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民生难题,波昶沉思片刻,决定召集重臣商议。
他吩咐侍从:“速请外祖父、徐庶尚书等人明日来政务府议事。”
第二日清晨,波昶在许褚护卫下抵达政务府。许褚身材魁梧,目光如炬,寸步不离地护卫在波昶身侧。波昶虽年少,但举止从容,已显王者风范。他坐在主位上,将各地反映的难事一一说与众人听,希望得到解决之法。
陶让首先发言:“禀太子,关于野兽伤人之事,老臣以为可令各郡组织猎户,由县衙提供兵器弩箭,定期围猎,所猎之物如同地税一般缴三成给官府,其余分与猎户。同时鼓励百姓结伴而行,避免单独进入深山。”
陶让提出解决野兽伤人之法后。
商部尚书糜竺出列提议道:“禀太子,至于材薪短缺,臣以前行商到各地,发现有百姓用石炭烧水做饭,冬日取暖,以为可推广石炭使用。”
“石炭经久耐烧,乃是好燃料,冶铁也少不了它,可加大开采,通过漕运送至各地以供百姓使用。不过烧石炭得需小心炭毒,得在通风之地使用。同时鼓励百姓种植速生林木,以备日后之需。”
波昶认真听取各位大臣的建议,不时点头。议事持续了一个上午,最终制定了解决百姓民生多条措施。
会后,波昶让政务府书吏起草诏令,准备发往各地执行。
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波昶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
他知道,父王在前线征战,自己留守后方监国,保障民生安定同样重要。
只有治下之地安定,前线将士才能无后顾之忧,明国才能日益强大。 “许将军,”波昶转头对身后的许褚说道,“传令下去,明日吾要巡视宛陵周边县乡,亲自察看百姓生活状况。”
许褚躬身领命:“喏!末将这便去安排。” 波昶站在窗前,远眺西方,心中默念:“父王,请放心征战,孩儿定当守好这份基业。”
波彦领着剩余兵马朝着金城允吾而去时。
刘辟在赵云、太史慈、诸葛瑾等人协助下,经过多次大战,终于平定了牂牁郡蛮乱。
这一场战事,用时长久,大小十余战,明军步步为营,先破蛮兵主力于且兰城下,再分兵清剿各处山寨。
最关键的夜郎谷一战,太史慈亲率精兵攀悬崖、绕后路,直捣蛮兵大营,生擒三大酋长,这才彻底打垮了蛮人的抵抗意志。
战后,蛮人各部纷纷请降。这一日,且兰城外,多位位蛮人首领袒露上身,背负荆条,跪在道旁请罪。
刘辟亲自上前,一一扶起,温言抚慰。看着明军整齐的军容、精良的铠甲,再想到先前交战时的惨状,这些蛮人首领无不心服口服,当场表示愿率部归降,永世臣服。
刘辟依统帅府之令,将降兵中精壮者编入军中,共得蛮兵八千余人。又划出牂牁郡内肥沃之地分与蛮人,将其编户造册,安顿家小。
最让蛮人感动的是,明军不仅不歧视他们,反而在营中开设学堂,教他们读书写字、学习礼仪。
这些蛮兵个个感激涕零。有个叫阿郎的年轻蛮兵,在军中第一次吃到白米饭时,竟捧着饭碗哭了:“在山里跟着头领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头领家的粮仓堆得满满的,我们饿得只能啃树皮。如今汉人将军不但给我们地种,还教我们识字,这样的恩情,我们怎能不报答?”
一席话说得周围的蛮兵纷纷点头。从此,他们对原先的首领再不留恋,一心只想着做大明子民。
这样的结果,正是统帅府、政务府所要的。武力降服之后,再施以仁政,加以分化,让蛮人渐染华风。不出十年,牂牁郡必将如中原一般,不再是蛮荒之地,而是礼仪之乡。
为更好地治理牂牁,诸葛瑾特意拜访了太守贺齐。在太守府中,诸葛瑾侃侃而谈:“贺太守,在下有三策献上。”
“其一,可用钱粮招募蛮人修路。这既符合明王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又能让蛮人自食其力。政务府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若一味施舍,反倒会把他们养刁了。让他们通过劳作换取钱粮,既养活家人,又能磨去野性,可谓一举两得。”
贺齐听得连连点头:“子瑜高见!那第二策是何?”
“其二,”诸葛瑾继续说道,“可在蛮人中选拔聪慧好学的年轻人担任小吏,让他们协助政务府管理各部族,教导蛮人修建房屋、开垦田地。若有特别优异的,还可提拔重用,甚至调入中原为官。”
贺齐抚掌笑道:“妙啊!让蛮人管理蛮人,既省力又见效快。那第三策想必更加高明?”
诸葛瑾微微一笑:“第三策其实最简单——通婚。可鼓励军中未婚将士娶蛮女为妻,如此既安将士之心,又可使蛮汉血脉相融。天长日久,何愁蛮汉之分?”
“好!好!好!”贺齐连说三个好字,“子瑜这三策,可谓治本之方。吾这就下令施行。”
次日,贺齐在太守府中设宴,请来众将议事。酒过三巡,贺齐举杯笑道:“多谢诸位鼎力相助,牂牁蛮乱渐平,吾等可向宛陵送去捷报了。”
说罢,他看向一旁的主帅刘辟,问道:“将军,下步该往何处用兵?”
刘辟起身走向屋内挂着的舆图,众人紧跟随后。这张舆图是新近绘制的,比原先的详细了许多,上面标注着刚刚归附的各个蛮寨。
刘辟指着牂牁郡道:“这段时间,统帅府动用数万大军平定牂牁,耗费钱粮无数。然牂牁地广人稀、贫困,缴获的钱粮还不够大军所需,可谓是赔本赚吆喝。但为国家大略,不得不这般做。”
他的手指向西移动,停在益州郡的位置:“这次降服的蛮人部族中,有七八家原是益州郡之人,他们对那里的地形、道路了如指掌。吾欲让他们带路,进取益州郡。”
太史慈、赵云等将领都屏息凝神,等待下文。
“不过,”刘辟话锋一转,“这次不可再调动数万兵马。南中这几郡山高林密,粮草转运极其困难。若是兵马太多,一旦粮道被断,便有全军覆没之危。吾读过汉吏,大汉多少次征讨南中,都是败在粮草不济上。”
他环视众将,继续说道:“吾打算此次只派遣三千精锐,再征召三千有家小的蛮兵,有家小在牂牁,他们必会用心作战,不敢有反意。合计六千人,由太史将军率领,攻取益州郡。”
太史慈听到由自己领军,高兴不已,立即抱拳道:“请主帅放心,末将定拿下益州郡!”
站在太史慈身旁的赵云也欲请战,刘辟却先开口道:“子龙不必着急,大王的调令来了。”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文书,“关中已定,大王已向凉州用兵。李傕等西凉将领归顺后,统帅府多得数万匹战马。大王欲调子龙前往长安训练新骑,以备北上并州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