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体验课开讲:竹篾间的新相遇
周六的阳光刚漫过社区活动室的院墙,门口就传来了脚步声——提前报名的客人,拎着小袋子,笑着走了进来。小虎早早守在门口,看见人就迎上去:“欢迎来竹篾体验课!材料包都放在院子的石桌上,您随便选个位置坐~”
晓晓和编蔷薇的小女孩也没闲着,她们把之前编好的杯垫、迷你竹篮样品摆放在桌角,浅黄的新鲜竹篾、浅棕的旧竹篾搭配在一起,引得客人忍不住伸手摸:“这竹篾摸起来真光滑,是你们自己劈的吗?”小女孩立刻点头,眼里闪着光:“对呀!从晾竹皮到劈丝都是我们弄的,等下您也能亲手劈一根试试~”
等二十位客人都坐好,老陈拿着一根新鲜竹篾走到院子中央,笑着开口:“今天咱们教编迷你竹篮,不难,跟着步骤来,每个人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先跟大家说下,竹篾软,不用怕弄断,桌上都有备用的,放心动手就好。”
话音刚落,体验课就正式开始了。孩子们分成三组,各自负责一桌客人。晓晓这桌的阿姨们,刚拿起竹篾就犯了难:“四根竹篾怎么摆底啊?总觉得歪歪扭扭的。”晓晓拿起自己的样品,把竹篾摆成“米”字:“阿姨您看,先让两根竹篾十字交叉,再在中间加两根,对齐中心点,用桌上的细胶布粘一下,就固定住啦!”她一边说,一边帮阿姨调整竹篾位置,耐心得很。
小虎那桌的几个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是劈竹篾。小虎拿着小窄刀,先给他们示范:“要顺着竹子的‘筋’劈,轻轻敲刀背就行,别用太大力。”有个小男孩跃跃欲试,可刚拿起刀,手就有点抖。小虎见状,握着他的手,慢慢对准纹路:“别怕,我陪着你,咱们一起劈。”“咔嗒”一声,竹子裂开一道缝,小男孩眼睛一亮:“我劈动啦!”
最热闹的是编蔷薇的小女孩那桌,有位奶奶编到绕篾环节,竹篾总缠在一起,急得有点慌:“哎呀,这怎么回事啊,越理越乱。”小女孩赶紧走过去,先帮奶奶把缠在一起的竹篾慢慢理顺,又放慢速度演示:“奶奶您慢一点,绕的时候盯着前一根竹篾的位置,跟着它的纹路走,就不会缠啦。”奶奶跟着学,试了两次,果然顺了,笑着说:“还是小姑娘有耐心,比我家孙子还会教呢!”
中途休息时,客人们看着手里的半成品,都忍不住拍照。有位年轻妈妈举着刚编好的篮底:“我还是第一次碰竹篾,没想到这么有意思,等下编好要给宝宝当玩具篮。”还有位叔叔,虽然编的篮身有点歪,却格外宝贝:“这是我亲手做的,回去要放在书桌上当笔筒,比买的有意义多了。”
老陈则在各桌之间来回转,时不时帮客人调整竹篾的松紧,解答小问题。看到大家都投入其中,他笑着跟孩子们说:“你看,只要愿意动手,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老手艺的乐趣。”
太阳快落山时,最后一位客人终于编好了迷你竹篮。院子里的石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有的篮沿编了花纹,有的用不同颜色的竹篾搭配,虽然不算完美,却都透着满满的心意。客人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跟老陈和孩子们合影,嘴里不停说着“谢谢”“下次还来”。
等客人都走了,孩子们瘫坐在椅子上,却笑得合不拢嘴。小虎拿起客人留下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竹篮很可爱,谢谢小老师的指导”,念给大家听。晓晓看着桌上剩下的竹篾,说:“以后咱们可以多办几次体验课,让更多人喜欢上竹篾手艺。”
老陈点点头,看着夕阳下孩子们的笑脸,又看了看那些带着温度的竹篮——新鲜竹材的蜕变,不仅是变成了竹篾、变成了物件,更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把这份简单的美好,悄悄传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