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用一笔数额不小的封口费打发了那个头破血流的保姆,他甚至没有力气去追究谁对谁错,只想尽快平息这场风波,抹去家里这令人难堪的痕迹。
他将瑟瑟发抖的王孟泽紧紧抱在怀里,一遍遍抚摸着他的后背,声音是前所未有的温柔和愧疚:“阿泽不怕,是爸爸不好,爸爸没有照顾好你……那个坏人已经走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了。”
那天晚上,王鑫让疲惫的郑雯先去休息,自己则一直陪着王孟泽,直到孩子在抽噎中不安地睡去。
他看着儿子睡梦中仍不时蹙起的小眉头,手臂上清晰的伤痕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的心上。
他下定决心,必须要更好地平衡。
然而,决心在现实面前往往脆弱。
没过几天,医院一个关于王梦清病情出现反复的电话,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瞬间又将夫妻俩所有的注意力和焦虑吸了过去。
家里再次陷入那种熟悉的、无形的紧张和忽视之中。
王孟泽手臂上的伤痕渐渐淡去,但心里那个被忽视的空洞却越来越大。
他发现,那次激烈的反抗虽然赶走了坏保姆,却并没有真正唤回父母的关注。
爸爸的承诺像阳光下的露珠,短暂地闪烁了一下,便蒸发不见了。
一种更隐蔽、也更让人心酸的策略开始在这个早熟的孩子心中萌芽。
既然正常的乖巧和诉说委屈得不到回应,那么……受伤呢?
于是,从某一天开始,放学回家的王孟泽,身上开始频繁地出现各种“意外”的伤痕。
起初是膝盖上轻微的擦伤,他会在爸爸看向他时,故意吸着气,小声说:“爸爸,疼。”
王鑫会立刻心疼地抱起他,消毒、上药,温言安慰,那短暂的温柔是王孟泽渴望已久的甘霖。
后来,伤口开始升级。
手背上出现了与同学打闹被抓破的痕迹,额角有“不小心”撞到门框的青紫。
每一次,他都能得到父母片刻的、带着焦急和关心的注视。
尽管那关注很快又会被弟弟的病况电话打断,但对王孟泽来说,这短暂的温暖也值得他用疼痛去换取。
可人的情感和耐心是会被消耗的。
当王孟泽身上的“小意外”变得越来越频繁,甚至开始影响他正常上学,王鑫和郑雯的反应,从最初的心疼、鼓励,渐渐变成了疑惑、疲惫,乃至不自觉流露出的不耐烦。
“怎么又受伤了?”王鑫看着儿子手臂上新增的擦伤,眉头微锁,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男孩子要小心一点,爸爸现在很忙,你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吗?”
那一刻,王孟泽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掉了,比烟灰缸砸下去时更冷,更疼。
他默默地低下头,不再说话。
他不再刻意制造伤口了,但一种更深的执念在他心中扎根。
他常常趴在妈妈床边,或者隔着玻璃看着监护室里的弟弟,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并不恨弟弟,但他难过,为什么弟弟能占据爸爸妈妈所有的目光?
一个模糊却又坚定的想法在他小小的脑海里形成:是不是只要弟弟好了,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就会像以前一样,有时间陪他,带他去游乐园了?
这个念头驱使着他,做出了一个远超他年龄的举动。
他走进了爸爸那间久未踏入的书房,目光掠过那些落满灰尘的、写着复杂英文和化学式的论文,最终定格在书柜下层几本厚重的人体解剖学、心脏病学概论上。
那些书籍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但他还是踮着脚,费力地抽出了一本最厚的、封面有着心脏解剖图的医书。
正在上小学的王孟泽,抱着那本比他脸还大的医学书籍,坐在地板上,凭借着仅有的识字量和对图片的连蒙带猜,开始了他笨拙而执着的“研究”。
他小小的眉头紧皱着,手指小心翼翼地划过心脏复杂的结构图,仿佛只要他足够努力,就能从这些神秘的线条和文字里,找到让弟弟好起来、也让爸爸妈妈回到他身边的“钥匙”。
他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他只知道,这是他现在唯一能想到的、可以重新获得爱的方式。
时光荏苒,王孟泽在无人关注的角落里悄然成长。
那些艰深的医学书籍,从最初的天书渐渐变成了他独自探索的神秘花园。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甚至让成年人都感到诧异的天赋和理解力。
复杂的解剖结构、药物作用机理,他往往能很快理解并记住。
进入初中,有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课后,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
他偷偷溜进父亲的实验室。
开始用零花钱购买一些小动物——主要是小白鼠,在无人知晓的夜晚,凭借书本知识和自己的琢磨,进行着一些简单却精准的外科手术练习,比如血管缝合、微型器官模拟手术等。
他的研究效果出奇的好。
一次偶然,王鑫深夜回实验室取资料,撞见了正在无影灯下全神贯注进行微血管缝合的王孟泽。
那沉稳的手法、专注的神情,以及旁边记录详实的实验笔记,让王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从未想过,这个被他长期忽视的养子,竟然在悄无声息间走到了这一步。
震惊过后,涌上心头的是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愧疚,有骄傲,更有一种看到绝佳研究苗子的惜才之心。
从那天起,王鑫开始有意无意地指导王孟泽,给他提供更专业的书籍,带他接触更先进的实验设备。
实验室的灯光下,父子俩的身影第一次因为共同的目标而紧密相连——尽管王鑫的目标是挽救小儿子的生命,而王孟泽内心深处,是渴望通过拯救弟弟来拯救自己被忽视的世界。
王孟泽变得更加努力,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实验中。
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每一次手术的成功,每一次对心脏病原理的更深理解,都让他觉得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他要救弟弟,只要弟弟好了,爸爸妈妈就能从无尽的焦虑中解脱出来,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就能回来,那份失落已久的爱就能重新降临在他身上。
也许是他们的努力感动了上天,也许是王梦清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加上持续的治疗和王鑫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调整的辅助方案,王梦清的先天性心脏病情况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下来,并且有了一定的好转。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数次惊险,他终于达到了可以离开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观察的条件。
那一天,阳光似乎都格外明媚。
郑雯激动得泪流满面,王鑫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们办理了手续,准备带着小梦清回家进行长期的康复和观察。
医院门口,王鑫小心翼翼地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王梦清,郑雯挽着他的手臂,一家三口沐浴在阳光下,构成了一幅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画面。
王孟泽默默地跟在后面,看着父母脸上那为他从未展现过的、如释重负的灿烂笑容,看着他们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弟弟身上,心中五味杂陈。
他为弟弟的好转而高兴,但那份格格不入的疏离感却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缠绕上他的心。
他仿佛还是一个局外人,一个隐藏在喜悦阴影里的旁观者。
就在这时,被王鑫抱在怀里的王梦清,忽然扭过头,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看向了落在后面的王孟泽,他伸出小小的手,努力地朝着王孟泽的方向挥舞,用带着点虚弱却无比清晰的童音喊道:“哥哥!快过来呀!”
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的隔阂与距离都被这一声呼唤击碎。
阳光终于也洒在了王孟泽的身上,他愣了一下,看着弟弟纯真的笑脸,看着父母闻声也回过头来,带着笑意看向他。
他心头一暖,眼眶有些发热,赶紧快走几步,跟了上去。
来自弟弟的这声呼唤,像一束光,照亮了王孟泽曾经阴霾密布的心田,也为他苦苦追寻的“爱”,指明了一个新的、充满温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