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众人翘首以盼。
终于,林之孝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的跑进仪门报喜,“老太太,太太,大喜啊!宫里刚传出来的消息,咱们家大小姐入住景行宫,陛下亲封为昭仪了!”
“好好好!”
贾母和王夫人的脸上都涌出狂喜之色。
不过大声叫好的不是贾母是王夫人,“阿弥陀佛!我儿果然有造化,老天保佑!菩萨保佑!祖宗保佑!老太太……”她看向老太太的眼睛里,带了一种特别的骄傲和得意,“我家元春是昭仪了,是昭仪了。”
终于熬出来了。
不过,是沾了她哥哥的光。
没有她哥哥,哪有如今的天大喜事?
“……祖宗保佑!”
贾母的狂喜突然就少了许多,一叠声的吩咐贾蓉:“开祠堂,跟祖宗们报喜!”
没有贾家帮他王子腾入主京营,没有贾家还银,没有贾家借银子给王子腾,他王子腾能有今天吗?
元春是他外甥女,他帮一把怎么了?
你王氏有什么好得意的?
元春是贾家的女儿。
上的是贾家的族谱。
“是!”
蓉哥儿躬身应是,不过才要说几句恭贺话,那边林之孝又开口了,“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太太等进朝谢恩啊!”
“对对对,谢恩!谢恩啊!!”
贾母不看王夫人后,只觉老怀大慰!
终于这步棋没走错!
元春真的有了她的造化。
这以后再添个小皇子……
“二叔还说了什么?进宫这么久,怎么现在才有消息回来?”
尤本芳突然开口询问。
元春封昭仪入住景行宫,看着跟红楼里的入住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不一样,可既然是喜事,又怎的耽误了这许久,才把消息送回来?
皇帝真要有恩宠,下面的人怎么都会看点眼色,多加示意一下吧?
什么都没有,她到这里都快有半个多时辰了。
而在她来之前,已经过了快一个时辰。
贾母几个等不到消息,害怕了,才叫她和蓉哥儿的。
“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消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被陛下亲封为昭仪。”
林之孝回答,“再后来老爷出来亦是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东府还在孝期,与这边又隔了一层,倒是不用去了,但老太太和两位太太得马上去啊!
“原来如此!”
太上皇退位后,表面上避居到东宫,但事实上,他老人家的嫔妃多,凡是靠近东宫的那一片,全都划了过去,还又大兴土木。
如今贾政谢过恩,又跑东宫……
尤本芳尽量朝贾母几人扯出笑脸来,“恭喜老祖宗!恭喜两位婶娘了!”
“哈哈哈~~~,同喜同喜!”
贾母哈哈大笑,还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
尤本芳看着她带着邢、王两位夫人按品大妆,别提多心塞了。
不一样了,但好像又一样。
蓉哥儿敏锐察觉到继母的心情不好,只是他现在也没有时间去询问、安慰,身为族长,他不仅要开祠堂告祖宗,招待族老和族人,身为小辈,他还要服侍着老太太她们进宫。
时间紧,任务重,他迅速赶回,开祠堂,祭祖宗,在族老和族人们齐聚荣国府后,又服侍着老太太她们进宫谢恩。
这一天,两府开大席!
好在重点在荣国府,尤本芳观荣国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时,却只有头疼。
待到贾政和贾母等谢恩回来,热闹更是加倍,吵得她耳朵都是嗡嗡的。
可是所有人都兴奋着,收到消息的亲朋也都俱来庆贺,显然直到过年都不可能消停下来。
忙了大半天,踏着月色回家的时候,尤本芳只庆幸,东府还在孝期,贾母、王夫人等再想热闹,也不能不收着点。
“母亲!”
踏进了自家这边,左右都是自己人,蓉哥儿终于道:“您不舒服吗?脸色很差。”
“头疼!”
尤本芳捏了捏眉心,朝要来相扶的银蝶摆摆手,示意她们离远些,这才道:“蓉哥儿,你觉得你大姑姑封妃,是好还是不好?”
蓉哥儿:“……”
他想说好。
西府老太太他们送大姑姑进宫,不就是想让她能在宫里搏个富贵吗?
可继母这个样子……
“母亲觉得大姑姑封妃不好?”
他很有些不可思议。
就算继母和二叔婆有些不和,按理凭她的性子也迁怒不到大姑姑身上啊!
“你们今天谢恩,先进了临敬殿,又去了东府?”
尤本芳没有正面回答,反问他问题。
“是!”
蓉哥儿点头,“听说昨儿太上皇在甄太妃那里见到了大姑姑,然后甄太妃说起皇上子嗣单薄,今天下朝后,太上皇应该是和皇上说了什么,然后大姑姑就被封了昭仪……”
说到这里,他也终于感觉到哪点不对。
他也是做儿子的,曾经父亲让他往东,连往西看,可能都要被踹一脚。
他事事听从父亲的话,但不代表心里没其他想法。
父亲去后,他第一个拿的就是赖家。
想到这里,蓉哥儿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你知道哪里不对了?”
尤本芳看他的样子,略有些欣慰。
虽然这时代孝字大如天,但很多事情,她只以身份压服蓉哥儿,未来出现变数的可能性很多。
“……是!”
蓉哥儿的面色也变了,大冷的天,他的后背都忍不住冒起汗来。
皇家翻脸,可是人头滚滚的。
当初他们家虽没人头滚滚,可一家子……
“二龙在朝,很多事情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尤本芳就叹了一口气,“再加上你大姑姑封妃,与王家与甄太妃都扯上了关系,未来……更是难说。”
人啊,常常会忽视本就拥有的。
贾家对元春的托举,在她看来,可能就是应该的。
在世人眼中,她的荣耀就是贾家的荣耀。
但她带给贾家的只有荣耀吗?
红楼里的元春,表面上是贾家的靠山,但事实上,她才是加剧贾家败亡的根本。
“贾家暂时只有你二叔祖一个人担着实职,但这实职如何,你也是知道的。”
今天皇后有给赏赐,可不用看,尤本芳都知道贾家送出去的更多。
“你大姑姑封妃,大概最先感激的就是王家舅爷,另外还有甄太妃。”
这两位,一个是想左右逢源,一个有自己的亲生子,这个亲生子还甚得太上皇喜爱。
偏偏当今皇上,曾是太上皇最忽视的一个皇子,只因为在朝中没有半点根基,在太子出事后,他不放心其他任何一个儿子,才传位给当今。
但曾经不喜欢,如今就能喜欢了?
只不过皇帝事事听从,太上皇就算后悔,一时也无法做出废立之事。
当然,为了他自己的权势,更有可能放任儿子们争宠。
皇家可不是普通人家,王爷们的争宠更多的是权利的争夺。
红楼里,皇帝为了拉拢北静王,更送了代表兄弟情的鹡鸰香念珠。
而北静王可能是为了拉拢贾家,也可能不想淌混水,更或者两者兼有,干脆就把鹡鸰香念珠转送给了宝玉。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了。
尤本芳不想去理,却又不得不去理,因为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全族下大狱。
“西府的事……,以后多看少说,能做的我们做,不能做的……,也只能那样。”
“是!儿子知道了。”
蓉哥儿的心特别沉重。
之前送老太太她们进宫,他也在希想着大姑姑有小皇子的好处。
可是如今看……
大姑姑首先得有孩子,然后那孩子还能平安长大。
要不然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这边母子两个心情沉重,那边,却又可以说全族欢庆。
还在做交接工作,年后才上任的王子腾也亲到了贾家。
他也好高兴!
原本升官的那点子不安,也因为元春封妃而不在了。
在他看来,前朝和后宫是一体的。
皇帝只要有脑子,就不会放着他这个‘妻舅’不用。
而且元春的背后不仅站着他,还有林如海,还有史家,还有隐性的开国功勋们。
贾家是开国功勋,曾经的四王八公,他们祖上可都是有交情的。
凭这些,元春在宫里只会更加得宠。
这一晚王子腾喝醉了,干脆就睡在了贾家。
他也自觉是贾家的功臣,没有他,元春想要在太上皇和皇上那里挂上号,可有得等呢。
所以这一天,王夫人虽然很累,却也是得意的。
连贾政都歇在她屋里,夫妻两个倒是难得的和睦。
翌日,蓉哥儿以买祭田的理由躲了出去,尤本芳在西府坐了坐,看到也来恭喜的贾代儒和柳老太,很干脆的起身走人。
此时,柳老太那天到西府哭诉,又去东府问罪的事,已经传开了,贾母和王夫人等倒是想做和事老,奈何尤本芳根本就没给她们机会,就回家躲清闲了。
只有王熙凤忙得团团转。
不过再累,她也是高兴的。
“好在姑娘们都住去了东府。”
晚间终于歇下了,平儿一边给她揉肩,一边庆幸道:“要不然事情更多。”
大姑娘封妃了,剩下的姑娘们就更显精贵,真是一丝儿也怠慢不得。
“……还得请回来呀!”
王熙凤就叹了一口气,“我们家的姑娘,老住东府也不是事。”
这是姑妈今天悄悄跟她说的。
让她想办法,把迎春、探春都接回来。
王熙凤觉得不太可能,可又不能不含糊着应承。
“姑娘们每天不是还回来吗?”
平儿和金坠儿闲谈时,也猜出了些,不用王熙凤明言,就道:“搬去了东府,二姑娘的性子看着都好了些。”
在老太太她们面前都敢说话了。
“可太太让办,我们又能怎么着?”
王熙凤无奈,“总要撞一撞大嫂子这垛山墙,实在撞不过去,太太才有可能罢休。”
如今元春封妃,姑妈正在兴头上。
她觉得小姑子们又都好了。
所以才想拉回来,培养感情。
但王熙凤怀疑,这只是姑妈一时的兴头。
这些年,她除了关注宝玉,对其他人也就那样。
“……要过年了。”
平儿也只能跟王熙凤一起想办法,“这段时间,您都忙得不行,就算要跟大奶奶商量,也总要等这个年过了吧?”
要不然,不要说大奶奶了,就是老太太也不能同意。
四姑娘搬回东府,是因为大奶奶说东府太过冷清。
为了接回四姑娘,送了那么多礼来。
老太太同意了,还让二姑娘、三姑娘陪着,就是林姑娘都到了那边,老人家自觉这件事她办得特别好,姑娘们住的也好,这才多久啊,老人家怎么会同意太太出尔反尔?
太太肯定也是知道这一点,才只悄悄跟她们奶奶说。
“说的是!”
王熙凤道:“暂时只能拖着。”
要是能拖到姑妈兴头过去就好了。
小姑子们住在东府,白天过来,跟以前其实没啥区别。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比以前更尽心了。
同是嫂子,她不能事事都让东府大嫂子比下去。
是以这段时间,王熙凤连给她们例行置办的首饰啥的,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主仆两个才说会话,就有几个管事婆子来报,什么什么不凑手,还要采买。
王熙凤忙打叠了精神,问好缺失,加倍采买。
元春封妃,不可能只这几天的热闹,翻过年,东府那边的孝期也算淡了些,到时候不仅有亲朋,只怕还会有不少想要攀附来的。
反正今天就有好几家扯着七拐八绕的关系来送礼了。
太太都让收着,说不能因为大姑子封妃,就看不起亲戚。
当时老太太也并没说什么。
是以王熙凤为防不凑手,只能加倍采买。
哪怕年下什么都贵,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她管着家,办好了是该的,但要办不好……,那可就是过了。
此时,王熙凤还不知道,这一会送走所有客人后,王夫人还在跟贾母商量,是不是多送些银子进宫,给娘娘多做打点。
“……祭田的事其实不急,如今到底是娘娘的事更重要。”
她好像跟贾母讨主意似的道:“您看是不是把买祭田的银子,先挪出一半来,紧着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