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成本一点点抠下来,真空产品的销路也渐渐打开,王龙飞和李强肩上的压力稍微轻了些。但王龙飞心里那本账,算得越来越远。
晚上对账的时候,他看着后台那些零零散散却稳定增长的订单,还有包装箱上贴着的、各式各样的快递单,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强子,”他敲了敲账本,“你说…咱这些东西,咸蛋、松花蛋、菜干、腊肉…算是个啥?”
李强正埋头啃着馒头,闻言一愣:“啥算个啥?就是…土特产呗?好吃的!”
“土特产…”王龙飞沉吟着,“网上卖土特产的多了去了。人家凭啥记住咱?凭啥下次还买咱的?”
李强眨巴眨巴眼,没太明白:“咱东西好呗!真材实料!回头客不少啊!”
“东西好是根本。”王龙飞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划着快递单上那片空白,“但光靠口口相传,太慢。你看人家大点的网店,都有个名号,有个logo,包装上也印得漂亮。一看就正规,像那么回事。”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咱这真空袋、泡沫箱,光秃秃的,就贴张快递单。收到的人,知道是咱庞庄飞哥家的还好,不知道的,拆开吃了也就吃了,转头就忘。咱忙活半天,就是给快递公司和包装厂挣印象分。”
李强慢慢嚼着馒头,品出点味儿来了:“飞哥你是说…咱也整个牌子?印包装上?”
“嗯。”王龙飞眼神亮了些,“起个名,设计个简单标,哪怕就印个不干胶贴纸,贴包装上。成本加不了几分钱,但人家收到,一眼就知道是咱的货。吃好了,下次还能找来。”
“这主意好啊!”李强来了兴致,馒头也不啃了,“得起个响亮的!叫…‘庞庄珍味’?‘飞哥农坊’?‘强子特产’?…哎不行,这名太土了…”
王龙飞被他逗笑了:“土点没事,实在就行。关键得让人记住。”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越说越兴奋。起什么名?用什么图案?印在哪儿?成本怎么控?
名字想了一大堆,又否了一大堆。太文绉绉的,不像他们;太直白的,又没特色。最后勉强定了几个备选:“田野日记”、“泥土馈赠”、“本味农庄”…
图案更头疼。王龙飞想用麦穗或者稻谷,李强觉得太普通,想用他俩和黄豆的漫画头像,王龙飞又觉得太闹腾。
“要不…”李强灵机一动,“就用咱那移动鸡舍的简笔画?多有意思!代表咱的特色!”
王龙飞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主意不错,独特,又有故事。
成本也得考虑。定制印刷包装袋成本高,他们现在量还不够。最后决定先从不干胶贴纸开始,设计个简单的logo和名字,每单贴一张,试试水。
设计是个大难题。两人审美有限,软件更是一窍不通。王龙飞试着用手机绘图软件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鸡舍简笔画,配上文字,怎么看怎么别扭。
李强把设计图发到粉丝群里求助。没想到,反响异常热烈。群里藏龙卧虎,有学设计的大学生,有爱好绘画的白领,纷纷出手帮忙。
几天后,几个风格各异的设计稿发到了他们邮箱。有简约现代的线条画,有可爱温馨的卡通版,还有复古手绘风的…
两人挑花了眼,最后选了一款线条简洁、带着点拙朴味道的设计:一个小房子带轮子的简笔画,下面一行手写体“本味农庄”,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狗爪印,代表黄豆。
“就这个了!”李强一拍大腿,“又简单,又有咱的特色!”
联系印刷厂,印了第一批不干胶贴纸。成本算下来,一张还不到一毛钱。
新贴纸到货那天,两人像迎接宝贝一样。素色的真空袋上,工工整整地贴上小白底黑字的贴纸,瞬间感觉就不一样了。
“嘿!像样了!”李强拿着贴好标的真空咸蛋,左看右看,美滋滋的,“有牌子的感觉了!”
下一批发货,每个包裹里都多了这张小小的贴纸。
反馈很快来了。老客户们觉得新奇又惊喜:
“哇!博主有品牌了!恭喜!”
“贴纸好看!简约风!”
“本味农庄,名字好听!接地气!”
“狗爪印萌翻了!是黄豆的吗?”
“越来越正规了!支持!”
甚至有人专门为了收集贴纸而多下单。
王龙飞把这些反馈一条条看完,心里那块一直悬着的石头,似乎落下去一点。这条路,好像又清晰了一些。
晚上,他更新视频,展示了新设计的贴纸和贴标后的产品,感谢了帮忙设计的网友。
标题带着点小小的自豪:《给我们的农产品贴个标!‘本味农庄’试试水!》
“黄土坡老农”也发来语音:“娃们心思活络了!品牌好,积口碑。名号响了,价才好提。但根本还是东西硬,标再好,东西孬,砸的是自己招牌。”
王龙飞把这话反复听了几遍,郑重地回了一句:“叔,放心。东西永远是第一位。标,就是个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