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这修仙之路究竟何为?打坐静修就可以增长修为,为何用有杂念一说法。”
“这杂念非比杂念,不过我也算不上有多了解,我觉得这杂念是修行之路的方法。”
静仉晨感觉这问跟没问一样,只得询问其他问题,“大师,你说得这佛?戒律是怎么回事。”
“这是规定佛教僧人的行为,佛圣曾认为生灵须见真我,知晓看透世间理、万般规才能成佛。”
“但是岂会这般容易成佛,按命门来说的,一切皆有定数,但这岂能什么都不做,为了避免后世走上弯路。”
“佛圣所引导入门的真佛们通过佛主所言,所书,所行来制定戒律,这戒律虽然不能助生灵通向佛的路,但能避免生灵走上不归路。”
“戒律自古诞生了许多新的,亦消失了许多,多一条戒律的诞生和消失都是真佛与真佛之间的辨证。”
“只有当众佛都认同的便会刻在戒碑之中,亦或从戒碑中抹去,每一位僧侣都会去遵守,想成为佛那种知晓一切的存在。”晦舟面露期待与向往的神色。
“那为什么会有禁止收灵石的戒律,一切的花销都需要灵石的,大师你身上没有灵石吗?”
“小僧身上并无灵石,也不会需要灵石,佛通晓一切因果,自然有余力会面对这种情况。”
“这便是佛,这也是小僧所向往的,不收灵石,亦不花灵石,不与无缘者产生不该因果,不因灵石而失佛心。”
“可小僧并非佛,如若有需某物,小僧觉得那便缘,亦为因果,若有缘,不以灵石而获之,结下因,等待果。”
“我怎么有点听不明白,大师可否详细说说看?”静仉晨是真不太理解,但有些不是听得明白。
那就是如果需要某物,不用灵石去买,去碰碰运气,遇到拥有者希望他给自己,遇到野生的直接一句有缘便带走了,这理解后让静仉晨有些无语到。
晦舟不语,静仉晨没等到想要的回答,只能换个话题继续聊,“五千灵石说给就给了,这原料很珍贵吗?”
“应该不太珍贵,一位炼气期修士自身的毒不会太强烈,不过那所酿制的酒对那位城主很珍贵。”
“不过那位城主可不是什么有善心之人,他对小僧与施主所言是存在谎言的,其心有违其话。”
“啊?那位城主我看着还挺好的,但大师一定有自己的考虑在内,不妨与我说说。”静仉晨听这话很想反驳,但考虑到僧人独特的见解,有些好奇晦舟是怎么看的。
“小僧也只是凭感觉。”
“凭感觉?”
“没错,小僧所修的心法乃是一本真佛所创,其可以心辨善恶,识真假,此法极难炼成,练成时便是佛心。”
“当然小僧并未修炼成功,连入门级别都未达到,但小僧每天会在心中默念所习所有经文。”
“听闻城主话时,心中不顺,逆气忽生,小僧便猜测这位城主有问题,非所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