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后,双方的比拼更多发生在中场。
素来已久的恩怨自然在足球上体现,两支球队各不相让,谁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对抗去拼抢,所以进攻的推进很难。
不过动作大了自然也容易犯规。
没多久阿德突破被布尔迪索放倒,巴西队在前场获得一个任意球机会。
只不过阿德亲自操刀主罚,放了个高射炮。
随后阿根廷队也获得了两次前场任意球机会,只不过和巴西队一样,今天的任意球都没有准头。
双方各有机会,但是都没能把握住。
0:0的比分也就保持到了中场休息。
亚洛依旧是在更衣室里待了一会就被尤尔金霍带出来热身。
上半场的比赛远远说不上好看,因为双方的进攻都会被一些动作给直接截停,所以比赛的节奏断断续续。
如果非要说巴西队最好的机会,那肯定是罗比尼奥带球突入禁区之后被放倒那一下,可惜的是裁判毫无表示。
亚洛此刻还在想着如果自己上场了该怎么踢球。
和里克尔梅交过手,所以亚洛当然是知道他的优缺点。
只不过他的优点在国家队没有体现出来,缺点倒是被无限放大。
亚洛很好奇阿根廷队的主教练为什么要这么坚决地让他上场,他一拿球就好像和阿根廷这一个整体分割开来。
他作为锋线和中场的引渡者,不论是和梅西还是和加戈等人都不来电。
只不过巴西莱认为里克尔梅就是他的马拉多纳,对于里克尔梅他有着非同一般的迷信。
这样也好,留在场上的里克尔梅也就成了阿根廷队的破绽,对于巴西队而言是个突破点。
下半场的比赛开始后,巴西队这边率先进行换人调整,用迭戈换下安德森。
这是一个中场的换人调整,换上来经验更丰富的迭戈。
只不过这样的换人效果不大,因为邓加既没有改变战术,也没有改变阵型。
让迭戈做着和安德森一样的工作,也许迭戈能做的更好,但不会对球队带来质变。
要说亚洛在场下看的最闹心的那就是前锋线上的进攻了。
罗比尼奥能突破,能传球,也能射门。
但是总差了那么一点意思,特别是最后射门的那一下,让亚洛看的那叫一个疑惑和着急。
罗比尼奥的射门太不靠谱了!
亚洛可以肯定,自己的射术绝对要比他好,甚至要比国家队里的绝大部分前锋要好。
罗比尼奥能抓住机会射门,但是射门的质量太低了。
要么是力道不足导致球速过慢,要么是准度不够偏出门柱,或者是没吃准部位射了个四不像。
一个前锋最基本的技术那就是射门得分,而最难练成的也是射门得分。
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罗纳尔多或者罗马里奥那样恐怖的射术和终结效率。
亚洛不敢说自己的终结效率要比同时期的罗纳尔多和罗马里奥要好,但是他有自信,他的射术在现如今这支国家队里面肯定不算差。
如果他的射门不好,那也就不可能在南美解放者杯上进这么多球。
只不过邓加迷信罗比尼奥,和巴西莱迷信里克尔梅一样。
毕竟罗比尼奥可是在去年的美洲杯上直接挽救了邓加的国家队主教练生涯。
也许还有机会,亚洛这么想着。
直到七十分钟,双方依旧是0:0,没有任何进球。
而邓加此刻也决定再次换人。
他的目光扫过替补席上的每一个前场球员,最后锁定在了法比亚诺的身上。
当亚洛和帕托两人得知这个换人名额没有自己的份之后,也是难以掩饰眼中的失落。
随后法比亚诺上场,替换下表现不佳的阿德。
但是法比亚诺还没有能在阿根廷面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如果想要在这样的比赛上以一己之力取胜。
要么是拥有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能力,要么就是有着所有人都难以预测的潜能。
但很可惜,法比亚诺这两项都没有。
他已经快28岁了,他的所有技战术特点早已定型,所有的潜能早已被挖掘。
在阿根廷的球员面前,他是个没有任何隐藏的球员。
在八十分钟左右,场上的迭戈因为扭伤无法坚持比赛,而邓加的手里还有着最后一个换人名额。
他是想要换上另一个前锋拼一把?
还是换上另一个中场或者后卫稳固防守呢?
邓加的那带着威严的目光再次扫过替补席,几秒之后,给出了他的答案。
“达尼,准备上场!”
他选择了稳妥。
他用掉了最后一个换人名额,用后卫达尼·阿尔维斯换下了迭戈。
亚洛只能微微摇头,对于邓加这样的换人他没有想明白。
邓加骨子里的稳妥了让他想保一场平局。
在后面的比赛里面,亚洛和帕托两人也都不太关注场内的内容,而是闲聊起来。
毕竟两人之后会在米兰经常相见,怎么说都得联络好感情。
其实他和帕托之间是有着竞争关系的,两人都是非常出色的年轻前锋。
只不过巴西国家队目前的同年龄段的前锋竞争,只能说是惨淡。
说得上名号的,也许只有亚洛和帕托两人。
两人的发展轨迹如果顺利,那在日后的国家队里面肯定是要占据一席之地的。
至于位置重叠什么的,魔幻四重奏可以共存,那么亚洛和帕托两人又有何担心的呢?
最终全场比赛结束,巴西队主场与阿根廷0:0互交白卷。
巴西队和阿根廷队都不想输球,所以对于0:0的结局也还可以接受。
只不过邓加和巴西莱注定要接受各自国内球迷的轰炸了。
阿根廷这两场世预赛是两场平局,而巴西则是一负一平。
这样的成绩和他们的名号实在是对不上号。
赛后,立马就有媒体对于邓加这一次国家队比赛周期的表现做了长篇的批评。
其中一篇名为《史上最丑陋的巴西队》的报纸热度很高。
这篇文章专门分析了巴西队在对阵巴拉圭比赛的那场惨败。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完败!”
报纸上这么写着,亚洛对这句话很赞同。
他在替补席上经历了一切,他对于比赛内容有发言权。
“巴拉圭下半时开场不久就被罚下一人,我们依旧找不到任何机会。而他们除了两个进球之外,还射中了两个门柱,而其中一个进球,一个门柱,都是在下半场时完成的。”
“反观巴西队,对于巴拉圭的球门几乎没有构成任何威胁,最接近破门的,是安德森的一记大禁区外的远射。”
“这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最丑陋的一支巴西队!如果看过了之前的两场热身赛,你就会认为这样的结过程和结果是巴西队应得的。”
“若非上卢西奥在门线上救险,门柱和横梁也在帮助巴西队,那么本场合适的比分应该是3:0或4:0!”
邓加在那一场比赛后提到了状态问题,他说很多球员都是度假归来。
但巴西队在和巴拉圭比赛之前,已经是在美国打了两场友谊赛。
要说状态的话,理应要比巴拉圭队更好。
所以现在这支巴西队问题不是在状态,而是在人员。
巴西队在中锋、后腰、左后卫,乃至中后卫,多个位置上,邓加都拿不出特别好的选择。
实际上,邓加在这几场比赛里给出了一个极其罕见的阵容:吉尔伯托·席尔瓦、米涅罗、乔苏埃三名后腰一起登场。
邓加的想法也许出发点很好,那就是增强中后场的稳定性。
在美国的两场热身赛中,暴露了巴西最大的软肋,那就是后腰问题。
做客巴拉圭,再加上邓加本身就比较倾向稳妥。
所以那一场比赛的阵容用鞋垫子想都可以知道,邓加肯定会稳上加稳。
邓加原本希望通过在后腰位置上,通过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
但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如果你的前锋线上有着巅峰时期的罗尼,或者是能够凭空增加一个场上名额,那么这个想法是可以的。
但是你的阵容中只有罗比尼奥这些前锋,足球规则也只允许你上11名球员。
所以邓加增加一名后腰,就必须下一名攻击型中场或前锋。
进攻的火力那必定会减弱,但是防守的硬度就上升了吗?
其实不然。
邓加几乎把球队中中场防守能力最差的三个人全部放在了场上。
后腰上的数量增多,但是防守的质量却在下降。
比赛中多次能看到巴西队禁区弧顶出现真空时刻,按理说三名后腰在场,这样的真空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却实实在在地在比赛中发生了。
也许可以说这是配合问题和沟通问题。
但是几人的态度也有问题,他们的协防永远是出工不出力,把所有的工作留给了自己的后卫。
中场的唯一亮点也许是安德森了,他在替补出场后的时间里面展现出了和那三名后腰不一样的水平。
虽然安德森是前腰,但在巴西队,进攻型中场永远不在少数。
卡卡和罗纳尔迪尼奥都是这个位置的核心球员。
乔苏埃这三名“老腰”能够在巴西国家队有如此稳如泰山的位置和出场时间简直是个奇迹。
而这也暴露出巴西队目前的困境,那边是处于“腰荒”时段。
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希望,毕竟还有着圣保罗的赫尔纳内斯、利物浦的卢卡斯等不错的新人。
巴勒莫的辛普利西奥风头不如前两年,但也总比两个德甲的替补和一个阿森纳的板凳堪用。
至于该如何在中场上选人,这是邓加需要面临的问题。
但是邓加在前场上的选择,面临着更大的指责。
在巴西圣保罗,有这么一份报纸,就快要把邓加在前场上的选择给批的一无是处。
《邓加,看看亚洛!》
报纸的配图刚好是亚洛在得知最后一个名额会换上后卫时的失落摇头的画面。
报纸中点明了一点那就是巴西队的前场进攻需要活力。
卡卡和罗纳尔迪尼奥因伤缺席。没有了超级球星坐镇,巴西队的进攻缺乏活力,组织混乱。
罗比尼奥算是球星,但绝对不是超级球星。
他绝对无法成为巴西队的核心!
而这两场世预赛上,邓加总共只用了罗比尼奥、法比亚诺、阿德这三名前锋。
法比亚诺就不说了,他上赛季末段在塞维利亚的表现低迷,而阿德在圣保罗的表现也是时好时坏。
至于征召进国家队的亚洛和帕托,邓加没有让他们在世预赛这样的比赛上捞到哪怕一分钟的出场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加为何不大胆一点启用这两位有活力的年轻人呢?
是因为邓加怕亚洛和帕托两人没有经验吗?
那么有经验的阿德和法比亚诺两人的表现又如何呢?
所以当圣保罗的球迷见到邓加对于亚洛和帕托视而不见的时候,自然也是发出了声音。
“邓加,请看看亚洛!”
至于为什么不让邓加看看帕托,圣保罗的报纸应该是想着把这个机会留给从圣保罗出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