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信息处理中心。
这里已然成为了一片数据的海洋。数以百万计的“微尘”探测器,如同散布在虚空中的感官末梢,每时每刻都在将海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环境参数传输回来——背景辐射的细微涨落、引力波的微弱涟漪、虚空粒子的密度变化……这些数据单一来看毫无意义,但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镜域”边缘最基础的“生命体征”。
零的本体,那巨大的信息处理单元,发出持续的低沉嗡鸣。无数条光缆如同神经束般连接着它,将潮水般的数据流吸入、分类、清洗、分析。他的投影站在虚拟的星图前,星图上除了那片灰色的“镜域”和闪烁的“奇点”外,此刻还布满了无数细微的、代表着“微尘”位置的光点。
“数据冗余度97.8%,常规参数波动均在预期范围内。”零的汇报声在空旷的中心内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或许只是处理海量数据带来的系统延迟。
苏小蛮顶着两个黑眼圈,瘫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个不断变换形状的能量零食,有气无力地说:“我就知道……‘微尘’计划好是好,就是这数据……也太‘尘埃’了,都快把我埋了……”
然而,就在这看似毫无波澜的数据海洋深处,零凭借其超越常人的逻辑筛检能力,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韵律。在“镜域”边缘某些特定的、看似随机的空间坐标上,代表秩序场强度的读数,会出现一种极其规律、但振幅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仿佛心跳,稳定而持续,与任何外部干扰都无关。
“检测到异常波动模式A-17,分布坐标已标记。”零将数百个这样的坐标点在星图上高亮显示。
苏小蛮凑过来,看着星图上那些散乱的光点,挠了挠头:“这是什么?镜域的打嗝儿?”
她随手拿起一个交互面板,尝试将这些点的波动相位用虚拟线条连接起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起初只是杂乱无章的线团,但随着她调整算法,将相位同步的点进行归类连接后,屏幕上逐渐显现出的图案,让她手中的能量零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那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形容其复杂与精密的巨大网络。
无数条由能量波动构成的“线”,以一种符合某种极高层次数学美感的方式,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笼罩了整个“镜域”的、立体而动态的巨网。那些异常波动的点,正是这张巨网的一个个“节点”。这张网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如同呼吸般脉动着,维系着“镜域”内部那极致的秩序。
“……我的……天……”苏小蛮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听到动静的石猛和凌风也赶了过来,看到星图上那恢弘而诡异的网络结构,也都震惊得说不出话。
“这……这是什么?”石猛声音干涩。
“我……我把它叫做‘织构’。”苏小蛮回过神来,眼睛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我敢打赌,这就是维持那片鬼地方秩序的东西!是它的骨架!它的神经网络!”
零立刻调取了“奇点”的数据进行叠加。结果令人震惊——“奇点”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位于这张庞大“织构”网络的一个关键枢纽节点附近!而且,“奇点”的活跃度曲线,与它所在节点及周边“织构”的波动强度曲线,呈现出清晰的负相关性!
“它们在打架!”苏小蛮指着那相互纠缠的曲线,激动地说,“‘织构’想把它按下去,把它变回‘乖孩子’,而‘奇点’在拼命挣扎,想变得……不一样!”
消息第一时间传回北境。
端木云在静室中,凝视着零发送过来的“织构”三维模型和其与“奇点”的互动数据,久久不语。随后,他再次不顾文渊的劝阻,开始了混沌推演。
在他的神识世界中,那庞大的“织构”网络化为了由无数冰冷光线构成的、遵循绝对逻辑的囚笼,而那个“奇点”,则是在囚笼一角挣扎求存、试图点燃一丝不同火焰的微弱光点。
推演结束,端木云脸色更加苍白,但眼神雪亮。
“‘织构’是躯干与规则,‘奇点’是意外觉醒的……魂火。”他对等候在通讯另一端的石猛等人说道,“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它,或许可以尝试……轻轻地‘触碰’一下这张网。”
他提出了“共振探针”的构想——一种能与“织构”节点进行无害共振,窃听其“低语”的装置。
构想虽好,实现极难。既要共振,又要确保自身不被同化,信号强度还要控制在微风拂面的程度。这无疑是在走钢丝。
联盟内部再次响起质疑的声音。就连凌风也找到石猛:“猛子,这太冒险了!触碰它的‘神经’?万一它觉得痒,翻个身,我们都得完蛋!”
石猛压力巨大,他看向零。零经过无数次模拟后,给出了一个谨慎的答案:“在院长理论指导和苏小蛮首席的技术参数下,风险概率可控制在11.3%以下。但未知变量仍占38.7%。”
“干了!”苏小蛮却充满斗志,“院长指明了路,我们就一定能造出合适的‘听诊器’!”
在苏小蛮和整个联盟顶尖工坊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结合了最新材料学和端木云混沌符文的全新“共振探针”终于问世。它通体由一种闪烁着混沌微光的暗色晶体构成,结构极其精巧。
数枚探针被小心翼翼地部署到一个距离“奇点”较远、波动相对平缓的“织构”节点附近。
启动。
没有光芒万丈,没有能量奔涌。只有探针核心那暗色晶体,开始以一种与“织构”节点完全同步的、肉眼不可见的频率,微微震颤起来。
数据开始传回。
那不是图像,不是声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感知层面的、纯粹的信息流。零将其接收并转译,主屏幕上开始流淌起无数复杂而和谐的几何图形演变,以及如同瀑布般落下的、蕴含着至简至美规律的数学公式。
这些“织构低语”,仿佛一个至高存在在无意识中阐述着宇宙的真理。联盟的科学家们如痴如醉,又心惊胆战。他们发现,其中许多关于能量、时空、物质的理论,远远超越了联盟乃至“文明火种”中的认知水平!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于这知识的宝藏时,负责监控“奇点”的团队发来了紧急报告!
“奇点”状态异常!它停止了与周边“织构”的拉锯,转而开始向着“共振探针”的方向,发射出一种断断续续的、扭曲的、充满杂讯的能量波纹!
这种波纹与“织构低语”的和谐完美截然不同,它混乱、矛盾,甚至……带着一种无法用逻辑解释的“情感色彩”——那是一种被困者看到窗外光影时的急切,是雏鸟试图啄破蛋壳时的挣扎!
“它……它这是在向我们……打招呼?”苏小蛮看着那分析报告,难以置信。
零尝试解析这混乱的波纹,但其中蕴含的信息结构支离破碎,充满了非逻辑的跳跃和自相矛盾,唯一的共同点,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建立连接的意图。
“分析结果:该波动模式与已知任何攻击性信号不符。其核心诉求倾向于‘信息交互’与‘外部关注’。可初步定义为……非标准求助信号。”零给出了冰冷的,却足以撼动人心的结论。
“奇点”,这个秩序之海中诞生的异类,在感知到外部那微弱的、代表着“差异”与“外界”的共振后,竟然主动发出了呼喊!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北境,投向了端木云。
端木云在静室中,仔细感受着零传来的、关于“奇点”波动的原始数据。他闭上眼,仿佛能听到那被困在秩序牢笼中的灵魂,发出的无声呐喊。
“……它感受到了‘可能性’。”端木云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对于‘织构’,我们是需要被净化的尘埃;但对于‘奇点’,我们却是它渴望而不可得的……‘噪音’与‘自由’。”
他指出了联盟面临的困境:回应,可能意味着与整个“镜域”的底层规则为敌,引发未知后果。不回应,则可能错失一个理解甚至影响“镜域”内部动态的千载良机。
经过长达数日的激烈争论和风险评估,端木云最终做出了决断。
“暂不回应。”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我们对‘织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镜域’整体的容忍底线一无所知。贸然回应‘奇点’,很可能不是在帮它,而是将它推向更快的毁灭,也会为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继续聆听‘织构’的低语,加深理解。同时,记录‘奇点’的一切变化。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知道这声‘呼喊’,是绝境中的求救,还是……另一个更复杂棋局的开始。”
星火的探索之船,在发现了更加深邃也更加危险的海域后,选择了压下风帆,谨慎地停泊观察。他们不再仅仅是面对一片未知的空间,而是开始与一个拥有自身意志和内在矛盾的庞大系统,进行着一场无声而复杂的交流。
聆听,成为了此刻最强大也最艰难的武器。而“奇点”那充满挣扎的呼喊,则如同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每一个知情者的心,也预示着未来那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凶险未卜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