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的气息,比窗外的冷空气更先一步渗透进共造集团的顶层办公室。
灰白色的云层低垂,压得整座城市喘不过气,玻璃幕墙映出扭曲的天光,像一张即将撕裂的宣纸。
林诗雨的指尖在冰凉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指腹触到木纹细微的沟壑,那冷意顺着神经直抵心口。
节奏越来越快,如同她胸腔里那颗被焦虑攥紧的心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发出近乎刺耳的“哒、哒”声。
就在半小时前,她安插在某市教育体系内的线人传来了一份令人不安的“风声”——一份名为《关于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管理的若干办法(草案)》的文件正在小范围内流传。
草案的核心条款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指共造教育联盟的命脉:所有非编制教师必须登记备案,所有教学内容必须提前报审。
“这是要掐死我们!”林诗雨猛地站起,高跟鞋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鞋跟敲击大理石的回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反复震荡。
她眼中的火焰几乎要喷薄而出,立刻下达指令:“调取六省所有共造教师的授课视频,还有我们追踪了三年的学生成绩对比图!我要让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的官僚们看看,我们的教学质量比他们耗费巨资的样板校高出多少!”
她已经想好了,要用最强硬的数据,打一场漂亮的舆论反击战。
“没用的。”一个沉静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李默走了进来,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窗外的风暴与他无关。
他的风衣还带着走廊外的微湿气息,袖口沾着一点雨水,却步履沉稳,像一叶穿行于惊涛中的扁舟。
他轻轻摇头,否定了林诗雨那充满对抗性的计划。
“对抗,只会让他们把草案变成正式文件。”李默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车水马龙的城市。
车灯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带,像一条条流动的熔金。
他声音低缓,却带着金属般的质地:“他们要的是‘管’,那我们就让他们‘管’得舒服,‘管’得有价值。”
林诗雨的怒火被他一句话浇熄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困惑:“什么意思?”
“我们不当挑战者,我们当合作者。”李默转身,目光锐利如鹰,“别去对抗,去申请‘试点合作单位’。”
他看向一旁早已待命的周敏,语速平稳而清晰:“小周,立刻起草一份《共造教育社会服务白皮书》。记住,不要谈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多先进,要谈我们如何‘协助政府’。重点突出两点:一,我们如何用标准化教学模块,有效覆盖他们鞭长莫及的偏远教学点;二,我们的模式如何极大降低财政在单个教学点上的投入成本。”
周敏的眼睛亮了,瞬间领悟了李默的意图。
这不是妥协,而是更高明的进攻!
一周后,周敏亲自带队,奔赴江西铜鼓县——一个在教育资源地图上几乎被遗忘的角落。
清晨的山雾裹着湿气扑在脸上,脚下的泥路吸着鞋底,每一步都发出“噗嗤”的轻响。
她带着团队,在这里开展了首轮为期七天的“标准化教学周”。
她们使用的是刚刚在内部评比中获得金奖的全新教案模板,但周敏并没有生搬硬套。
第一天,她就发现,模板里的“拟人修辞手法”这个术语,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
但当助教用当地方言说“门前那棵老樟树,就是会说话的树爷爷”时,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亮了——那是一种被理解点亮的光,像山涧突然映出晨星。
那天晚上,周敏立刻召集所有老师开了第一场“圆桌会”。
屋外虫鸣窸窣,屋内煤油灯摇曳着暖黄的光晕,映在每个人专注的脸庞上。
她坚持每晚开会,将所有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的反馈、以及他们灵光一闪的“土办法”全都记录下来。
“学生听不懂‘拟人修辞’,但知道‘树爷爷会说话’。”
“‘排比句式’太抽象,不如说‘山连着山,水连着水,你连着我’。”
这些鲜活、带着泥土芬芳的笔记,被迅速整理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乡土化教学指南(铜鼓县试点版)》。
当这份指南连同那份逻辑严密、数据详实的《共造教育社会服务白皮书》一并递交到两省教委办公室主任的案头时,那位一直对民办教育抱有警惕的官员,罕见地沉默了许久。
他指尖摩挲着纸张边缘,窗外的风掀动窗帘,吹动桌角那份文件的一角,像一次无声的动摇。
与此同时,李默的另一条线,也在悄无声息地编织着一张更大的网。
他授意小周,将联盟在各个偏远地区设立的简陋医疗站,全部升级为“健康-教育数据中心”。
所有联盟内儿童的体检记录,连同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并上报的学生发育异常案例,经过严格的脱敏处理后,全部归档入库。
李默亲自设计了一个数据看板。
这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张巨大的、被染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他用刺目的红色标注出“营养不良高发区”,用压抑的蓝色勾勒出“语言发育迟缓集中带”。
指尖划过屏幕时,留下一道微弱的光痕,像一道无声的控诉。
这张图,他没有交给任何教育部门。
而是通过陈志远的特殊渠道,匿名提交给了国家卫健委旗下的一个人口战略课题组。
邮件里只有一张图,和一句附言:“这些孩子,也是未来劳动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
就在白皮书和匿名数据开始发酵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递了过来。
某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局主动联系上李默,热情地提出,希望共造集团能在他们规划的新工业园内,“共建一所高标准的民工子弟教学点”。
林诗雨在视频会议上听完对方的介绍,冷笑一声:“好算盘。拿我们的教育品牌当幌子,给他们的工业地产背书,拉高周边配套廉租房的估值。地价一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我们就是个被利用的工具。”
所有人都以为李默会拒绝。
“我答应。”李默的回答让整个会议室一片寂静。
他看着屏幕那头喜出望外的招商局长,语气平静地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教学点可以建,但所有派驻教师的配套宿舍,必须和第一期民工公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
对方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是这个要求,但这点投入和未来的地产增值相比不值一提,立刻满口答应。
签约那天,李默站在一片黄土飞扬的荒地上。
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带着粗粝的触感,远处推土机的轰鸣与记者快门的“咔嚓”声交织成一片。
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他。
他没有谈宏大的教育理想,也没有讲复杂的商业模式,只是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有学上,父母才安心做工。我们做的,就是让每一位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的建设者,没有后顾之忧。”
这句话,第二天登上了数个地方媒体的头版。
三个月后,全国首个“教育+民工城”综合项目在绍兴正式破土动工。
奠基仪式盛大空前。
李默亲自挥锹,为奠基石培上第一铲土。
铁锹切入泥土时发出沉闷的“嚓”声,泥土的腥气混着春风扑面而来。
而在他的身后,站着一列列整齐的方队。
他们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商界名流,而是来自全国十二个省份的共造教师代表。
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希望,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在漫天飞舞的彩带和热烈的掌声中,李默的眼前,一抹旁人无法察觉的金光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主线任务3-8:织网,进度97%……100%!】
【任务完成,奖励发放:跨领域人才匹配算法(初级)。
系统可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自动推荐‘教师+医生+工程师’的最优组合进行派驻。】
【系统提示:你正在重构这个国家的社会毛细血管。】
李默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抬起头,看向台下那些年轻而坚定的脸庞,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做的,究竟是一番怎样的事业。
仪式尚未结束,在喧闹的后台,林诗雨的手机轻轻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来自陈志远的加密信息,简短得令人心悸。
“部里有人在问,你们这个摊子铺得这么大的教育联盟,到底是谁在管?”
林诗雨看着这条信息,喧嚣的庆典声仿佛在瞬间远去。
她能感觉到,那双来自更高层面的、审视的目光,终于聚焦了过来。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飞快跳动,回复了一句同样简短的话。
“是需要它的人在管。”
发送完毕,她收起手机,脸上露出一抹从容而自信的微笑,重新走入台前,站在李默身边。
阳光下,奠基石熠熠生辉,而远方,一场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
李默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望向了京城的方向,眼神深邃如海。
新的棋局,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