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季节到来,田地里的庄稼收获的第一天,也是整个世界开始准备丰收节的第一天。
奥瑞利亚更是整个王城到下辖的四个大城区都开始忙碌准备起来。
程然所在的安格鲁市,因为有个财大气粗的男爵,准备的格外丰富多彩。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安格鲁市,街道上就热闹了起来。
霍尔曼男爵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队扛着彩绸,提着灯笼的仆人,正挨家挨户地叮嘱。“神使摊位附近的街道,一定要用新晒的麦穗铺满地,再挂些晒干的玉米和辣椒,要让来往的客人都能闻到丰收的味道!”
仆人连忙应下,手里的账本记得密密麻麻。
从程然摆摊的月蚀酒馆门口,到市集的主干道,男爵不仅让人用金黄的麦穗铺出“丰收” 二字,还在街角搭起了临时的草棚,准备让艺人在里面表演踩高跷、唱丰收歌。
路过的平民见了,都忍不住笑着议论。“有冕下在的地方,这筹备的阵仗,比王室的庆典还热闹!”
程然刚到酒馆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酒馆的门框上挂着两串红彤彤的辣椒和金黄的玉米,窗户上贴着用麦秆编的小兔子,连他平时摆摊的地方,都铺了一层厚厚的麦穗,踩上去软软的,还带着阳光的香气。
霍尔曼男爵看到他,立刻笑着迎上来。“冕下,您看这布置还满意吗?要是不够热闹,我再让人加些灯笼和彩带!”
这可是国王特地叮嘱过的,神使冕下带来了神的赐福,今年才丰收,奥瑞利亚王国一定要感恩和铭记冕下的赐予。
程然嘴角抽了抽,指着满地麦粒。“你们会回收的吧?”
浪费粮食可不行。
霍尔曼男爵一愣,当即笑开。“冕下请放心,这些当然会回收的,哪怕一粒掉进缝隙,我们也会抠出来,保证不浪费。”
程然点点头,这才满意。
他看着街道上忙碌的人群,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
这半个多月来,他在安格鲁市感受到的,多数全是这样的热情与善意。
与此同时,奥瑞利亚王城的王宫大殿里,气氛同样热烈。
国王手里捏着各地送来的喜报,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啊!北边的温特城,小麦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南边的海港城,渔业和盐业也大丰收。就连西边的山地城邦,土豆和红薯都丰收了!”
王子公主们围在一旁,脸上满是喜悦。
大公主笑着说。“父王,今年的丰收节,一定要办得隆重些!不仅要感谢神明的庇佑,感恩神使冕下千辛万苦来给我们赐福,最重要的是让百姓们都能好好热闹一番!”
贵族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捐出粮食,在王城门口设粥棚,让收成不好的百姓都能喝上热粥。
有的说要组织赛马和射箭比赛,增添节日的乐趣。
只有少数几个贵族,在私下里盘算着,今年收成好,又能从百姓手里多收些赋税,再囤积些粮食,等明年价格涨了,就能大赚一笔。
不过这样的私心,很快就被丰收的喜悦淹没。
王宫外面,百姓们已经开始自发地筹备起来。
妇女们聚在一起,用彩线绣丰收主题的手帕和围裙,孩子们拿着麦秆,在街角编小篮子和小稻草人。
老人们则坐在树下,给孩子们讲往年丰收节的故事,说当年神明如何降下甘霖,让庄稼丰收,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按照奥瑞利亚王国的风俗,丰收节前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挂起“丰收穗”。
用小麦、玉米、高粱编成的穗子,象征着五谷丰登。
还要做“丰收饼”,饼里夹着各种谷物和干果,一家人分着吃,寓意着分享喜悦、阖家幸福。
而王室则要在丰收节当天,举行隆重的神明祭祀仪式,国王会亲自带着王室成员和贵族,到神殿献上今年收成最好的粮食和水果,感谢神明的庇佑。
程然在酒馆里,也收到了百姓们送来的丰收穗和丰收饼。
有个老妇人笑着对他说。“冕下,您做的食物那么好吃,肯定能让今年的丰收节更热闹!这是我家做的丰收饼,您尝尝,里面加了我自己晒的葡萄干!”
程然接过饼,咬了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他看着酒馆里忙碌的莱斯特、墨菲斯托和拉结尔。
莱斯特正帮着挂灯笼,虽然嘴上说着太麻烦,却把灯笼挂得整整齐齐。
墨菲斯托把自己的经历编成故事讲给百姓听,,听得孩子们眼睛发亮。
拉结尔则在一旁,安静地帮老人们搬凳子,偶尔还会教孩子们用麦秆编小篮子。
夕阳西下,安格鲁市和奥瑞利亚王城的灯光渐渐亮起。
街道上,灯笼的光芒映着金黄的麦穗,百姓们的笑声和歌声此起彼伏。
程然站在酒馆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到了自己的世界。
他们家不管什么节日都能凑齐,那样的欢乐与幸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很珍惜。
可在一个充满内卷的世界,阖家团聚十分难得,即便是这样,多数人们依然为未来的合家欢喜而奋斗。
看到这个世界的人们,程然更坚信,那些奋斗之人终归有一天会像这里的人一样,获得那份丰收的喜悦。
不过,要是能好好吃饭,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