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寒琛承诺的两小时期限未到,一批封装严密的物资便已通过特殊渠道送达安全屋。没有繁复的交接手续,只有一个冰冷的金属运输箱和一份对应的电子清单。
箱内便是“深空之眼”提供的支援装备。那套环境拟态伪装服入手轻盈得几乎感觉不到重量,材质非布非革,指尖触碰时能感受到一种奇异的、仿佛活物般的微温。据简要说明所述,它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光线、色彩和纹理,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动态调整,达到近乎完美的光学迷彩效果,并能一定程度上吸收和扭曲人体散发的红外信号。
而信号屏蔽设备则是一个巴掌大小、造型简洁的黑色圆盘,启动后能在小范围内形成一个持续波动的“信息黑洞”,吞噬特定频段的所有电磁信号,包括大多数生物识别扫描和运动传感器。
叶深仔细检查着每一件装备,他的专业眼光能看出这些设备的科技水平远超当前民用乃至大多数军用标准,其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都透着一种冷峻而高效的美感。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行动能力,但也让叶深对“深空之眼”这个组织更加忌惮。
装备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但要将它们完美融入原有的行动体系,需要快速的适应与磨合。苏晚晴和叶深利用安全屋的模拟训练场,争分夺秒地进行着适应性训练。
叶深测试着伪装服在各种光线和背景下的极限效果,以及移动时可能产生的微弱噪音和轮廓破绽。苏晚晴则专注于信号屏蔽器的有效范围、持续时间以及对己方通讯设备的影响程度。
同时,陆寒琛提供的关于废弃污水处理厂的初步分析报告也传送了过来。报告内容详实得令人惊讶,不仅包括了基于卫星扫描和地质雷达推测的地下结构图(标注了可能的承重墙、通道和大型空间),还列出了安保系统可能采用的几种型号及其已知漏洞,甚至预估了常驻人员的数量和换班规律。
“情报质量很高,”叶深评估道,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但如果这本身就是‘观察者’想让我们看到的……”
“所以我们依然要按最坏情况打算。”苏晚晴接口道,她站在巨大的全息结构图前,手指划过几条可能的潜入路线,“陆寒琛有他的目的,我们有我们的目标。合作,但不依赖;利用,但不盲信。”
他们结合新装备的性能和获得的情报,重新推演了数套潜入、侦查、以及遭遇不同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撤离方案。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斟酌,力求在利用新优势的同时,不留下任何可能被利用的破绽。
夜幕再次降临,为行动披上最好的伪装。废弃污水处理厂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丛生的郊外,在惨淡的月光下如同一座巨大的坟墓。
苏晚晴和叶深身着拟态伪装服,如同两道融入夜色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区域。启动信号屏蔽器后,周围那些可能存在的被动红外传感器和震动监测仪仿佛瞬间“失明”。
他们按照推演的最佳路线,从一个破损的、被锈蚀管道掩盖的检修井口潜入地下。通道内阴暗潮湿,弥漫着陈腐的水腥味和霉味。凭借陆寒琛提供的结构图和自身高超的潜行技巧,他们避开了几处看似寻常、实则可能装有压力感应装置的地面,逐渐深入核心区域。
地下空间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部分区域显然经过后期加固和改造,与原始结构图存在出入。但“深空之眼”提供的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伪装服让他们在巡逻守卫的眼皮底下几乎隐形;信号屏蔽器则有效干扰了监控摄像头的传输信号,使其画面出现短暂而难以察觉的雪花和延迟。
经过近一小时的谨慎探索,他们终于抵达了情报中疑似核心区域的外围——一扇厚重的、需要特殊权限才能开启的合金大门前。门旁的控制面板闪烁着幽蓝的光芒,显然处于激活状态。
叶深尝试使用从陈博士那里获得的权限密钥卡,面板红灯闪烁,显示权限不足。他又尝试了几种技术破解手段,但大门的安全系统显然级别极高,短时间内难以突破。
就在他们考虑是否要使用更激进的手段,或者暂时撤退时,苏晚晴佩戴的、经过特殊改装的听觉增强器,捕捉到了门内隐约传来的、一阵极其规律的、仿佛某种大型设备稳定运行的低频嗡鸣。这声音……与她之前在父亲留下的星图意识碎片中感受到的某种能量波动,隐隐有一丝相似之处!
难道这里面进行的,不仅仅是“镜像计划”的延续,还涉及到了更接近“火种”本源的研究?
同时,叶深也在门框边缘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非“诺亚生命”制式的、微小的、类似监听或信号中转装置的残留痕迹,其技术风格……与周慕深之前提供的某些设备隐隐吻合。
周慕深的人也来过这里?还是说,他也在监视文先生的这个据点?
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找到了目标,却被一扇门阻挡,而门后的秘密,似乎牵扯着更深的层次,门外,则可能还有另一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苏晚晴看着那扇紧闭的合金大门,眼中光芒闪烁。这一次潜入,获取了宝贵的情报,验证了盟友的装备,却也带来了新的谜团。
旧刃虽利,新锋已试。但这潭水,比他们想象的更深。下一次,她需要更强大的“钥匙”,来打开这扇通往最终秘密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