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石”信标在苏晚晴掌心散发出持续而稳定的微光,不再是之前那种偶然的、微弱的温热。当她将全部精神集中其上,并回忆着星图中那隐秘节点的信息时,信标内部仿佛被激活了某种更深层的机制,投射出一束极其纤细、几乎难以用肉眼捕捉的淡金色光线,指向一个特定的方向。
方向并非静止,而是在缓慢地移动、调整,如同精密的罗盘,坚定地指向某个遥远的目标。结合父亲留下的“初始之地”信息,以及影梭紧急调阅的、关于苏正宏与李琟早年活动轨迹的绝密档案,目标范围被迅速缩小。
线索指向了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地方——位于邻省山区深处,一个早已因资源枯竭而废弃了二十余年的、代号“烛龙”的旧时代大型物理实验室遗址。公开记录显示,该实验室早期曾进行过一些前沿的能源与场论探索,苏正宏与李琟在创立“普罗米修斯”基金前,都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那里进行过短期合作研究。
那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且拥有足够支撑早期高风险实验的基础设施(即便已废弃),确实是进行隐秘初始研究的理想之地。
没有通知周慕深,也暂时避开了陆寒琛的耳目(至少在明面上),苏晚晴和叶深带着最精干的行动小组,乘坐经过伪装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悄然抵达了那片被群山与时间遗忘的废墟。
“烛龙”实验室的规模比想象中更为庞大,残破的混凝土建筑如同史前巨兽的骨骸,散落在荒草与灌木之中。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的复苏,几乎抹去了所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信标的金色光线在这里变得愈发清晰和稳定,指向废墟最深处、一座半埋入山体的主体建筑。那里曾是实验室的核心反应堆所在,也是防护等级最高的区域。
通往主体建筑的通道大多被坍塌的巨石和厚重的金属闸门封锁。信标的光线却引导他们绕到建筑后方,一个极其隐蔽的、被藤蔓和伪装网覆盖的紧急排气通道入口。入口处的电子锁早已失效,但机械结构依旧完好。叶深利用工具,无声地撬开了锈蚀的卡扣。
通道内阴暗、潮湿,充满了陈腐的气息。他们沿着陡峭的金属阶梯向下行进了数十米,终于抵达了一扇依旧保持完好的、厚重的铅灰色合金大门前。门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个看似普通的、早已停止运行的密钥识别面板。
就在他们思考如何开启这扇门时,苏晚晴手中的“共鸣石”信标光芒大盛!那束淡金色的光线不再指向远方,而是如同有生命的触须般,延伸出去,轻轻“触碰”在了密钥识别面板的中心。
“嗡——”
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嗡鸣响起,仿佛沉睡了数十年的巨兽被唤醒。密钥面板上,那些早已黯淡的指示灯竟依次亮起,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厚重的合金大门内部传来一阵复杂的机括转动声,随后,伴随着一阵轻微的气流声,大门缓缓地、无声地向内滑开。
门后,并非预想中的破败与尘埃。
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充满上世纪风格的圆形大厅。大厅中央,是一个结构复杂、由大量真空管、晶体阵列和铜质线圈构成的、早已停止运行的巨大实验装置残骸——那应该是早期“场论”研究设备的一部分。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四周墙壁上,那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复杂公式、能量结构草图以及哲学思考的手稿!笔迹苍劲有力,正是苏正宏的笔迹!其中许多概念和雏形,都能在后来成熟的“火种”理论与“约束”协议中找到影子。
这里,就是一切的起点!
苏晚晴缓缓走入手稿之墙,指尖拂过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能触摸到父亲当年在此地挥洒汗水与智慧的温度。她看到许多公式旁边,还有李琟留下的、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工程化的批注,两人当年的合作与分歧,在此刻栩栩如生。
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大厅最内侧的一个独立实验台上。那里没有复杂的设备,只有一个简单的石质基座,基座上,并排放置着两样东西:
左边,是一块拳头大小、通体漆黑、表面却仿佛有星河流转的奇异矿石,它散发着一种内敛而浩瀚的能量波动,与“火种”本源同源,却更加纯粹、稳定。这,就是父亲提到的“基石”?
右边,则是一个由未知透明晶体打造的正十二面体,晶体内部,封存着一缕仿佛永恒跳动的、温暖而明亮的金色光焰。它没有任何狂暴的能量外泄,却给人一种孕育万物、照亮一切的根源之感。这,就是“光源”?
苏晚晴走近实验台,她能感觉到,手中的“共鸣石”信标与那块“基石”矿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微微震颤着。而她的意识,则不由自主地被那晶体中的“光源”所吸引,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启迪。
父亲将最根本的答案,藏在了这一切开始的地方。
然而,就在她准备进一步探究时,叶深低沉而警惕的声音从入口处传来:
“有人来了。不是我们的人。速度很快,装备精良。”
苏晚晴心中一凛。周慕深?还是陆寒琛?或者是……其他一直被忽略的势力?
寻找“初始之地”的旅程并未结束,真正的挑战,在她触碰到最终秘密的瞬间,已然降临。她必须在这尘封的圣殿中,守护住父亲留下的最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