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嫌钱多?
且越有钱的人,越明白钱的好处,挣钱的重要性。
林年不会浪费自己的商业价值,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钱都赚,选择哪个品牌合作,选择几个,都需要慎重筛选。
最后综合考虑下,他只留下了三个代言和两支广告。
这对于一个当红的明星来说,已经相当的精简了。
不过对于林年的粉丝来说,林年这简直是井喷式营业。
听到风声的时候,粉丝们都惊呆了。
[泪流满面,终于开始营业了是吗?我的钱包已经饥渴难耐了,我也不求其他,就想收几张新海报,我要每天看着年年睡觉!]
[好好好,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是连环掏!幸好姐姐已经工作了,有点小积蓄嘿嘿]
[学生党把试卷都哭湿了,珠宝和香水都好贵,根本买不起……所以年年特意为我准备了音乐软件的代言!贴心的宝宝,麻麻爱你呦~]
[虽然口红不是代言,但是我最期待这个广告了,其次就是奶茶,别的买不起,奶茶我还能买不起吗?]
[我去,这都什么效率???]
林年的工作安排刚透露出去,粉丝们刚开始讨论和期待着,不成想奶茶的广告当天就放出来了。
这个奶茶品牌是A市的本土牌子,有七八家的连锁店,口碑非常的不错,现在他们有意开拓市场,把店开到省外去。
新店的线下已经部署好了,现在他们就是想借一波林年的势,推上一把,来个开门红。
他们暂时没考虑请代言人的事情,只根据如今的带货模式,请林年拍一支广告,并且宣传一波。
这个工作量其实很小,但是这家奶茶店出价却是相当的豪横,一支简单的广告竟给了五百万。
除此之外,合约上还指出,如果林年带货销量超过某个数值,广告费还会往上提,最低也是提百万起步,上不封顶。
可以说,虽不是代言人,却也给出代言人的待遇了,对林年的看重可见一斑。
由于它的体量小,林年第一时间就去把它给拍了。
因着林年形象够好,拍摄时又格外顺利,所以连后期都变得简单起来,品牌方也不耽搁半分,即刻就把广告投放出去了。
它发布的时候,线上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倒是线下的人看到了林年的这支广告。
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广告的内容,多是为了林年而驻足。
当那抹惊鸿一瞥的身影摔入花海,当他抬起眼眸的那一刻,别说花海,天地似乎也黯淡了几分,这世间光华仿佛都被那双眼睛给攫取了。
极致的视觉冲击令人晃神的同时,也不自觉的停下了脚步。
广告中林年所推的奶茶叫“玫瑰月光”,初版叫“玫瑰花园”,后来被创始人拍板改成了如今这个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品牌动作能这么快,这么坚定的选择林年,和创始人本人对林年的关注和好感脱不开关系。
创始人陶女士是林年的半个粉丝。
当然,所有的决策,还是基于她在商业上的敏感度,对林年商业能量的看重。
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她失望,她的这一决策给她带来了大成功,她的品牌因着“玫瑰月光”在全国一炮而红。
在看到报表的时候,那些原本对陶女士乾纲独断不满的人纷纷改了态度,大肆夸赞陶女士的眼光独到,高瞻远瞩,英明果断。
陶女士意气风发,直接从半个粉丝,变成了铁粉。
林年旺她!
——
“玫瑰月光”卖疯了,一跃成为顶级网红,有人认为这是林年带货能力的兑现,是商业价值极高的证明,但这个说法也有不少人不认同。
[带货能力还行,但是一个奶茶还扯不上商业价值吧?]
[奶茶谁都买得起,大家看个热闹买一杯的事儿,能说明什么?]
[先不说商业价值,带货能力也不能拿奶茶的成绩去比吧,有本事就比大牌珠宝,百万级别的他真的带得动吗?]
[K家请他代言简直就是一个重大失误,高端奢侈品不是一个小明星带得动货的,人家买高货不仅不会看明星的面子上买,反而会觉得和小明星戴同款拉低档次。]
[粉丝买得起奶茶,买得起珠宝吗?]
……
这种质疑声同样也会在品牌圈里响起,而先下手为强,得到了和林年合作机会的品牌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既然敢花大价钱选择林年,那就是对林年进行了充分的背调,对林年很有信心。
他们了解到,林年不同于一般的流量明星,他的火不靠营销,也不完全靠实力。
他仿佛就是命里带红,从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开始,大众对他的关注度就是逐级递增的,他的红也并非炒作出来的空中楼阁,全靠人设,而是实红。
实红的证据就是,只要他露面,不管做什么,都有着巨大的讨论度。
这意味着大众对林年这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感兴趣所以才会频频关注,主动的给他送去免费的流量。
不管是迷信还是数据的反馈,总之他们都对新代言人很有信心。
有奶茶品牌在前面打了个样,他们也意识到抢跑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提效率,用了最快的速度把第一波代言广告和照片拍出来,并用最大的力度去投放。
第二个抢跑成功的是口红品牌。
这是一家新品牌,虽然很新,但野心勃勃,有独立的研发团队,也有非常雄厚的资本,给林年的广告报价比奶茶品牌还要高一截。
不过相对而言要求也要更高,有硬性的销售额要求,如果达不到,林年就得免费的增加宣传。
事实证明他们还是小看了林年,不需要一天,半小时不到,市场数据就完全超过了他们定下的标准线。
林年上嘴的那支口红已经清空了仓库,各个门店都在狂催着补货。
在非常缺货的时段里,本来三百多一支的口红在二手市场已经炒到了三千,这个价格还在增加,但只要一出就有人秒。
这种疯狂的势头持续了好几天,待品牌的库存压力缓解了之后,二手市场才逐渐稳定了下来,只是林年上嘴的那一支仍然很难抢到,每次上新都会在短时间内被抢空。
这支口红本身确实好看,上嘴的表现很优秀,完全不输那些售价在五百多以上的大牌,但真正让人趋之若鹜的,还是林年的展示。
广告里,造型和妆容都十分禁欲淡薄的青年漫不经心的涂上了口红,又突然用手指用力拭去,嘴唇上的红色不褪,唇瓣却因此显得微微红肿。
他眼神带着几分恶劣的挑衅,又仿佛暗藏着某种勾引,那种矛盾和反差所带来的张力,是一种毫不费力,又很高级的性感。
被广告触动到的人,都有强烈购买这支口红的欲望。
——或许擦上了这支口红,就能感受到这个青年唇上的温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