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在苏州强行清丈,拿下沈家管事,如同在平静的太湖水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迅速扩散至整个江南官场和士林。暗流汹涌之下,各种更加隐秘和恶毒的报复手段接踵而至。
先是苏州府衙的胥吏们开始消极怠工,对清丈所需的档案、人手百般推诿拖延。接着,市井间关于李信的流言愈发不堪,说他“贪酷好色”、“敲诈勒索”,甚至编造出他强占民女的荒唐故事。更有甚者,几家受沈家控制的粮行突然宣布歇业,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粮价恐慌,试图将民怨引向李信和新政。
压力,如同江南的梅雨,绵绵不绝,浸透骨髓。李信虽然意志坚定,又有京营骑兵护卫,但在这种无所不在的软刀子面前,也感到举步维艰,身心俱疲。他知道,仅仅依靠强力镇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给对手以口实。
消息传回北京,王小伟震怒之余,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江南的问题,不仅仅是土地问题,更是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与僵化的官僚体系结合形成的巨大顽疾。
“夫君,看来单靠李信一人,难以打破江南这潭死水。”沈玉茹看着王小伟紧锁的眉头,轻声说道。
“你有何想法?”王小伟看向她,知道自己这位贤内助往往有出人意料的见解。
沈玉茹沉吟道:“江南士绅之所以有恃无恐,无非是倚仗其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掌控的地方舆论。李大人刚直不阿,能破其硬壳,却难化其柔韧。妾身以为,或可……双管齐下。”
“如何双管齐下?”
“一方面,夫君需给予李信更明确、更强大的支持,必要时,可动用雷霆手段,揪出几个罪大恶极、民愤沸腾的首恶,明正典刑,以震慑宵小!此谓‘破局’。”
“另一方面,”沈玉茹目光清澈,带着一丝决然,“妾身愿请旨,代夫君南巡江南!”
“你?”王小伟一愣,随即摇头,“不行!江南如今局势复杂,暗藏杀机,你孤身前往,太危险了!”
沈玉茹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夫君关心,妾身知晓。但正因局势复杂,才更需要有人去做那‘化冰’之人。妾身身为王妃,代表的是夫君和朝廷的颜面,身份特殊。由妾身出面,安抚地方,接见士绅名流,宣讲新政本意,或许能起到李信起不到的作用。”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江南士绅再跋扈,表面上也不敢公然对王妃无礼。妾身可借此机会,接触江南士林中有识之士,分化瓦解其联盟。同时,亦可亲眼看看这江南的真实情况,体察民情,为夫君决策提供依据。”
王小伟看着沈玉茹那坚定而睿智的眼神,心中挣扎。他深知江南危险,不愿让她涉险。但他也明白,沈玉茹的提议,或许是打破目前僵局的最佳策略。她的智慧和亲和力,确实能弥补李信过于刚硬的不足。
沉思良久,王小伟终于艰难地点了点头:“好!但你必须答应我,一切以安全为重!我会加派最精锐的‘锐士营’护卫,并令军情司江南站全力配合你!若有任何不对,立刻返回,不得有误!”
“妾身遵命。”沈玉茹嫣然一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数日后,摄政王妃沈玉茹代王巡狩江南的懿旨颁下,震动朝野。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罕有后宫女眷如此正式、高规格地代君巡视地方。江南士绅闻讯,亦是心情复杂,既感愕然,又不敢怠慢,纷纷准备迎接。
沈玉茹的南巡队伍,并未大张旗鼓,而是轻车简从,但护卫极其森严。她首先抵达的不是苏州,而是留都南京。
在南京,她并未立刻召见地方官员,而是先去拜谒了孝陵(朱元璋陵寝),姿态恭敬,彰显了对朱明皇室的尊重,让许多原本对她心存疑虑的旧臣稍感安心。随后,她又在南京国子监,与江南地区的青年士子举行了一场“经筵”,讨论经义,畅谈时局。她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且态度平和,毫无王妃架子,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年轻士子的好感。
接着,她才移驾苏州。与李信的闭门谢客不同,沈玉茹在苏州的行辕大开中门,主动接见本地致仕官员、士林名宿、商界巨贾。她并不直接谈论清丈田亩的敏感话题,而是与他们品茗赏画,闲话家常,关心地方风俗民生,言语间充满了对江南文化的欣赏与尊重。
在一次接见苏州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名士时,一位老者隐晦地提及清丈之事,言语中颇多抱怨。
沈玉茹耐心听完,并未动怒,而是轻叹一声,道:“老先生可知,北地百姓,因战乱流离,十室九空?可知中原大地,因赋役不均,贫者无立锥之地?王爷与妾身,非是要与江南士绅为难,实是欲均平天下赋税,使四海之民,皆能安居乐业。江南富庶,乃国家根本,更应为天下先。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锦绣江山,又如何能长久?”
她语气恳切,目光清澈,将新政拔高到了“均平天下”、“稳固国本”的高度,让那几位老者一时语塞,难以反驳。
沈玉茹又温言道:“王爷亦知,清丈之事,牵扯甚广,或有矫枉过正之处。故特命妾身前来,体察下情。若有官吏借机滋扰,鱼肉乡里,诸位尽可直言,妾身定当禀明王爷,严惩不贷!然,若确有豪强,仗势欺人,隐匿田产,损公肥私,亦望诸位乡贤,能明辨是非,支持朝廷整饬之举。如此,方是保江南长久太平之道啊!”
一番话,软中带硬,既表明了朝廷的决心,也给出了沟通的渠道和底线,更将“支持新政”与“保江南太平”联系起来,极大地分化了士绅群体。
与此同时,李信在得到王小伟的明确授权和沈玉茹营造的相对缓和的氛围下,开始了更坚决的行动。他瞄准了几个民愤极大、罪证确凿的豪强,在京营骑兵的配合下,以雷霆手段将其拿下,查抄家产,并将其罪行公之于众!其中,就包括了指使家丁暴力抗法、试图操控粮价的“沈半城”家族核心成员之一!
这一次,铁证如山,又有王妃坐镇,江南士绅集团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抱团反抗。不少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主动向李信投诚,交代问题,以求宽大处理。
沈玉茹的南巡,如同春风化雨,巧妙地化解了江南的戾气,为李信的强硬执法创造了空间。夫妻二人,一柔一刚,配合默契,终于在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上,撕开了一道裂缝。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远未结束。
(第十二卷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