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周末,雪后初晴的阳光透过沈家小卖部的玻璃窗,在地面洒下细碎的光斑。苏晴坐在沈浩房间的书桌前,面前摊着初二的物理练习册,手里却攥着支彩色铅笔 —— 昨天晓雅说 “晴姐画的菊花特别像”,让她突然想把心里藏了很久的画面画下来。
沈浩刚去小卖部帮李秀莲搬货,房间里只剩下煤炉 “咕嘟” 冒热气的声音。书桌上还放着沈浩的数学笔记本,翻开的一页写着 “浮力公式推导”,旁边有苏晴昨天帮他标注的红色批注;桌角摆着晓雅送的红绳,绕在笔杆上,像圈温暖的小太阳。苏晴深吸一口气,从书包里掏出张大白纸 —— 是她特意从文具店买的素描纸,比普通作业本厚,不容易破。
她先在纸的中间画了沈家小卖部的招牌,红底黄字,一笔一划描得格外认真,“小浩小卖部” 五个字的边缘还加了点波浪线,像上次沈浩给晓雅纸条上的装饰。招牌下面画了个木质柜台,柜台上摆着几盒磁带和笔记本,都是他们之前卖过的货;柜台前站着几个人,她先画了沈浩的爸爸,穿着蓝色的劳动服,手里拿着个搪瓷杯,嘴角带着笑 —— 上次沈叔叔帮她修自行车时,就是这个样子。
接着画李秀莲,围着碎花围裙,手里端着个碗,碗里好像冒着热气,应该是给大家盛的玉米粥;李秀莲旁边是沈浩的外婆,头发花白,手里攥着颗水果糖,正往旁边的晓雅手里递 —— 苏晴记得上周外婆看见晓雅,就从口袋里掏糖,说 “丫头学习辛苦,补补甜”。
然后是晓雅,扎着两个羊角辫,辫子上绑着红色的头绳,手里拿着本《唐诗宋词选》,歪着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晓雅旁边是沈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校服,手里拿着支钢笔,好像在给晓雅讲题,眼睛弯成了月牙 —— 这是苏晴最常看见的画面,每天放学他们都这样在小卖部前讨论题目。
最后,她在沈浩旁边画了自己,穿着件淡粉色的棉袄(是上次沈浩说好看的那件),手里拿着本物理错题本,站在最边上,却朝着大家的方向笑。画完人物,她又在背景里加了门口的老槐树,枝桠上还积着点雪,树下放着辆旧自行车 —— 正是沈浩每天骑的那辆,车筐里好像还放着三个豆浆袋。
画的右下角,她用黑色马克笔写了行小字:“三家住隔壁,永远是家人”,字的周围画了圈小小的太阳,像沈浩给她纸条上的那样,也像晓雅红绳上的暖意。放下笔时,苏晴的指尖有点发颤,她对着画看了又看,悄悄用橡皮擦去了自己衣服上不小心画重的一笔 —— 好像这样,就能让自己在画里的样子,更自然一点,更像 “家人” 一点。
“晴姐,你复习完了没?我妈煮了红薯粥,喊你一起吃。” 沈浩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苏晴赶紧把画叠起来,想藏进书包,却又顿住了 —— 她想让沈浩看见,想让他知道,在自己心里,他们早就像一家人了。
她趁着沈浩去洗手的功夫,搬来个小凳子,站在凳子上,把画贴在了沈浩房间的墙上 —— 正好在他的书桌对面,抬头就能看见。贴好后,她还特意用手把边角压了压,确保不会掉下来,然后赶紧坐回书桌前,假装认真看练习册,耳朵却竖得老高,听着沈浩的脚步声。
沈浩擦着手走进来,刚想说话,目光就落在了墙上的画上。他愣了一下,慢慢走过去,站在画前,眼睛一点一点扫过画里的每一个人。他先看到爸爸手里的搪瓷杯,想起上次修自行车时爸爸说 “晴晴这丫头懂事”;再看到妈妈手里的碗,想起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多盛一碗粥给苏晴;然后是外婆手里的糖,想起外婆总说 “晓雅和晴晴都是好丫头”。
他的目光停在晓雅手里的《唐诗宋词选》上,嘴角忍不住勾了勾 —— 昨天晓雅还跟他说 “晴姐画的菊花比书上的还好看”;再看到自己手里的钢笔,想起每次苏晴都会帮他改错题;最后,他看到了画里的苏晴,穿着淡粉色的棉袄,朝着大家笑,像朵安静的小花。
“三家住隔壁,永远是家人”—— 沈浩轻声念出画右下角的字,指尖轻轻碰了碰画里的老槐树,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他想起去年冬天,苏晴帮他搬磁带时冻红的手;想起晓雅每天早上跟在他后面背书的样子;想起三家一起在小卖部吃年夜饭的场景 —— 妈妈给苏晴夹红烧肉,外婆给晓雅塞压岁钱,爸爸跟他说 “要好好照顾两个丫头”。
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沈浩的鼻子有点酸,他转过身时,正好看见苏晴坐在书桌前,肩膀微微发抖,好像在紧张。“晴姐,” 他走过去,声音比平时轻了点,“这画是你画的?”
苏晴点点头,头埋得低低的,手指攥着练习册的边角:“我…… 我昨天听晓雅说我画得像,就想把咱们平时的样子画下来,要是你觉得不好看,我可以……”
“好看,特别好看。” 沈浩打断她,走到她身边,指着画里的豆浆袋,“你连车筐里的豆浆都画了,比我记得还清楚。” 他顿了顿,看着苏晴的头顶,轻声说,“晴姐,谢谢你。以前我总觉得,‘家人’就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现在才知道,住得近,心也近,才是真的家人。”
苏晴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水光,正好对上沈浩的眼睛。他的眼睛里好像有暖光,像煤炉里的火苗,像画里的小太阳,把她心里的那点不安,都烘得暖暖的。“我…… 我就是觉得,咱们三个,还有叔叔阿姨、外婆,就像一家人一样。” 苏晴的声音有点发颤,却比平时更坦诚。
“本来就是一家人啊!” 晓雅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个热红薯,蹦蹦跳跳地走进来,“我刚在门口就听见你们说话,晴姐你画的画呢?我要看!” 她凑到墙前,一眼就看到了画里的自己,兴奋地指着羊角辫,“哇!晴姐你把我的红绳也画出来了!还有外婆给我的糖,太像了!”
晓雅拉着沈浩和苏晴,站在画前,一一指着画里的细节:“你看,沈浩哥手里的钢笔,还是上次漏墨的那支;晴姐你的物理错题本,我昨天还借来看过;小卖部的招牌,红底黄字,跟真的一模一样!” 她转头看着两人,眼里满是光,“以后咱们要是分开了,看到这幅画,就知道咱们永远是家人!”
沈浩笑着揉了揉晓雅的头发,又看向苏晴,眼神里满是温柔:“不会分开的,咱们还要一起考一中高中部,一起上大学,以后还要住在隔壁,永远做家人。” 苏晴点点头,心里像喝了红薯粥一样暖,她看着画里的 “家人”,看着身边的沈浩和晓雅,突然觉得,青春期里的那些小心思,那些不敢说出口的在意,都变成了 “家人” 这两个字里最温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