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的深空,并非所有角落都死寂如“观察者”掌控的领域。在一条远离主要航路的偏僻旋臂边缘,一颗名为“海文3号”的、以庞大星际考古学和自由学术闻名的星球,正如同黑暗森林中的一座孤灯,散发着微弱却顽强的光芒。
星球同步轨道上,“求知者”空间站如同一只精致的金属水母,缓缓旋转。在其最顶层的观景平台,一个身影正凭栏而立,凝视着窗外浩瀚的星海。
他叫沈翊,星际考古学界一颗迅速升起又颇具争议的新星。他看起来三十岁上下,黑发中夹杂着几缕早生的银丝,面容俊朗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疏离,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在望向星海时,会闪烁起近乎偏执的光芒。他穿着简便的学者服,胸前别着一枚古老的、纹路奇特的金属徽章,那是他一次重要发现的纪念。
“沈翊博士,”一个温和的电子音在他身后响起,是他的AI助手,“‘星语者遗迹’第三区块的初步光谱分析报告已经完成,数据存在多处无法解释的能量衰减峰值,与已知的任何能量模型都不匹配。”
沈翊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依旧锁定着星图上的某个暗淡区域。那里,根据他破译的古老星图碎片,标记着一个被遗忘的、可能存在“星语者”最后线索的星域。
“星语者”,一个传说中能聆听星辰低语、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远古文明。沈翊穷尽十年心血,追寻着他们的蛛丝马迹。这不仅是为了学术上的突破,更是一种深植于他内心的、无法言说的驱动力——他总觉得,这些远古的“低语”,或许与当前宇宙中那股令人不安的、仿佛一切都在缓慢僵死的“静滞感”有关。
“博士,您又在看那片‘虚无区’了。”AI助手模拟出担忧的语气,“那里是连星际尘埃都近乎绝迹的绝对虚空,公认的‘宇宙墓场’。我们的飞船性能不足以支撑那种距离的勘探。”
“宇宙墓场……”沈翊低声重复着,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或许,最深的秘密,就藏在最像坟墓的地方。”
他伸出手指,在观景窗冰冷的玻璃上,轻轻划过那片暗淡星域的轮廓。就在他的指尖与星图虚影接触的瞬间——
嗡!
一声极其微弱、却仿佛直接在他灵魂深处响起的震颤,让沈翊猛地一个踉跄,扶住了栏杆!
不是声音,不是震动,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共鸣感!仿佛他胸前的古老徽章,或者他体内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与遥远宇宙深处某个点发生的巨变,产生了瞬间的、超越时空的同步!
几乎在同一时刻,观景窗外,那片被他标注的、死寂的“虚无区”深处,一颗早已被天文学家判定为稳定熄灭的白矮星,其星光极其短暂地、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持续时间不足百分之一秒,亮度变化微乎其微,若非空间站最精密的探测阵列正处于对该区域的扫描状态,几乎不可能被察觉!
“警报!检测到未登记的超远程、低强度空间波动!源点:K-77‘虚无区’!波动属性……无法识别!类似高维信息泄露?”AI助手的警报声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愕。
沈翊猛地站直身体,心脏狂跳,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确证的激动!他死死盯着那片星域,眼中疲惫尽扫,只剩下锐利如鹰隼般的光芒。
这种波动……这种感觉……虽然微弱而陌生,但其中蕴含的那种对抗某种“巨大束缚”的决绝意志,那种在绝境中爆发的、不稳定的高维信息特征……
与他多年来研究的、“星语者”文明可能留下的某些理论预言,有着惊人的、可怕的相似性!
那不是自然现象!那不是宇宙墓场该有的死寂!
那里……正在发生着什么!某种与“静滞”相反的事情!某种……反抗?
“立刻调整所有观测阵列,最高精度,持续扫描K-77区域!调用所有关于‘星语者’能量模型和高维信息理论的档案!”沈翊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沙哑,他转身快步走向控制室,步伐坚定有力。
“博士,这需要极高的权限,而且可能会引起学术委员会,甚至……某些不必要势力的注意。”AI助手提醒道,意指那些对“敏感”发现异常关注的、背景不明的组织。
沈翊脚步不停,头也不回地说道:“那就用我的全部学术信用做担保!如果委员会质疑,就告诉他们——”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告诉他们,沈翊可能找到了……‘静滞’的裂痕。”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追寻多年的“星语者”之谜,与当前宇宙那令人窒息的“静滞”背景,以及刚刚那遥远的、转瞬即逝的共鸣之间,存在着某种至关重要的联系。
而K-77“虚无区”,那片被所有人视为坟墓的黑暗,或许正隐藏着打破这一切的钥匙。
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Zeta-7星球上,一个名叫李斯特的船长,刚刚用文明的毁灭为代价,点燃了那最初的火星。而他感受到的,正是那火星在宇宙法则的帷幕上,投下的第一道微弱的影子。
两条平行线,似乎正因一个共同的、无形的“敌人”,而开始悄然弯曲,指向某个未知的交汇点。
……
维度夹缝中,那面映照万物的镜面,其内部的激烈争执仍在继续,尚未有定论。但镜面的一角,微不可察地,映过了“海文3号”轨道上,“求知者”空间站的模糊轮廓。
一个本不应被注意的边缘学者,一次本应被忽略的微小波动,却可能在未来,成为撬动更大变局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