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29 章:岁末述职呈硕果,慈闱伴驾贺新元
嘉靖二年腊月二十八,紫禁城文华殿。
殿内暖意融融,黄铜炭炉内燃着上好的银骨炭,无烟无味,将青砖地面烘得温热。屋顶悬挂的巨型白炽灯洒下柔和光晕,照亮了殿内的朱红梁柱与铺陈的明黄色地毯。九岁的嘉靖帝朱栽霖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御座上,龙袍的盘扣与刺绣龙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身旁的侧座上,坐着身着皇后朝服的沈淑云 —— 正德皇帝的遗孀,如今的圣母皇太后,她一身霞帔缀满珍珠,眉眼温婉,不时侧头看向御座上的儿子,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期许。
御座之下,内阁首辅徐阶、次辅高拱,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吏部尚书严讷、户部尚书方钝、礼部尚书吴山、兵部尚书聂豹、刑部尚书黄光升、工部尚书朱衡),还有兵部武备司郎中周衍、工部营缮司郎中徐杲、枭龙卫隶属军工总院院长(兼工部右侍郎)赵小匠、镇国公陆砚昭等关键部门官员依次列队,手中捧着整理好的述职奏疏,神色庄重。殿外寒风呼啸,殿内却气氛肃穆而祥和,一年一度的岁末述职大典,正在这新朝初立、百业待兴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陛下,圣母皇太后,臣徐阶,谨代表内阁,向陛下汇报嘉靖二年全年政务。” 内阁首辅徐阶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他展开奏疏,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过去一年,仰赖陛下圣明、皇太后慈训,内阁协理朝政,各项事务皆有成效。吏治方面,吏部推行考核新政,清退庸碌官员三百余人,提拔贤能之士两百余人,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民生方面,户部统筹粮税,江南漕运畅通,经运河码头转运的粮食达三百万石,京畿及周边州县无饥荒之虞;更兼工业勃兴,海洋贸易带来海外资源,百姓就业增多,赋税增收显着,国库充盈,足以支撑边防与建设之需。”
沈淑云微微点头,轻声对身旁的朱栽霖说道:“陛下,徐首辅所言,皆是关乎百姓生计与国家根基之事,国库充盈,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边疆安稳无虞。” 朱栽霖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轻轻握着御座的扶手,目光落在徐阶手中的奏疏上,稚嫩的声音响起:“徐首辅,百姓们都能吃饱饭吗?冬天有棉衣穿吗?”
徐阶闻言,心中一暖,躬身回道:“回陛下,托陛下洪福,经户部与工部协作,今年冬季已向京畿、山东、河南等地发放棉衣五十万件、粮食一百万石,贫苦百姓皆能温饱。且工部新制的民用卡车运输便捷,棉衣与粮食能快速送达各州府,比往年节省了大半时间。”
朱栽霖脸上露出笑容,又问道:“那草原上的士兵们,也能穿暖吃饱吗?”
一旁的兵部尚书聂豹立刻出列,躬身奏道:“回陛下,臣正欲汇报边防之事。过去一年,兵部依托工业成果,为北疆士兵配备了嘉靖一世步枪五千支、军用绿色载重卡车两百辆,以及足够的御寒棉衣与压缩干粮。镇国公陆砚昭之兄、陆砚青将军镇守镇北城,联合草原部落,成功击退瓦剌残兵三次侵扰,铁矿工坊与五座新城安然无恙。更可喜的是,隶属枭龙卫的军工总院主导建设的京城京畿通讯网建成后,草原与京城的通讯时长从往日的三日夜缩短至半个时辰,军情传递实时高效,北疆防线愈发稳固。”
“哦?那无线发报机与基站,真有这么厉害?” 朱栽霖眼中闪过好奇,转头看向沈淑云,“母后,前日儿臣去凤鸣山看过那‘信号塔’,很高很大,竟能让千里之外的人互通消息,真是神奇。”
沈淑云温柔一笑,轻抚儿子的头顶:“陛下所言极是,这便是工业与技术的力量。工部与枭龙卫军工总院的工匠们日夜辛劳,才造出这般通讯利器,既护了边疆,也让陛下能随时知晓草原近况。尤其是军工总院院长赵小匠,身兼工部右侍郎,统筹兼顾技术研发与部门协作,功不可没。”
工部尚书朱衡随即出列,躬身汇报:“回陛下,圣母皇太后,工部全年重点推进工业与基建两大要务。工业方面,全国机械工坊已达两百余座,皆实现柴油驱动与机械生产,石油提炼技术日益成熟,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产量充足,不仅满足车辆与机床需求,更铺设京城至通州、天津等地沥青公路三百余里,交通愈发便捷;通讯方面,枭龙卫军工总院主导研发的无线发报机与有线实时通讯装置进展顺利,京畿五座基站建成启用,覆盖京城及周边百里范围,后续将向全国延伸;此外,通州线缆工坊、西山铁矿工坊产能翻倍,为各项建设提供了充足物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值得一提的是,工部营缮司郎中徐杲主持的京城水利修缮工程,利用机械挖掘船疏浚河道,用沥青铺设堤坝,有效防范了夏季洪涝,如今京城及周边水系畅通,无积水之患。”
沈淑云闻言,颔首赞道:“朱尚书与工部官员们辛苦了。水利是民生之本,河道畅通,百姓才能免受洪涝之苦;工业与通讯发展,更是强国之基,如此种种,皆是为陛下的江山社稷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户部尚书方钝出列,展开详细的财政奏疏,声音洪亮地汇报:“回陛下,圣母皇太后,臣谨向陛下与百官通报本年度国库存银及收支情况。截至嘉靖二年年末,国库白银储备达 15 亿两,黄金储备 6 亿两,较去年增长三成有余。收入方面,本年度海洋贸易收益丰硕,共得白银 7 千万两;税制改革成效显着,改制后的税收总额为白银 3 千万两;另有东瀛白银矿区,经萧策大人统筹经营,本年度贡献白银 5 千万两,三项合计为国家财政注入 1.5 亿两白银,为工业建设、边防军备与民生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支出方面,北疆军备采购、工业工坊扩建、基建工程铺设等合计支出 8 千万两,收支相抵后,本年度财政结余 7 千万两,国库愈发充盈。”
殿内百官闻言,皆面露喜色,低声赞叹不已。朱栽霖虽不完全明白数字背后的意义,却也知道 “银子多了是好事”,稚嫩地问道:“方尚书,银子多了,是不是就能给士兵们多配些厉害的武器,给百姓们多盖些房子?”
方钝躬身回道:“回陛下,正是如此!国库充盈,既能强化边防、发展工业,也能改善民生,让百姓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接下来,吏部尚书严讷补充了官员考核与地方治理成效,礼部尚书吴山汇报了礼乐祭祀与科举事宜,刑部尚书黄光升汇报了律法推行与治安维护,皆各有成效。朱栽霖虽年幼,但在沈淑云的不时提点下,也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言语间虽带着孩童的天真,却也透着对国事的关切。
当轮到兵部武备司郎中周衍补充汇报时,他特意提及了通讯建设的后续规划:“陛下,圣母皇太后,京畿通讯网建成后,兵部已联合工部、枭龙卫军工总院,制定了全国通讯覆盖计划。明年将优先建设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基站,再逐步向江南、西南延伸,预计三年内实现全国无线通讯覆盖。届时,无论是北疆边防,还是江南民生,陛下只需通过无线发报机,便能实时知晓天下事。”
枭龙卫军工总院院长(兼工部右侍郎)赵小匠随即补充:“陛下,臣已组织工匠完成小型化无线发报机的研发,可由骑兵携带,方便边疆巡逻与部落通讯;有线实时通讯装置也已完成多轮调试,信号稳定性达标,明年便可启动京城至大同镇的线路铺设,为陛下与边疆将领实时对话奠定基础。”
镇国公陆砚昭也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愿牵头协调草原与京城的通讯联动,待有线线路贯通,可即刻组织陛下与陆砚青将军的首次实时对话,让北疆将士感受到陛下的关怀。”
朱栽霖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真的能直接说话吗?就像儿臣与母后说话一样?”
“回陛下,正是如此。” 陆砚昭回道,“待线路贯通,陛下只需对着话筒开口,草原上的陆将军便能即刻听到,还能当场回应。”
沈淑云笑着说道:“陛下,这便是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待通讯覆盖全国,陛下虽身居宫中,却能知晓四方事,与大臣、将领、百姓隔空对话,这是前代帝王未曾有过的盛事。”
述职大典持续了两个时辰,各部官员依次汇报完毕,所呈皆是累累硕果。徐阶最后总结道:“陛下,圣母皇太后,嘉靖二年,国家根基渐稳,工业勃兴,边防稳固,民生安乐,此皆陛下圣德与皇太后慈训之功,亦是百官同心、万民协力之果。值此岁末,内阁恳请陛下与皇太后,于除夕之夜登城楼观灯,与民同乐,共贺新元。”
朱栽霖转头看向沈淑云,眼神中带着询问。沈淑云点头笑道:“陛下,百姓安乐,国家昌盛,当与民同乐。便依内阁所请,除夕之夜登城楼,与京城百姓共贺新年。”
“好!” 朱栽霖兴奋地拍了拍手,稚嫩的脸上满是喜悦,“那朕要让陆将军也通过无线发报机,听听京城的鞭炮声!让草原的士兵们也知道,京城在庆祝新年,我们都在牵挂着他们!”
殿内官员们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文华殿外的寒风依旧,但殿内的暖意与喜悦却愈发浓厚。岁末述职,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随着工业的崛起与通讯的革新,这年轻的王朝,正以蓬勃之势,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而九岁的朱栽霖,在沈淑云的陪伴与辅佐下,也正从懵懂孩童,逐渐成长为能够执掌这盛世江山的君主。
腊月的阳光透过文华殿的窗棂,洒在朱栽霖与沈淑云的身上,仿佛为这对母子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属于大明的辉煌,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