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协议”的启动,如同在“光年计划”的数据海洋中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这不是简单的病毒查杀,而是要对构成系统“记忆”与“思维”根基的庞大数据集和标注规则,进行一次刮骨疗毒般的彻底清洗与重构。张工带领着最核心、背景经过反复核查的技术团队,进驻了物理隔离的“洁净室”,开始了这项艰巨且不容有失的任务。
苏晚晴坐镇指挥中心,通过安全链路密切关注着进程。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而“净化协议”则像一道道精细的滤网和识别算法,试图从中捞出那些可能存在的、细微的“杂质”或带有偏见的“标签”。工作量巨大,且极其耗费心神,任何疏忽都可能让恶意代码或污染数据蒙混过关。
陈默的团队则在外围布下天罗地网,严防死守,确保在“净化”期间,没有任何外部势力能够干扰或趁机发动攻击。整个苏氏集团的技术核心区域,进入了一种外松内紧的最高戒备状态。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第一天,筛查没有发现重大异常。第二天下午,就在众人精神稍有松懈之时,警报系统突然发出了低沉的嗡鸣!
“发现异常数据模式!”一名技术人员高声报告,“在第三批次用户睡眠行为标注数据中,检测到一组连续、微小但具有明确倾向性的标签偏移!”
屏幕上迅速定位并放大了那组异常数据。原本中性的环境光线调节记录,被系统地、轻微地标注为倾向于“保持较低光照”,这种偏向性极其隐蔽,单个看并无问题,但放在庞大的数据集中,长期“学习”下来,会潜移默化地导致系统在判断用户睡眠环境时,倾向于营造一种过于昏暗、甚至可能影响用户生物钟节律的光线环境。
这正是周慕深警告过的“霉菌”——通过污染训练数据,让算法在不知不觉中“学坏”!
“追踪数据来源和标注者!”苏晚晴立刻下令。
溯源结果很快出来,这批数据的初始标注,来自于一个已被辞退的外包数据标注员,而最终审核通过并纳入主数据库的权限记录,则指向了……那名已被控制、曾被不明身份人员接触过的初级分析师!
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对那名初级分析师(名叫赵磊)的审讯即刻展开。陈默亲自负责。
起初,赵磊矢口否认,只承认是工作疏忽。但当陈默将异常数据模式分析报告、他近期异常的资金流水(账户中多出了一笔无法解释来源的、恰好够支付他母亲昂贵手术费的款项),以及他与不明身份人员秘密接触的监控片段摆在他面前时,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我……我不知道那会这么严重!”赵磊脸色惨白,浑身发抖,“他们……他们只是让我在审核时,对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稍微放宽一点标准’,说只是想测试一下系统对不同数据偏差的容忍度……他们给了我钱,我妈妈她急需手术……我,我真的没想害公司!”
他的供词,坐实了“诺亚生命”确实在试图从数据源头进行污染。他们的手段非常狡猾,没有直接窃取核心代码,而是收买权限不高但处于关键质检环节的小角色,进行长期、细微的数据投毒。若非启动“净化协议”,这种微小的偏差如同水滴石穿,迟早会扭曲整个系统的“性格”。
“和你接触的人,有什么特征?联系方式?”陈默追问。
赵磊提供了几个加密通讯账号和对方的模糊外貌描述,与之前陈默监控到的信息基本吻合,但线索到了这里,似乎又断了。对方显然非常谨慎,使用的都是无法追踪的一次性渠道。
就在审讯陷入僵局,苏晚晴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深挖之时,那个熟悉的深网聊天室图标再次闪烁起来。
【∮】:看来,“净化”初见成效。赵磊这条线,到此为止了,他们是故意留下的弃子。不过,想不想知道,是谁在幕后指挥这些“数据园丁”?以及,他们下一个准备“照料”的花园是哪里?
苏晚晴盯着屏幕,周慕深就像个幽灵,总能在她遇到瓶颈时适时出现。她深吸一口气,回复:
【Su】:条件?
【∮】:放心,这次不要你的灵魂。只需要你动用一点苏氏在本地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在下个月的科技伦理研讨会上,支持一项关于“限制用户行为数据在未明确授权下用于心理建模”的提案。一个小小的,姿态性的支持而已。作为回报,我会给你一个名字,以及他们下一个可能试图渗透的合作伙伴名单。
这是一个政治性的、看似与商业竞争无关的交易。周慕深的目标,似乎并不仅仅在于帮助她,更在于搅动整个行业的规则。
苏晚晴看着周慕深提出的条件,眉头紧锁。支持这项提案,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光年计划”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但也能从根本上遏制“诺亚生命”那种危险的“行为引导”研究。这像是一把双刃剑。
而周慕深递出的这份新的“橄榄枝”,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实目的?他是在帮她设立防线,还是在将她推向一个更复杂的、关于行业规则与伦理的战场?
她看着屏幕上那个冷静的符号【∮】,感觉自己仿佛在下一盘棋,而周慕深,总是能先手落子,将她的棋路,引向他所期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