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烹赛筹备遇三难 账本联动破局来
确定举办“海外中国有机食材烹饪大赛”后,联盟很快就面临三个棘手问题:参赛作品分散在12个国家,怎么统一展示?不同口味偏好的评委,如何制定公平的评选标准?优胜者的奖品是有机食材大礼包,跨境发放怎么确保新鲜?
“先解决展示问题!”小张打开“生态账本”的“赛事互动”模块,搭建了线上参赛通道——海外消费者只需拍摄烹饪过程视频和成品照片,上传到模块内的“作品展区”,系统会自动按国家分类,还能生成专属投票链接。更方便的是,用户上传时需标注所用食材(如“山西小米”“四川辣椒”),账本会自动关联该食材的溯源信息,观众点击就能看到“这道菜的食材来自哪里、如何种植”,让展示更有说服力。
可评选标准的制定让大家犯了难。法国评委偏爱精致摆盘,德国评委更看重食材原味,要是标准不统一,很容易引发争议。小张想到了账本里的“消费者偏好数据库”,他调取了12个参赛国家的饮食数据,结合厨师顾问的建议,制定出“三维评选标准”:一是“食材本味保留度”(占比40%),通过账本溯源确认食材是否按有机方式烹饪;二是“本地适配性”(占比30%),参考当地饮食偏好评分;三是“创意性”(占比30%),由评委综合打分。标准细则和评委背景都在账本公示,避免质疑。
最麻烦的是奖品发放。优胜者分布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大礼包里的新鲜食材(如广西甘蔗、湖南玉米)要是走普通跨境物流,很容易变质。小张在账本的“跨境服务”模块里找到解决方案——对接了覆盖15个国家的“冷链礼品配送”服务商,能根据不同地区调整配送方案:欧美地区用72小时直达冷链,东南亚地区则搭配冰袋+真空包装,还能通过账本实时查看物流轨迹。更贴心的是,奖品里的干货食材(如云南三七粉)会提前寄到当地合作仓库,和新鲜食材分开发货,确保同时送达。
大赛启动后,意外还是发生了:一位巴西参赛者上传的“小米芝士焗饭”视频,因格式问题无法播放。小张立刻在“赛事互动”模块新增“视频格式检测”功能,用户上传前系统会自动校验,不兼容的格式会提示转换方法,还能提供在线压缩服务。很快,这位参赛者重新上传了视频,作品还获得了巴西赛区的“最佳创意奖”。
评选阶段,账本的“实时投票”功能也派上了用场——观众可以为喜欢的作品投票,票数占最终评分的20%。投票数据实时同步到账本,杜绝刷票行为。最终,来自德国的“小米蔬菜浓汤”、美国的“辣椒牛油果沙拉”、泰国的“三七椰子鸡汤”分获三大赛区金奖。
当巴西优胜者收到包含新鲜甘蔗和定制食谱的奖品时,特意在账本里留言:“食材新鲜得像刚采摘的,还学会了用小米做焗饭,太开心了!”这次大赛不仅让联盟的有机食材在海外圈粉无数,还收集到50多道优秀的“中国食材海外做法”,这些食谱都被收录进“海外烹饪指南”,进一步丰富了账本内容。
这天,小张在账本里总结大赛数据:累计参赛作品320份,带动海外食材销量环比增长35%。李大哥笑着说:“没想到一场烹饪大赛,既卖了货,又攒了食谱,下次咱们可以搞个‘季节性食材大赛’!”窗外,湖南的玉米正被收割打包,这些即将成为下一场赛事“主角”的食材,正带着中国味道,走向更多海外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