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这个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经过几天的折腾,网络上的喧嚣,逐渐开始衰退。
周三上午,江东省委书记秦志明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红色的机要电话响了起来。
这个号码知道的人不多,每一个都分量不轻。
他拿起话筒。“志明同志吗?我,梁启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秦志明立刻放下了笔,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脸上露出笑容:“梁老!您好您好!怎么劳您亲自打电话过来,有什么指示?”
梁启华,中科院院士,国内医学泰斗,门生故旧遍布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是能在最高层说得上话的人物。
他不仅学术地位尊崇,更曾担任过国家卫健委的前身——卫生部的主要领导之一,虽已退休多年,但影响力犹存。秦志明在地方任职时,就曾因推动某个重大医疗项目与梁老有过接触,深知这位老人的能量和耿直性格。
“指示谈不上。”梁启华说话不喜欢绕弯子,“志明同志,我听说你们江东,最近在讨论省卫健委一个副主任的提名?叫林杰的年轻人?”
秦志明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这通电话的来意。
林杰的公示期风波,他自然清楚,组织部长和纪委的初步核查报告也已经放在他案头。
他正权衡着如何处理这股暗流,没想到梁老会直接为此事打电话来。
“是的,梁老,是有这么个事。目前还在公示和考察阶段。”秦志明回答得谨慎。
“这个林杰,我了解一些。”梁启华开门见山,“他在省人民医院搞的那些改革,方向是对的!药品耗材虚高的问题,是顽疾,他敢去碰,而且初见成效,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年轻人有担当,有魄力!不是那种只会唯唯诺诺、明哲保身的官僚。”
秦志明安静地听着,他知道梁老还有下文。
“前段时间,柏林那个全球医院管理峰会,他代表省医去做报告,讲的就是控费与提质平衡的‘中国方案’,反响很好!为我们国家,为我们中国的医改探索,争了光!我在国外的几个老朋友,都打电话跟我夸他,说我们中国年轻干部了不得!”
梁启华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显而易见的欣赏,甚至是一丝护犊子的情绪。
“可现在倒好,”话锋一转,梁老的语气带上了不满,“人刚在国际上露了脸,为国争了光,回到家里,就被自己人扣上一堆莫须有的帽子?什么‘靠女人上位’,什么‘打压老专家’?胡闹嘛!”
秦志明试图解释一下:“梁老,组织程序……”
“程序我懂!”梁启华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该查的查,该核实的核实,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志明同志,我们培养一个年轻干部不容易!尤其是这种想干事、敢干事、还能干成事的干部!不能因为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因为一些见不得光的举报和网络谣言,就把一个好苗子给废了!”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稍缓:“我相信你们的组织考察会是客观公正的。我今天打这个电话,不是要干涉你们的具体工作,更不是要为林杰打什么包票。我只是以一个老党员,一个老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向你这个省委书记反映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和我个人的看法。”
“对于真正锐意改革、敢于碰硬的干部,该保护的时候,组织上一定要敢于保护!要为他们撑腰鼓劲!否则,谁还敢改革?谁还愿意做事?都去做太平官好了!”
梁启华的话掷地有声,透过电话线,秦志明都能感受到那股沉甸甸的力量。
“梁老,您放心。”秦志明字斟句酌地回应,“省委对于干部的使用,一贯坚持原则,也注重实绩。对于林杰同志的情况,组织上一定会全面、客观、审慎地考察,绝不会让流言蜚语影响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不会让任何一位踏实干事的干部流汗又流泪。”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梁启华似乎满意了,“志明同志,打扰你工作了。”
“梁老您太客气了,欢迎您有空再来江东指导工作。”
放下电话,秦志明靠在椅背上,沉思了片刻。
梁启华这个电话,时机和分量都恰到好处。
它没有直接施加压力要求必须提拔林杰,而是站在了更高的层面,强调了对改革型干部的保护原则,这让他这个省委书记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大的空间来操作。
他按了一下呼叫铃,对进来的秘书吩咐道:“请组织部张远部长和纪委陈明书记下午上班后,来我办公室一趟。”
有些杂音,是时候该压一压了。
当天下午,省委组织部和纪委的联合考察组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态度也更加明确。
之前一些态度暧昧的谈话对象,在被再次约谈时,感受到了不同于之前的压力,言辞变得谨慎了许多。
那些在网络上蹦跶得最欢的几个本地公众号和论坛大V,突然集体噤声,要么删帖,要么发布了不痛不痒的“澄清”或“致歉”声明,虽然含糊其辞,但风向的转变显而易见。
苏琳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她给林杰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风向变了,京城来风。”
林杰看着手机屏幕,心里松了口气,但并没有太多的喜悦。
他清楚,梁院士的力保,只是暂时稳住了局面,驱散了部分乌云,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对手对他的敌意。
这次提名引发的风波,已经将他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他未来的仕途,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