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332章 党争再起 - 科举新制

朔风卷过已然封冻的黑龙江,裹挟着雪沫,砸在北疆都护府临时木寨的旗杆上,那面象征大明火德的赤旗猎猎作响,顽强地对抗着这片黑土地上的酷寒。都护曹变蛟按剑而立,眉睫挂霜,目光却似身后帐中炭火般灼热,扫视着眼前这群刚刚抵达、面有菜色却眼神炽热的移民。他们中多是山东、北直隶的流民,在朝廷“闯关东”的号召和“分田地、免三年赋”的许诺下,跟着锦衣卫勘定的路线,历经艰险,来到这极北之地。他们脚下,是深达数尺的积雪,而积雪之下,据探矿队初步估算,埋藏着足以让帝国财政脱胎换骨的砂金矿脉。

“陛下的眼光,果然看到了万里之外……”曹变蛟心中暗叹,想起月前八百里加急送达的密旨,那朱砂御笔勾勒出的北疆蓝图,与眼前这片苍茫冻土渐渐重合。黄金,是帝国的热血,而将这热血泵向全身,需要更强健的体魄、更通畅的脉络。这体魄与脉络,归根结底,在于人,在于源源不断能理解、执行乃至发展陛下那套“格物致知”理念的人才。

几乎在同一时间,数千里外的北京城,却是另一番景象。时近早春,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些许暖意。然而,皇极殿内,气氛却如同冰封的黑龙江,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大明皇帝朱由检,端坐于龙椅之上,玄衣纁裳,冕旒垂拱,面容平静,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跳跃着与年龄不符的睿智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厉。他手中拿着一份墨迹未干的诏书草案,正是由礼部会同内阁、翰林院反复斟酌后呈送的《崇祯八年科举改制恩科诏》。

草案的核心,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这庄严肃穆的大殿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改制要点清晰无比:自本届恩科始,乡试、会试除传统经义、策论外,大幅增加“格物”、“算学”、“地理”、“农工水利”等实学内容比重,其中格物、算学合计占比竟拟提升至三成!并明确规定,各地官学、书院需增设实学教习,鼓励民间兴办实学学堂,其优异者,可由地方官荐举,经格物院考核后,破格录用!

御座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左侧以新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温体仁为首,一众科道言官、翰林清流,大多面色凝重,或垂首不语,或交换着忧虑的眼神。右侧则是以徐光启、孙元化为代表的实干派官员,虽人数稍逊,却个个眼神坚定,腰杆挺直,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按刀立于丹陛之侧,目光如鹰隼,扫视着全场,任何细微的动静都难逃其眼。

司礼监掌印太监方正化上前一步,展开诏书,用他那特有的、平和却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开始朗声宣读。当读到“格物、算学诸科,依制考较,取其优者,以为国用”时,文官队列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声。

诏书宣读甫毕,朱由检尚未开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钱谦益便深吸一口气,手持象牙笏板,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讲。”朱由检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

钱谦益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文人特有的清越,却也透着一股急切:“陛下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然科举取士,乃为国抡才之大典,关乎国本,所重者,历来是圣贤之道、经世文章!今骤然更张祖制,将工匠之术、商贾之算置于与孔孟之道并列之位,臣……臣恐本末倒置,坏了士子之心,动摇天下向学之根基啊!长此以往,士不读经,而竞逐奇技淫巧,国将不国矣!”他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痛心疾首,引得身后不少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钱大人此言差矣!”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光启立刻出列反驳,他年事已高,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何为国之根基?民富国强方为根基!辽东将士凭新式火器克敌制胜,北疆矿藏待新法开采以实国库,东南海运赖精确海图以通有无,西北农事需水利算学以抗天灾!这些,哪一样离得开格物、算学?空谈性理,能让土地多产一粒粮,能让军械多增一分利吗?陛下圣明,此举正是要引导士子学以致用,求真正经世之实学!”

“徐阁老!”礼部侍郎周延儒迈步而出,他是温体仁的心腹,言辞犀利,“下官敢问,若按此制,将来朝堂之上,岂非尽是些只知摆弄机巧、不通圣人微言大义之徒?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若人人逐利而忘义,我大明与那海外蛮夷有何区别?祖宗之法,行之二百余年,自有其深意,岂可轻言变更?”

工部侍郎王徵性如烈火,忍不住高声喝道:“周侍郎!若无‘机巧’,你脚下这皇极殿如何建成?无算学,国库账目如何厘清?抵御外侮,难道靠道德文章去感化鞑虏吗?简直是迂腐之见!”

“王侍郎!朝堂之上,注意仪态!”温体仁终于开口了,他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威严,他先轻斥了王徵一句,然后转向御座,深深一揖,语气显得沉稳而恳切:“陛下,徐阁老、王侍郎所言,亦是为国筹谋,其心可鉴。然周侍郎等所虑,亦非全然无理。科举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骤然更张,恐引起士林动荡,天下哗然。是否……可暂缓施行,或先在个别省份试点,观其成效,再议推广?”他这话听起来公允,实则是以退为进,试图将改革无限期拖延或局限在小范围内。

朱由检静静听着,目光从一个个发言的官员脸上扫过,将他们的神态、立场尽收心底。他看到了徐光启、王徵等人眼中对新技术、新人才的渴望,也看到了钱谦益、周延儒等人脸上对传统秩序被挑战的恐慌,更看到了温体仁那深藏在不动声色下的老谋深算。

他知道,这场争论,表面是科举内容之争,实则是帝国未来道路之争,是旧有利益格局与新生力量的一次正面碰撞。他耐心地等着双方主要观点都陈述得差不多了,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然,朕想问诸位几个问题。”

他站起身,走下丹陛,步至百官之间,无形的压力随之弥漫开来。

“其一,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率巨舰远航西洋,扬威异域,其所凭何物?是精良海船、是精确导航、是远超他国的造船与航海之术!此非格物之功否?”

“其二,嘉靖以来,东南倭患不断,若非戚继光将军改良军械、创鸳鸯阵法等实用战法,岂能迅速平定?此非实学之用否?”

“其三,”他停下脚步,看向温体仁和周延儒,“朕近日翻阅户部档案,自万历中期至今,朝廷岁入并未显着增加,而支出却连年攀升,乃至加征辽饷,民怨沸腾。然,去岁朕令格物院协助整顿京郊皇庄,引进番薯、玉米,改良农具,同一片土地,产出竟增三成!若此法推及天下,百姓可足食,国库可充盈,此非算学、格物之利否?”

他每问一句,声音便提高一分,目光也锐利一分。

“圣贤之道,自是立国之本,涵养人心,不可或缺。然《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不通万物之理,何以致知?不晓民生疾苦,何以治国?不识世界大势,何以保邦?”

他重新走回御座前,环视群臣,语气斩钉截铁:“如今大明,内有革新图强之机,外有虎狼环伺之患!若仍固步自封,只知空谈,不识变通,则昔日之辉煌,终将成为后世之哀叹!朕意已决,科举新制,绝非动摇国本,乃是巩固国本!旨在选拔真正通晓实务、能富国强兵之才!此事,关乎大明气运,不容犹豫,必须即刻推行天下!”

他看了一眼方正化。方正化立刻会意,上前一步,展开另一份早已备好的敕令,高声宣布:“陛下有旨:崇祯八年恩科,即按新制施行!各地学政、提学官,若有敷衍塞责、阻挠新制者,革职查办!吏部、礼部、格物院即日会同拟定实学考核细则及教习选派事宜,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徐光启、孙元化、王徵等人率先跪倒,声音洪亮,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钱谦益、周延儒等人面色灰败,张了张嘴,却在皇帝那不容置疑的目光和李若琏冷冽的注视下,终究没敢再说什么,只得跟着跪下。

温体仁深深俯首,掩去了眼中一闪而过的阴霾,用平静无波的语气道:“臣……遵旨。”

朝会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结束。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思,退出皇极殿。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东暖阁,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方正化在旁伺候。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已有几分绿意的枝头,缓缓道:“大伴,你都看到了。”

方正化低眉顺目:“皇爷,温阁老他们,怕是心中不服啊。新制推行,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朱由检冷笑一声:“朕当然知道他们不服。这不过是开场锣鼓罢了。真正的风波,恐怕不在庙堂,而在江湖。”他想起通政司密报中,江南一些书院近日异常活跃的迹象,以及某些致仕官员频繁的聚会。

“李若琏那边,对北疆金矿的探查和前期布局要加快。沈廷扬的船队和招募的人手,也要尽快北上。”朱由检吩咐道,“黄金,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堵住很多人的嘴,也能让朕做更多的事。”

“是,皇爷。老奴这就去督促。”方正化应道。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悠远。科举改制,是他向旧有知识分子体系挥出的又一记重锤,势必引来强烈的反噬。但他别无选择,帝国的扩张需要新血液,科技的进步需要新思维,打破僵化的利益格局,更需要一股强大的、不受传统束缚的力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他轻声自语,“这潭水,是时候该彻底搅动一下了。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朕倒要看看,是你们的笔杆子硬,还是朕的枪杆子、金疙瘩更硬!”

他仿佛已经看到,随着这道诏书颁行天下,将在无数的士子、工匠、乃至贩夫走卒心中,点燃怎样的火焰。而这星星之火,终将与他北疆的金矿、海外的舰队一起,汇聚成燎原之势,焚尽一切阻碍大明前行的荆棘。

然而,朱由检和方正化都未曾察觉,在乾清宫殿外巨大的蟠龙金柱阴影下,一个寻常小太监正低头匆匆走过,他袖中一张写着几个关键字眼的小纸条,已被汗水微微浸湿。宫墙之外,一场针对科举新制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凝聚。温体仁回到府中,并未像往常一样直接去书房,而是径直走进了后院一间极为隐蔽的静室。烛光摇曳,映出另外两张略显不安的面孔,正是周延儒和另一位都察院的亲信御史。

“阁老,陛下此举……这是要掘我辈根基啊!”周延儒迫不及待地低声道,脸上满是焦虑。

温体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眼皮都未抬一下:“慌什么?陛下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有此一举,不足为奇。”

“可……可这诏书一下,天下士林必然震动!长此以往,还有谁肯寒窗苦读圣贤书?都去钻研那些奇技淫巧了!”那御史痛心疾首。

温体仁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丝莫测高深的冷笑:“震动?要的就是它震动。陛下不是要实学吗?好啊。但我们大明的士子,读的是孔孟之书,走的是科举正途,一时半会儿,哪里去寻那么多精通格物算学的‘实学’人才?届时科举考场之上,若是丑态百出,录取之人不堪大用,甚至闹出些不大不小的乱子……陛下这道旨意,还能推行得下去吗?”

周延儒眼睛一亮:“阁老的意思是……?”

“联络各地学官、书院山长,尤其是江南文风鼎盛之地。”温体仁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清晰,“让他们鼓动士子,这‘实学’并非正道,潜心圣贤书方是君子之本。同时……”他眼中寒光一闪,“找些人,最好是些有功名在身又不得志的,或是家中经营工坊、略通算术的,让他们也去考,去闹。要么考得一塌糊涂,凸显新制之荒谬;要么……就让他们在考场里,出点‘意外’。”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手脚要干净,一切都要看起来是士子自发所为,是对‘道统’的维护。我们,只是隔岸观火,适时添柴即可。”

“妙啊!”周延儒抚掌低笑,“让陛下自己看看,他寄予厚望的‘新科’是如何一场闹剧!到时朝野议论,陛下迫于压力,说不定还得倚重阁老您来稳定士林人心!”

温体仁微微颔首,重新端起了茶杯,袅袅热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神:“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咱们做臣子的,只管替陛下分忧就是了。去吧,做得隐秘些。”

“是,学生明白!”周延儒两人躬身退下,脚步似乎轻快了许多。

静室门关上,温体仁独自坐在烛光里,脸上再无表情。他知道这是在玩火,但为了维护他所代表的那个庞大而古老的体系,有些险,必须冒。他喃喃自语:“陛下,您的手伸得太长了……这天下,终究是士大夫的天下啊。”

而此刻的朱由检,正站在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前,手指从北京缓缓移到那片广袤的、标注着金矿符号的黑龙江流域,然后又移到东南沿海,台湾岛已然插上了明军的旗帜,再移到南海,那里星罗棋布的岛屿正在等待帝国的舰船。他的胸中,激荡着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的蓝图,这蓝图需要无数新式的人才去填充、去实现。

“黄金,人才……朕都要!”他的目光无比坚定,“任何阻碍大明前进的顽石,都将被碾碎!”

皇极殿上的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正迅速向整个帝国扩散。一场围绕人才选拔、关乎帝国未来方向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北疆的黄金诱惑与朝堂的科举风波,一北一南,一实一虚,却奇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明复兴路上波澜壮阔的画卷。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灵异中篇小说选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医女楚汉行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大楚最惨驸马,开局遭背叛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