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简介:“万历三十六年的除夕夜,当紫禁城的盛宴歌舞升平,谁能看见边关戍卒呵冻的双手、运河漕工思乡的呼喊?这是一幅用五段人生绘成的帝国守岁图,于无声处,听惊雷。”

守岁时,雪下得更大了,戍楼上的灯被风吹得晃来晃去。王狗子和李老栓、还有另外两个战友,围坐在一盏油灯边,烤着火(火是用干草、树枝点的,烟很大)。李老栓给他们讲“打仗的事”:“十年前,蒙古人来偷袭,咱宣府镇的士兵拼了命,才把他们打回去——那会儿我跟你一样大,第一次杀人,手都抖。”王狗子问:“栓叔,你想家不?”李老栓点点头:“想——家里有个闺女,今年十五了,不知道嫁了没。”另一个战友张二郎说:“我去年回了趟家,我娘给我做了顿饺子,韭菜馅的,真香——咱这儿过年,连饺子都吃不上。”王狗子说:“明年要是不打仗,我就请假回家,给娘做顿饺子。”

正说着,忽然听见“梆子响”——是城楼下的哨探发来的警报:“有动静!”王狗子赶紧站起来,握紧长枪,跑到垛口边——雪地里有几个黑影,不知道是蒙古人还是野狗。李老栓眯着眼看了看,说:“别慌,像是野狗——蒙古人过年也得在家吃顿饱饭,不会来。”过了一会儿,黑影不见了,警报解除,王狗子松了口气,后背全是汗。

子时的时候,远处的村里传来“鞭炮声”——很轻,却能听见。李老栓说:“过年了——狗子,给家里许个愿吧。”王狗子闭上眼睛,许了个愿:“愿娘身体健康,愿明年不打仗,愿咱能吃顿饺子。”许完愿,他睁开眼,看见雪地里的油灯光,忽然觉得不冷了——只要能守住这城,娘就能在家好好过年,村里的百姓也能好好过年。

漕运水手:船板上的漂年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腊月三十这天,停着几十艘漕船——漕船是大明“南粮北运”的生命线,水手们常年在船上漂泊,过年也大多回不了家,只能在船板上过个“漂着的年”。水手陈老憨,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老憨是淮安人,在漕船上撑船二十年了,今年漕船走得晚,腊月三十才到通州,卸完粮,要等年后才能回淮安。他的漕船不大,能装五十石粮,船上住了五个水手,都是淮安老乡——陈老憨是“头舵”(管掌舵),算“老资格”。

腊月三十早上,陈老憨早早起来,用运河里的雪水把船板擦干净——过年了,得“干净点”。水手们凑钱让“伙夫”(水手里会做饭的)去码头的小铺买了点年货:一斤猪肉(十五个铜板,是槽头肉,便宜)、两斤糙米(十个铜板)、一壶劣质白酒(五个铜板)、一串小鞭炮(三个铜板)。凑钱的时候,年轻水手王小二没钱,陈老憨替他掏了五个铜板,说:“小二,你刚成亲,家里穷,这钱叔替你出——年后挣了钱再还。”王小二红了眼,说:“憨叔,谢你——年后我多撑两趟船,一定还你。”

伙夫在船上的“小灶”(用砖头砌的,只能烧柴)上做饭——炖了锅“猪肉炖白菜”(猪肉切得碎,白菜是码头买的,有点蔫)、蒸了锅糙米饭、煮了锅“米汤”(没放糖,有点稠)。饭菜做好,五个水手围坐在船板上,用粗瓷碗盛饭,开始吃“年饭”。陈老憨喝了口白酒,辣得直咧嘴,说:“这酒虽然差,却比去年的强——去年咱在船上只喝了点河水。”王小二说:“憨叔,我想我媳妇了——去年过年,她给我做了顿饺子,白菜猪肉馅的。”另一个水手刘老根说:“我也想我娘——娘今年七十了,不知道身体好不好。”陈老憨拍了拍他们的肩,说:“别想了——咱撑船挣钱,就是为了让家里人好好过年。年后卸完粮,咱就回淮安,给家里人带点通州的糖。”

吃完饭,陈老憨从怀里摸出个“小布人”——是他用漕船上的碎布缝的,缝的是个小男孩,脸上用墨画了眼睛、鼻子,是给孙子的“年礼”(孙子今年三岁,陈老憨去年回淮安时见过一面)。他把小布人放在怀里,摸了又摸,说:“我孙子要是见了这个布人,肯定高兴——去年他见了我,还喊我‘爷爷’呢。”王小二凑过来看,说:“憨叔,你缝得真好——明年我媳妇要是生了娃,你也给缝一个。”陈老憨笑了:“行,只要你媳妇生娃,叔给你缝两个。”

下午的时候,码头的其他漕船开始放鞭炮——都是小鞭炮,响不了几下,却能添点年彩。陈老憨让王小二把买来的小鞭炮点上,鞭炮在船板上响起来,“噼里啪啦”,引得码头上的其他水手来看。陈老憨站在船边,看着鞭炮的火星落在雪地里,忽然想起年轻时的事——二十年前,他刚当水手,第一次在船上过年,跟现在一样,也是五个水手,也是炖了锅猪肉白菜,也是放了串小鞭炮。那会儿他还年轻,能扛着粮袋跑,现在老了,腰也弯了,却还是得在船上漂着。

守岁时,水手们围坐在小灶边,灶里的柴火烧得旺,映得每个人的脸通红。陈老憨给每个水手倒了碗白酒,说:“来,喝了这碗酒,明年漕运顺——别遇着土匪,别遇着冰灾,咱平平安安回淮安。”水手们都端起碗,一口干了,辣得直吸气,却都笑了。刘老根说:“憨叔,明年咱还一起撑船不?”陈老憨点点头:“一起——咱都是老乡,一起撑船,一起过年,比啥都强。”

子时的时候,远处的通州城里传来“钟声”——是城里的寺庙敲的,很响,能传到运河上。陈老憨站起来,走到船边,对着淮安的方向,作了三个揖,说:“娘,媳妇,孙子,过年好——儿子(丈夫、爷爷)在这儿挺好的,年后就回来看你们。”风从运河上吹过来,带着雪粒子,却吹不散他的声音——他知道,家里人肯定能听见。

王小二也站起来,对着淮安的方向喊:“媳妇,过年好——我给你买了块花布,年后给你做件新衣裳!”刘老根喊:“娘,过年好——我给你带了通州的白酒,年后陪你喝两盅!”水手们的喊声,在运河上飘着,飘向远方——飘向他们的家,飘向他们的盼头。

船板上的油灯还亮着,雪还在下,漕船在运河里轻轻晃着,像个“漂着的家”。陈老憨摸了摸怀里的小布人,心里暖乎乎的——只要这漕船还在,只要他们还能撑船,家里人就能好好过年,大明的粮就能运到北方,城里的百姓、宫里的皇上,也能好好过年。这船板上的年,虽然漂着,却也有盼头。

殊途年味:宗室远支、宫闱杂役与边地小民的岁时

1. 陵寝宗室:碑影下的清寂年

昌平州明十三陵旁的“卫所村”,住着几十户“守陵宗室”——他们是朱元璋的远支后裔,因血缘疏远、无爵可袭,被派来守陵寝,领微薄的“守陵俸禄”(每月二两银子,还常被克扣)。这里的年没有京城宗室的趋奉应酬,只有陵碑的冷影、松柏的寒声,宗室朱载墭的年,就裹在这清寂里。

朱载墭是朱元璋十世孙,祖父辈因“疏属”被派守“景陵”(明宣宗陵寝),到他这代已守陵很多年。腊月二十三“送灶”,他家里连像样的灶王爷画像都没有——还是十年前从京城旧货铺淘来的,纸边卷了毛,颜色褪成了浅黄。他让老婆赵氏用浆糊把画像贴在灶台上,供品是两碗“素粥”(糙米熬的,没放糖)、一块“麦饼”(自家磨的麦粉做的,硬得硌牙)。赵氏边摆供品边叹气:“今年俸禄又没发齐,才给了一两银子,连灶糖都买不起。”朱载墭蹲在灶边,点了根香,低声念:“灶王爷莫怪,不是子孙不孝,实在是……守陵的穷,凑不出体面供品。只求您保佑陵寝安稳,别让野狗闯进来,来年俸禄能发齐。”

腊月二十五要备“祭陵供品”——这是守陵宗室的头等大事,比自家过年还重要。按规矩,除夕要给景陵的“陵官”送供品,再陪陵官去陵寝祭拜。朱载墭没钱买珍馐,只能自己动手:清晨去陵边的松柏树下捡松针,和着自家种的糯米,蒸了两笼“松针糕”(松针去腥,糯米香软,是守陵宗室传下来的法子);又让赵氏把去年腌的“咸芥菜”切了,拌上香油,装在粗瓷碗里——这就是给陵官的“年礼”。他用一块旧布包着松针糕和咸菜,往陵官署走,路上遇见同村的另一个宗室朱载堼,手里也提着个布包,里面是自家晒的“干枣”。两人碰面只敢小声打招呼——守陵宗室规矩严,不许私下结党,怕被陵官疑心“谋逆”。

陵官姓周,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却管着守陵宗室的生杀大权。朱载墭递上布包时,腰弯得快贴到地上:“周大人,小的自家做的粗食,给您添个年彩——今年景陵的松柏都长势好,没敢让野物闯进来。”周陵官掂了掂布包,斜着眼说:“松针糕?去年你送的也是这个——罢了,念你还算尽心,年后俸禄给你补五钱银子。”朱载墭赶紧磕头谢恩,心里却凉——五钱银子够买两斤糙米,不够一家人吃十天。

除夕当天的“祭陵”仪式,是守陵宗室最郑重的事。清晨天没亮,朱载墭就穿上那身“守陵朝服”——深蓝色的绸子料,上面绣着褪色的“缠枝纹”(不是亲王的龙纹、郡王的蟒纹,只敢绣素纹),袖口磨破了,赵氏用同色的布补了块补丁。他跟着周陵官去景陵,陵门前的石狮子积了雪,像蒙了层白霜。祭陵供品是朝廷拨的——一碟素点心、一盏油灯、三炷香,简单得不像皇家陵寝的祭拜。周陵官念祭文时,朱载墭和其他守陵宗室跪在雪地里,膝盖冻得发麻,却不敢动——按规矩,祭文念不完不能起身。祭文念了半个时辰,朱载墭的耳朵冻得通红,心里只盼着赶紧结束,好回家给小孙子暖身子。

祭完陵回家,已是晌午。赵氏把早上剩下的松针糕热了,又熬了锅“菜粥”(糙米、咸芥菜、白菜叶煮的),这就是除夕家宴。小孙子朱翊锡才五岁,捧着碗粥,皱着眉说:“爷爷,粥不好喝,我想吃糖。”朱载墭摸了摸孙子的头,从怀里摸出个“糖稀球”——是昨天用省下的三十个铜板,在昌平州镇上买的,外面裹着芝麻。他把糖稀球递给孙子:“慢着吃,别噎着——这是爷爷给你买的年礼。”孙子接过糖稀球,舔了一口,笑了,朱载墭看着孙子的笑,眼圈红了,朱载墭看着孙子小心翼翼地舔着糖稀球,伸出粗糙的手掌,接住了一颗差点坠落的芝麻。他想起自己小时候,蜜饯吃得腻了,总偷偷丢掉半块。过年不仅能吃蜜饯、还能穿新袄,现在却连孙子的一颗糖都要省着买。

守岁时,朱载墭没敢在家围炉——按规矩,守陵宗室除夕要轮班“巡陵”,防止有人盗陵。他裹着件旧棉袄,提着盏油灯,往景陵的松柏林走。雪下得小了,月光洒在陵碑上,泛着冷光。他走到景陵的偏门,听见里面有“簌簌”声,吓得赶紧握紧手里的木棍——以为是盗墓贼,走近了才发现是只野兔子,在啃陵边的草。他松了口气,坐在台阶上,摸出烟袋锅,装了点旱烟(是从镇上买的碎末),慢慢抽。想起年轻时想回京城谋个差事,却被宗人府驳回,说“疏属当守陵,不可擅离”;想起老婆赵氏跟着他守陵,没穿过一件新袄;想起孙子连糖都吃不起……他叹了口气,却不敢大声——怕惊了陵寝里的“先皇”。

子时的时候,远处昌平州镇上传来鞭炮声,很轻,却能听见。朱载墭站起来,对着景陵的方向作了个揖,说:“皇爷,过年好——小的给您们已守陵三十年,没敢懈怠,只求您保佑子孙平安,来年俸禄能发齐,让小孙子能吃顿饱饭。”说完,他提着油灯往回走,雪地上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像这守陵宗室的日子——清寂,却不敢停下。

2. 教坊司乐人:弦音里的卑微年

京城教坊司的“乐户院”,挤着百十来个乐人——他们多是罪臣之后,世代为乐户,身份低贱,连科举都不许参加。过年时,他们要给宫廷、王府表演,却连上桌吃口热饭的资格都没有。乐女苏阿桃的第一个宫里年,就浸在这弦音与卑微里。

苏阿桃十五岁,父亲原是个小官,因“贪墨”被罢官,她被没入教坊司,学了半年琵琶,刚能弹完整的曲子。腊月二十起,教坊司就忙起来——要排练“年节乐舞”,给乾清宫的家宴、各王府的宴席表演。管事刘妈妈每天盯着她们练,手里拿着根竹鞭,谁弹错一个音就抽谁的手。苏阿桃的手指冻得通红,按在琵琶弦上,疼得钻心,却不敢停——刘妈妈说:“除夕要是在皇上面前弹错,不光你死,咱们整个乐户院的人都得受罚。”

腊月二十五“备行头”,是乐人们最紧张的事。按规矩,表演时要穿“彩衣”——红色的绸子料,绣着花,可苏阿桃分到的彩衣是旧的,领口破了个洞,袖子短了一截,赵氏(同屋的乐女,二岁)帮她用红线把领口缝上,说:“别嫌旧,能穿就行——我去年穿的彩衣,连里子都烂了。”苏阿桃摸着缝好的领口,小声问:“赵姐姐,除夕表演完,能有年夜饭吃吗?”赵氏笑了,笑得有点苦:“有,不过是宫里宴席剩下的残羹,冷的,得抢着吃——去晚了连汤都喝不上。”

除夕当天,天没亮苏阿桃就被喊起来化妆。刘妈妈用粗粉给她们扑脸,用红纸蘸着水擦嘴唇(没有胭脂,只能用红纸代替),又给每个人头上插了朵“纸花”(用皱纹纸做的,一摸就破)。苏阿桃对着铜镜看,镜里的自己脸白得像纸,嘴唇红得刺眼,一点都不好看,反倒有点怕人。赵氏拍了拍她的肩:“别紧张,弹的时候盯着弦,别抬头看皇上——越看越慌。”

辰时,她们被塞进马车,往乾清宫去。马车里冷,苏阿桃抱着琵琶,手指冻得发僵,赵氏帮她搓手:“搓热了,别弹错——去年有个姐姐弹错了《贺圣朝》,被拉下去打了二十板子,现在还不能走路。”苏阿桃点点头,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得厉害。

到了乾清宫的偏殿,她们被安排在屏风后候场。屏风外传来宴席的笑声、碰杯声,苏阿桃偷偷掀开屏风角看——桌上摆着她从没见过的菜,有烤得金黄的鸭子,有冒着热气的汤,还有装在银盘里的点心。她咽了口唾沫,想起家里过年时,母亲会给她煮碗鸡蛋羹,现在却连母亲的面都见不到。

轮到她们表演时,苏阿桃的腿都软了。她抱着琵琶,站在殿角,不敢看万历,只盯着琵琶弦。弹的是《贺圣朝》,曲子喜庆,可她的手指一直在抖,弹到“万国来朝”那句时,弦没按准,走了个音。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低下头,怕被万历看见。好在万历正和身边的太监说话,没注意,刘妈妈瞪了她一眼,没敢发作。

表演完,她们被赶紧带出殿,到偏殿的角落里等“残羹”。过了一个时辰,才有小太监端着几碗剩菜过来——一碗没吃完的烤鸭(只剩骨头和皮)、一碗凉了的汤、几块掉在桌上的点心。乐人们抢着围上去,苏阿桃被挤在后面,只抢到一块掉了渣的点心,还有半碗凉汤。她坐在地上,咬着点心,点心甜得发腻,却咽不下去——想起刚才屏风外的热闹,想起自己的身份,眼泪差点掉下来。

回到乐户院时,已是戌时。刘妈妈难得没骂她们,还赏了每人二两芝麻糖(是内务府发的“残赏”)。苏阿桃和赵氏、另外两个乐女挤在小屋里,分吃芝麻糖。赵氏把自己的芝麻糖分了一半给苏阿桃:“你第一次在宫里过年,别难过——吃点糖,甜点心。”苏阿桃接过芝麻糖,咬了一口,真甜,却还是想哭。

守岁时,她们不敢点灯——教坊司规矩,乐人守岁不能点灯,怕“冲撞贵气”。四个姑娘挤在被窝里,小声说话。赵氏说:“我娘昨天托人捎信,说家里给我找了个婆家,是个铁匠,年后就赎我出去——以后不用再弹琵琶了。”另外两个姑娘羡慕地说:“真好,我们也想赎身,可家里没钱。”苏阿桃听着,心里有点酸,又有点盼——她也想赎身,想回家,想再吃母亲做的鸡蛋羹。

子时的时候,远处传来钟声,赵氏说:“过年了——阿桃,明年咱们说不定都能赎身,回家过年。”苏阿桃点点头,把脸埋在被窝里,没说话——她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赎身,只知道现在手里的芝麻糖很甜,像小时候母亲给她的糖。这弦音里的年,虽然卑微,却藏着一点盼头:盼着赎身,盼着回家,盼着能像普通人一样,好好过个年。

3. 御马监马夫:马厩旁的暖年

紫禁城御马监的“东马厩”,住着十几个马夫——他们管着万历的御马、太子的骑乘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马、刷毛,过年也不能歇。马夫刘老栓的年,就围着马厩的干草、马的响鼻声过,苦里带着点和马的暖。

刘老栓五十八岁,管着万历最爱的一匹御马“踏雪”——浑身雪白,是西域进贡的,万历每次出游都骑它。腊月二十三“送灶”,刘老栓没回家,就在马厩边的小屋里过。他的灶是用砖头砌的小灶,灶台上摆着个粗瓷碗,里面是“马料黄豆”(平时给踏雪吃的,他省了一把,自己煮着吃),还有块干硬的麦饼。他点了根香,对着灶说:“灶王爷,我老栓没别的求,只求踏雪好好的,别生病——它要是病了,我这把老骨头也保不住。”

腊月二十五要给马“备年料”——按规矩,除夕给御马喂“细料”(黄豆、小米、芝麻混合的料,平时只喂黑豆)。刘老栓背着半袋黄豆,往马厩走,踏雪听见他的脚步声,从马厩里探出头,打响鼻,用头蹭他的胳膊。刘老栓摸了摸踏雪的头,笑着说:“别急,过年给你吃细料,让你也过个好年。”他把黄豆倒在马槽里,踏雪低头吃起来,尾巴甩来甩去,很开心。刘老栓蹲在马厩边,看着踏雪吃,心里暖乎乎的——他没儿子,就把踏雪当自家孩子疼,夏天给它扇风,冬天给它垫干草,踏雪也跟他亲,别人喂料不吃,只吃他喂的。

除夕当天,刘老栓比平时起得更早——要给踏雪“洗年澡”。他烧了一锅热水,用布巾蘸着热水,给踏雪擦身子,从脖子擦到尾巴,每个地方都擦得干干净净。踏雪很乖,站在原地不动,偶尔用头蹭他的脸。擦完澡,他给踏雪垫上新的干草(是他特意从马厩库领的,比平时的软),又给它喂了把芝麻——这是他自己的“私藏”,平时舍不得吃,留着给踏雪过年。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