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越过胡同的灰瓦,沈浩就站在了晓雅家楼下。帆布包里装着两瓶消毒湿巾、两包一次性口罩,还有个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 —— 是他前晚特意去杂货店订的糖葫芦,老板答应今早现做,还说 “疫情松些了,山楂都是新鲜运的”。
他抬头望了眼三楼的窗户,窗帘已经拉开,晓雅的小熊发卡正从窗沿晃下来。非典封控虽未完全解除,但从 6 月 1 日起,县城的防控等级降了级 —— 昨天听沈父说,县疾控中心的人来五金店巡查时提过,连续十天没有新增病例,公园这类露天场所已经限流开放了。这也是他敢提议 “放松一天” 的底气,作为带着前世记忆的人,他清楚此刻的疫情拐点早已过去,只要做好防护,露天活动是安全的。
“沈浩哥!” 晓雅的声音带着雀跃,像只轻快的小麻雀从楼梯间跑下来。她穿了件淡蓝色的连衣裙,是去年沈浩陪她买的,裙摆上绣着细小的荷花图案。看到沈浩手里的牛皮纸包,她眼睛亮了:“是糖葫芦吗?我昨天背书的时候还在想,要是能咬口甜的就好了。”
“刚从杂货店拿的,还裹着糖衣呢。” 沈浩把纸包递过去,又从帆布包里掏出口罩,“戴上这个,公园门口要测体温,咱们按规定来。” 他选的是浅蓝色口罩,和晓雅的裙子很配,这是他特意让母亲从药店多带的。
晓雅乖乖戴上口罩,指尖碰到沈浩的手背,又赶紧缩回去,脸颊在口罩上方泛起红晕。她低头解开糖葫芦的纸包,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咬下一颗时,甜丝丝的味道从舌尖漫开,她忍不住笑起来:“太好吃了!比封控前的还甜。”
沈浩看着她的笑眼,心里也跟着软下来。前世高考前一周,他天天泡在出租屋里刷题,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这样陪人吃糖葫芦了。他抬手帮晓雅拂去粘在嘴角的糖渣:“慢点吃,到公园还有段路,不够的话晚上再买。”
县城公园在护城河边上,门口搭着简易的检测棚,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给入园的人测体温。“36.2c,正常。” 医护人员在登记本上划了个勾,又递来两张游园卡,“记住啊,一艘船只能坐两个人,别扎堆,口罩尽量别摘。”
沈浩接过游园卡,牵着晓雅的手腕往湖边走 —— 他刻意放慢了脚步,让她能一边吃糖葫芦一边看路边的风景。柳树已经抽出新绿,垂在湖面的枝条扫起细碎的涟漪,偶尔有蜻蜓停在叶尖,像极了课本里的插画。晓雅把吃剩的糖葫芦签小心地放进塑料袋,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湖面的游船:“沈浩哥,你看那艘蓝色的船,和我裙子颜色一样!”
租船的大爷戴着口罩,递桨时特意用酒精棉片擦了擦船舷:“小朋友,小心点划,别往人多的地方去。” 沈浩谢过大爷,先跳上船稳住重心,再伸手扶晓雅:“慢点,踩稳了。” 晓雅的手搭在他掌心时,他明显感觉到女孩指尖的微凉,还有不自觉的收紧 —— 这细微的依赖,像根细针轻轻扎在他心上,软得发疼。
船桨划破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晓雅起初还小心翼翼地扶着船沿,划了几下就放开胆子,和沈浩一人握一支桨。阳光透过柳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只剩一双弯成月牙的眼睛。“沈浩哥,你看那边的荷叶!” 她突然指着湖心的荷叶丛,“都长这么大了,夏天肯定能开好多荷花。”
沈浩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墨绿的荷叶已经铺了半片湖,零星有几个嫩黄的花骨朵藏在叶间。他想起苏晴昨天视频里说的:“未名湖的荷叶也冒头了,等你们来正好能看荷花。” 心里忍不住泛起暖意,嘴上却笑着说:“等高考完,咱们去北京看未名湖的荷花,比这儿的还好看。”
晓雅划桨的动作顿了顿,突然轻声说:“沈浩哥,好久没这么开心了。” 她的声音透过口罩传过来,带着点模糊的鼻音,“封控的时候天天在家背书,总担心考不好,也担心晴姐在北京不安全。现在看着湖面这么宽,风这么舒服,突然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沈浩把船桨往水里轻轻一点,让船停在荷叶丛旁。他看着晓雅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耳尖,犹豫了一瞬,还是伸手握住了她放在桨上的手。女孩的手很小,在他掌心微微颤抖,却没有抽开。“别怕,” 他的声音放得很柔,带着老灵魂独有的笃定,“你模拟考的成绩一直很稳,加上中文系扩招 15%,肯定能考上京华。我查过了,京华的中文系宿舍离未名湖很近,开窗就能看到荷叶。”
“真的吗?” 晓雅抬头看他,眼睛里闪着光,“那晴姐的宿舍呢?我们能住得像现在这么近吗?我好想以后还能每天跟你一起复习,跟晴姐一起讨论问题。”
“肯定能。” 沈浩握紧了她的手,指尖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京华的宿舍是按院系分的,生物系和中文系的宿舍楼就在樱花大道两端,走路只要十分钟。等咱们去了,周末可以约晴姐去未名湖划船,就像现在这样。” 他刻意说得详细,因为他知道,对这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孩来说,这些具体的画面比空洞的鼓励更有力量。
晓雅低下头,嘴角忍不住往上扬,手指悄悄勾住了沈浩的小指。船桨轻轻晃着,荷叶在风里沙沙作响,远处传来零星的笑声,却衬得湖面更安静了。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 是沈母淘汰下来的旧手机,只能发短信和打电话。“咱们给晴姐发张照片吧?” 她仰起脸问,“让她看看这里的荷叶,告诉她我们今天很开心。”
沈浩点点头,接过手机。晓雅赶紧坐直身子,把头发理了理,还特意把小熊发卡转到正面。沈浩选了个好角度,既能拍到她的笑脸,又能把身后的荷叶丛收进去。按下拍照键的瞬间,晓雅突然往他身边靠了靠,肩膀轻轻碰到他的胳膊。照片里,女孩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口罩上方的红晕清晰可见。
短信刚发出去,苏晴的回复就来了:“好漂亮的荷叶!你们玩得开心吗?北京今天也放晴了,我刚去实验室的路上,看到未名湖的荷花骨朵比昨天大了些。” 后面还附了张照片,是从京华校园里拍的,博雅塔的影子落在荷叶上,格外清隽。
晓雅捧着手机反复看,嘴里念叨着:“晴姐拍的塔好漂亮,等我们去了,一定要在塔下面拍照。” 她抬头看向沈浩,“沈浩哥,你说晴姐一个人在北京会不会孤单啊?她上次视频说,实验室的师兄师姐都回家了,只剩她一个人留守。”
沈浩的心轻轻沉了一下。他当然知道苏晴的孤单,更知道那份孤单里藏着什么。上次苏晴寄来的冲刺笔记里,夹着张没署名的书签,上面画着樱花和未名湖,背面用铅笔写着 “愿并肩”,字迹被蹭得有些模糊 —— 他认得那是苏晴的笔迹,前世在她的毕业论文上见过无数次。他把书签小心翼翼地夹在自己的生物课本里,没有告诉任何人。
“不会的,” 他轻声说,“等我们考完试就去北京找她,到时候带她去吃她爱吃的冰糖葫芦,陪她逛樱花大道。” 他刻意避开了书签的事,老灵魂的理智告诉他,有些心意只能珍藏,不能点破。
晓雅没察觉他的异样,笑着点头:“还要给晴姐带妈妈做的桂花糕,她上次说想念那个味道了。” 她把手机揣回口袋,又拿起船桨,“沈浩哥,我们再划远点吧?那边的荷叶更密,说不定有小鱼。”
船划到湖心时,晓雅突然 “呀” 了一声,从水里捞起片圆圆的荷叶。她把荷叶顶在头上,像戴了顶绿色的帽子:“沈浩哥你看,这样就不怕晒了。” 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洒在她脸上,斑驳的光影让她看起来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沈浩忍不住笑起来,掏出手机又拍了一张。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发给苏晴,而是存进了手机相册 —— 他想把这一刻的晓雅好好藏起来,就像藏起苏晴的书签,藏起前世那些没能说出口的遗憾。
中午在公园门口的面馆吃饭时,晓雅还在兴奋地跟苏晴发短信。沈浩看着她低头打字的样子,悄悄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晴晴姐,晓雅今天很开心,谢谢你一直鼓励她。等我们去北京,给你带最好的糖葫芦。”
苏晴的回复来得很快,只有短短几个字:“你们开心就好,加油。” 沈浩能想象出她打字时的样子,或许是坐在实验室的窗边,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眼底藏着他读得懂的失落。他轻轻叹了口气,把手机放进兜里 —— 有些亏欠,只能用以后的陪伴来弥补。
下午回去的时候,晓雅的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路过杂货店时,她还特意买了两包薄荷糖,说 “复习累了含一颗,能想起今天的荷叶香”。沈浩帮她提着糖,走在她身侧,看着她的辫子在风里晃悠,心里满是安稳。
走到晓雅家楼下,林母正站在书店门口张望。看到他们回来,她赶紧迎上来,手里拿着瓶消毒液:“快过来喷一喷,刚从社区领的,消毒效果好。” 她边喷边笑,“沈浩这孩子考虑得真周到,早上特意来跟我们说公园开放了,还保证会做好防护,我们才放心让晓雅跟你出去。”
晓雅靠在母亲肩上,笑着说:“妈,今天玩得好开心,沈浩哥还带我划船了,看到好多荷叶。” 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把照片给林母看,“这是我们拍的,等去北京了,要拍更多照片给你看。”
林母笑着点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好,好,妈等着看。” 她转身进了屋,拿出个布包递给沈浩,“这是给你爸妈带的桂花糕,刚蒸好的,趁热吃。你叔说,晚上不用视频复习了,让你们好好休息,明天再把最后几套真题过一遍。”
沈浩接过布包,桂花的香气从布缝里钻出来。他抬头看向晓雅,女孩正对着他笑,眼睛里的光比阳光还亮。“那我先回去了,” 他说,“晚上早点休息,明天我来找你过错题。”
“嗯!” 晓雅用力点头,看着沈浩转身走进胡同,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收回目光。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薄荷糖,又想起划船时沈浩握住她的手,脸颊忍不住又红了。
沈浩回到家时,沈父正在五金店整理货架,看到他手里的布包,笑着说:“林嫂的桂花糕可是一绝,快给你妈送去,她念叨好几天了。” 沈浩应了声,刚走进里屋,手机就响了 —— 是苏晴发来的短信,附带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苏晴的书桌,上面摆着晓雅上午发的荷叶照,旁边放着本生物课本,翻开的那页正好是沈浩上次问过的实验题。下面配着一行字:“生物实验的重点我标出来了,明天让晓雅也看看,说不定能考到。对了,这张荷叶照我设成壁纸了,看着真舒服。”
沈浩看着照片,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暖意。他知道苏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们,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暗恋,像未名湖的荷叶,默默生长,却从不张扬。他回复:“谢谢晴晴姐,我们明天一定看。你也要好好休息,别太累了。”
放下手机,他从生物课本里抽出那张樱花书签。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签上,铅笔的字迹虽然模糊,“愿并肩” 三个字却力透纸背。他轻轻摩挲着书签,心里默念:“晴晴姐,对不起,也谢谢你。”
晓雅躺在床上时,还在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她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晴姐,今天的荷叶真的好漂亮,等我们去北京,一定要一起在未名湖划船,我给你顶荷叶帽。”
苏晴的回复很快就到了,带着个笑脸表情:“好啊,我等着。你们好好休息,高考加油,我在北京等你们。”
晓雅抱着手机笑了,把脸埋进枕头里。她想起沈浩握住她手时的温度,想起他说 “肯定能住得近”,想起苏晴照片里的博雅塔,心里满是期待。她在日记本上写下:“离高考还有 6 天,离北京还有 6 天,离和沈浩哥、晴姐并肩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