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那份关乎“方舟”项目命门的“分析报告”传递给文先生后,苏晚晴的生活陷入了一种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潮汹涌的状态。她如同一个在暴风雨中心投下巨石的人,此刻正屏息凝神,等待着远方传来的回响。
“光年计划”的日常运营和商业拓展按部就班地进行,与陆寒琛的合作也维持在一种新的、彼此保留空间却又相互支持的平衡点上。陆寒琛对她私下与文先生的这次信息传递未置一词,仿佛默许了她在这片灰色地带的行事,但苏晚晴能感觉到,他注视的目光比以往更加专注和审慎。
周慕深那边也异常安静,没有再发来新的信息或“礼物”,似乎也在旁观,等待着他播下的种子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一周后,第一道惊雷终于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传来。
首先是几家权威的国际财经和科技媒体,几乎同时爆出重磅新闻——“诺亚生命”基金陷入严重内斗,董事会成员就极具争议的“方舟”项目发生激烈冲突,会议不欢而散。报道引用“匿名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冲突焦点在于该项目涉嫌与不明第三方进行非法数据交易,并可能使用了来源可疑、涉及隐私侵犯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
紧接着,更详细的内幕开始在网上流传:一份据称是“诺亚生命”内部流出的调查报告部分内容被公开,直指其合作方“星图数据”及位于东欧的数据中心存在严重合规问题,并暗示“诺亚生命”部分高管对此知情甚至默许。
舆论瞬间哗然!“负责任创新”的标杆企业竟深陷数据丑闻?之前“Aether”项目带来的质疑声被重新点燃并放大。“诺亚生命”的声誉遭受重创,股价应声暴跌,其在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洽谈的多个智慧城市项目被迫暂停或重新评估。
苏晚晴提供给文先生的那把“刀”,显然被“温和派”精准而狠辣地使用了出去,并且效果显着。
就在外界舆论沸沸盈天之时,苏晚晴几乎同时收到了两条至关重要的信息。
第一条来自文先生,信息极其简短,却带着一种行动成功后的急促与警示:
【文】:事成。激进派核心人物已被暂时停职,“方舟”项目无限期搁置。但他们不会甘心,警惕报复。短期内勿再联系。
文先生确认了内斗的结果——温和派占据了上风,激进派受挫,“方舟”项目这个巨大的威胁被暂时解除。但他最后的警告,也预示着风暴并未结束。
几乎在同一时间,那个属于周慕深的加密聊天室图标疯狂闪烁起来,内容与他往日玩世不恭的语气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罕见的急迫:
【∮】:玩火者终自焚!你以为借助内部斗争扳倒了激进派就高枕无忧了?愚蠢!你打断了“诺亚生命”内部最激进但也最有能力约束我的那批人的手脚!现在,失去了制衡,你觉得接下来,谁会更快、更无所顾忌地找上你?是我,还是那些被你逼到墙角、即将疯狂反扑的残党?做好准备吧,苏晚晴,游戏……进入下一关了。
周慕深的信息,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苏晚晴因“方舟”项目搁浅而产生的些微松懈。她猛然意识到,自己或许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只看到了“诺亚生命”内部激进派与温和派的矛盾,却忽略了周慕深(或者说星耀资本)与“诺亚生命”激进派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微妙的相互制衡关系。
她驱赶了一匹狼,却可能放出了一头更不可控的老虎,同时还激怒了另一匹受伤后更加危险的狼。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苏晚晴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她成功了,她利用信息差和内部分歧,兵不血刃地瓦解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
但她也可能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陆寒琛的担忧是对的,周慕深的目的绝不单纯。他之前提供关于“方舟”项目的情报,推动她去打击激进派,或许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削弱甚至清除掉他在“诺亚生命”内部最大的障碍或竞争对手!
而现在,障碍清除,他之前那些看似“帮助”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意图,很可能即将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诺亚生命”的激进派虽然暂时失势,但其残余力量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必然会将所有的愤怒和失败,倾泻到她这个“始作俑者”身上。
眼前的危机暂时解除,但更巨大、更不可测的危险,已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向她逼近。
苏晚晴缓缓坐直身体,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眼中的恍惚和震惊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后淬炼出的坚毅与冰冷。
她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陈默和张工的线路,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启动最高警戒预案。我们有新的‘客人’要来了,而且,可能不止一波。”
她放下电话,目光投向窗外。
天空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乌云压境,预示着一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王座之路,从无坦途。她已没有退路,唯有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