线信号传递装置,既能帮大哥解决草原通讯难题,也能让深宫之中的妹妹少些牵挂。” 陆砚昭喃喃自语,随即让人召集军工总院的匠师,着手研究无线信号收发技术,同时提笔给陆砚青回信,信中除了告知无线通讯研发的初步构想,还特意提及妹妹明瑶托人带来的问候,让大哥在草原安心驻守,待通讯网络完善后,兄妹三人也能通过更便捷的方式互通消息。
十日时间转瞬即逝。草原上的电报线路铺设已完成近半,镇北城至通漠城的线路率先贯通。十月十五清晨,镇北城电报机房内,李墨亲自操作电报机,按下发报键,“嘀嘀嗒嗒” 的电流声在机房内响起。片刻后,通漠城传来回复信号,电报机打印出一行文字:“通漠城收到消息,建材坊运行正常,无异常情况。”
陆砚青与张居正站在一旁,见线路通讯成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了电报,各城之间的消息传递再也无需依赖快马,只需片刻便能互通有无。” 张居正感慨道,随即让人给其他三城发送消息,告知他们线路贯通的喜讯。陆砚青看着电报机上的文字,心中也泛起暖意 —— 待所有线路贯通,他便能更及时地给二弟砚昭与妹妹明瑶回信,让他们知晓草原的安稳。
然而,喜讯传来的同时,麻烦也悄然降临。十月十六傍晚,镇北城电报机房突然收到靖边城发来的紧急信号:“靖边城至镇北城线路中断,疑似被人破坏,维护队已前往排查。”
陆砚青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魏无羡与李墨商议。“定是瓦剌残兵所为!他们上次袭击工坊不成,如今又把主意打到了电报线路上。” 魏无羡咬牙说道,眼中满是怒火。
李墨查看线路图纸,手指落在一处丘陵地带:“此处是靖边城至镇北城线路的关键节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很可能是残兵破坏的地点。”
陆砚青当即下令:“魏无羡,你率领三百苍狼营士兵,即刻前往线路中断处,一方面协助维护队修复线路,另一方面搜捕破坏线路的残兵;李总匠师,麻烦你派两名工匠随行,尽快恢复通讯。”
魏无羡与工匠即刻出发,乘坐摩托车赶赴现场。深夜时分,他们抵达线路中断处,发现十多根木杆被砍倒,线缆被剪断,地面上还留有马蹄印。维护队正忙着清理现场,魏无羡立刻下令士兵沿马蹄印追踪,同时协助工匠修复线路。
天快亮时,追踪的士兵传来消息,在不远处的山谷中发现了瓦剌残兵的踪迹。魏无羡率领士兵迅速包围山谷,双方展开激战。苍狼营士兵手持嘉靖一世步枪,凭借强大的火力压制残兵,残兵抵挡不住,纷纷逃窜,最终被俘虏十余人,其余残兵狼狈逃走。
与此同时,工匠们已修复好被破坏的线路,镇北城与靖边城的通讯重新恢复。清晨时分,魏无羡押解着俘虏返回镇北城,向陆砚青禀报情况。
“此次残兵破坏线路,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陆砚青说道,随即召集众人商议线路防护措施。最终决定,在线路沿途每十里修建一座烽火台,配备士兵驻守,既能守护线路,又能作为备用通讯手段;同时组建三支流动巡逻队,分别负责四条线路的日常巡查,确保线路安全。
十月二十,陆砚青收到了陆砚昭从京城寄来的回信。读完信中关于无线通讯研发的内容,以及妹妹明瑶的问候,他心中暖意融融,兴奋地将信递给张居正:“我二弟砚昭已着手研发无需线路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将来草原的通讯将更加便捷安全!我妹妹明瑶在宫中也时常牵挂草原情况,待通讯完善,我们兄妹三人也能更及时地互通消息了。”
张居正接过信,读完后也露出喜色:“有陆国公的技术支持,再加上皇妃娘娘的牵挂,草原的安稳与发展更有保障了!如今有线电报线路即将全部贯通,再加上烽火台的备用保障,即使残兵再想破坏,也难以影响各城的消息互通。”
此时,李墨前来禀报,镇北城至安戎城、镇朔城的电报线路已全部铺设完成,各城电报机房均已投入使用,草原上的 “有线电报网” 正式形成。陆砚青与张居正来到镇北城电报机房,看着工匠们熟练地收发消息,听着 “嘀嘀嗒嗒” 的电流声,心中充满了对草原未来的期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草原上,电报线路的木杆沿着地平线延伸向远方,与远处的烽火台遥相呼应。陆砚青望着这一幕,轻声说道:“有线电报与烽火台相辅相成,再加上二弟研发的无线通讯,草原的通讯网络定能坚不可摧。有了这坚实的通讯保障,不仅草原能安稳发展,我也能时常给二弟与妹妹回信,让他们安心。”
张居正点头附和,目光望向远方的部落聚居地,那里炊烟袅袅,与工坊的蒸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草原安稳发展的美好画卷。在这幅画卷中,电报线路如同草原的 “神经脉络”,传递着消息与希望,既守护着大明北疆的长治久安,也连接着兄妹三人跨越千里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