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云端竹课:隔屏共织的欢喜
线上竹编课定在周六上午,提前两天,小张就忙开了——给社区活动室架好摄像头,帮幼儿园的孩子们调试好平板,还特意跟山里的校长通了视频,确认那边的网络能顺畅连上线。老陈则早早把材料分好,社区的张阿姨们、幼儿园的孩子们围坐在桌前,手里攥着竹篾,眼睛时不时往屏幕上瞟,满是期待。
九点一到,视频准时接通。屏幕里立刻跳出山里孩子们的笑脸,十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到老陈就齐声喊:“陈爷爷好!”城里的孩子们也跟着应和,活动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连摄像头都好像盛不下这份欢喜。
“咱们今天编竹叶挂饰,两边的孩子一起学,最后咱们比一比,谁编的最像!”老陈拿起竹篾,对着摄像头放慢动作,“第一步,先把三根竹篾摆成三角形,固定好,这是挂饰的底座,山里的娃,王伯帮你们看看,摆得对不对?”
屏幕那头,王伯正蹲在孩子们中间,手里拿着竹篾挨个检查:“哎,小虎,你这根竹篾歪了,往右边挪一点,对,这样就稳了!”城里这边,张阿姨也帮着身边的孩子调整,时不时对着屏幕喊:“山里的娃,别着急,慢慢编,奶奶刚开始学的时候,比你们还慢呢!”
课上到一半,小插曲就来了。山里的小女孩朵朵编到绕竹叶纹路时,竹篾突然不够了,急得眼圈发红,小声说:“陈爷爷,我的竹篾没了……”城里的晓晓听见了,立刻举起手里的竹篾:“朵朵,我这里有多余的!要是能递过去就好了!”
老陈笑着安抚:“没关系,朵朵,你跟王爷爷去拿几根后山的竹篾,咱们等你一会儿——正好让城里的娃看看,后山的竹篾是什么样子的。”趁着朵朵拿竹篾的功夫,王伯对着摄像头举起一根刚劈好的竹篾:“你们看,这就是后山的毛竹劈的,煮过之后特别软,编出来的挂饰还带着竹香呢!”城里的孩子们凑到屏幕前,好奇地伸手摸了摸空气,好像能摸到那根竹篾似的。
没一会儿,朵朵拿着竹篾回来了,两边的孩子又接着往下编。这次,城里的孩子编得快了些,幼儿园的林晓晓率先编出一片小竹叶,举着对着摄像头晃:“朵朵,你看!我编好一片竹叶啦!”朵朵也加快速度,没过多久,也举起自己的作品:“晓晓,我也编好了!你看像不像?”
两个小姑娘隔着屏幕互相夸,其他孩子也跟着兴奋起来,纷纷把自己的半成品举到镜头前。老陈和王伯则凑在各自的摄像头前,一边指导,一边交流手法——老陈发现山里的孩子编“竹叶尖”时,喜欢用王伯教的“掐尖法”,比自己的方法更利落,就对着镜头说:“大家看,山里的娃用的‘掐尖法’特别好,咱们也学学,这样编出来的竹叶尖更尖,更像真的!”
王伯也跟着补充:“城里的娃编底座时,那‘三角固定法’很稳,咱们山里的娃也试试,别让挂饰歪了。”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两边的孩子都编好了竹叶挂饰,有的系上了彩色绳子,有的贴了小贴纸。老陈提议:“咱们把挂饰都举起来,对着摄像头合个影,就像咱们坐在一起编的一样!”
城里的孩子们站在社区活动室的摄像头前,山里的孩子们围在学校的屏幕旁,手里都举着翠绿的竹叶挂饰。老陈和王伯分别站在两边,对着镜头笑着点头。按下快门的瞬间,两边的孩子同时喊出:“竹编真好玩!下次还要一起编!”
视频挂断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晓晓拉着老陈的手:“陈爷爷,下次咱们编竹编小船好不好?我要编一个送给朵朵!”山里的朵朵也特意让校长给老陈发了条语音,声音软软的:“陈爷爷,谢谢你们,我把挂饰挂在窗户上了,风一吹,好像竹叶在动!”
老陈看着手里孩子们编的竹叶挂饰,又想起屏幕里那些亮晶晶的眼睛,心里满是暖意。他知道,这堂云端竹课,没有因为距离而变冷,反而让竹编这门手艺,在隔屏的互动里,长出了新的温度——城里的孩子知道了后山竹篾的模样,山里的孩子学会了新的编织手法,而他和王伯,也在这份互动里,琢磨出了更多传承的办法。
这时,小张拿着一份新的合作函走进来:“陈爷爷,有个非遗文化节想邀请您和王伯,一起去现场展示竹编手艺,还想让两边的孩子,把这次编的竹叶挂饰都带去展览呢!”
老陈接过合作函,指尖摸着上面的字迹,又看了看桌上的竹叶挂饰,笑着说:“好啊!咱们带着这些挂饰去,让更多人看看,城里和山里的娃,一起编出来的竹香有多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