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王龙飞就摸到了河滩地。露水打湿了裤脚,他顾不得,借着晨曦微光,熟练地采摘着肥嫩的野菜。小板凳陷在松软的沙土里,提供了些许支撑。但是比蹲着要好受一些。
送完菜,揣着那点微薄的收入,他直奔县城的通讯营业厅。之前手机热点那点流量,看个视频教程都卡顿,更别说上传了。他咬牙办了一张大流量的套餐卡,月费让他肉疼,但想着那几乎石沉大海的视频,总觉得得做点什么。
回村的路上,他没直接回家,又拐回了河滩。院里的种子刚播下,离出苗还早,眼前的生计还得靠这片野地的馈赠。但光摘现成的不是长久之计,他得想办法让这“资源”延续下去。
野菜花期很多已经过了,许多都已结籽。他换了个干净的尼龙袋,不再采摘嫩叶,而是仔细寻找那些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种荚。马齿苋黑色的细籽一捋就落;荠菜的白色小籽需要小心搓揉;还有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野菜,种籽形态各异,他都谨慎地分门别类,用不同的小纸包收集起来。虽然现在不需要,但是什么时候也得未雨筹谋,预防万一。
遇到几株完全不认识的,叶片形状奇特,开过的小花也已凋谢,只剩下奇怪的果荚。他犹豫了一下,拿出新办的流量卡插上手机,找了个识别植物的App,对着它们不同角度拍了好几张。网络信号在河滩边时好时坏,加载圈转了半天,才勉强跳出几个可能的名称和寥寥数语的特征描述。搞得王龙飞有点焦灼,对就是《恶棍天使》电影里说的焦灼。
他又切换浏览器,笨拙地输入那些疑似名称搜索。网页加载缓慢,信息杂乱,他眯着眼,在狭小的手机屏幕上费力地分辨着:哪些可食,哪些有毒,生长习性如何,有什么药用价值或食用禁忌…
阳光晒得手机发烫,汗水滴在屏幕上,他用手背抹去,指尖沾着泥土,在屏幕上留下模糊的指印。他看得入神,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将那些碎片化的、需要甄别的信息一点点记在心里,或者用油性笔写在包种籽的报纸角上。作为曾经一个材料管理员,这些习惯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这是把职业病也带回村里来了。王龙飞想着想着不断摇头苦笑。
一下午就在河滩的弯腰寻觅和手机的缓慢加载中过去。当他直起酸痛的腰板时,尼龙袋里已装了不少分装好的野菜种子,手机浏览器里也塞满了一堆待查证的关键词和临时记住的零碎知识。
晚风吹过河滩,带来凉意。他看着这片滋养了他的野地,又低头看看手里那些代表着延续的小纸包和手机里尚未理清的知识,心里有种沉甸甸的踏实感。
地里的苗还没出,但他自己,似乎正一点点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须,试图汲取更深层的东西。毕竟没有一毕业就开始种地,许多地方有不足,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