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
玉林的天气还是格外寒冷。苏晴这边忙完订婚的事,和刘军一起踏上了返回玉林的列车。
苏晴肩上背着个包,里面装着他们刚领的结婚证。
刘军拎着两个行李箱跟在她身后。白色羽绒服,黑色西裤,崭新的皮鞋,腕间还戴着块手表,配上精致的五官,还有鼻梁上的眼镜。看起来显得既成熟又稳重。
刚下火车,刘军马上给王校长打了个电话。挂了电话,他兴高采烈的告诉苏晴:“刚才王校长说有结婚证回去就能给咱俩安排夫妻房了。”
刘军心里暗暗窃喜。
苏晴则是“嗯”了一声,就跟着他往学校走,脚下的土路还是熟悉的触感,偶尔有背着竹篓的老乡路过,笑着用方言喊“刘老师,苏老师,回来啦”。
夫妻房在教师宿舍区最里面,一间带小厨房的单间。
推开门,阳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一旁的大床上,刘军放下行李箱,转身就去厨房:“我去烧点水,你坐会儿。”
苏晴坐在床沿上,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又环视了一圈房子,心里软乎乎的。以后这里就是他们暂时的“家”了。
苏晴坐了一会,也开始收拾起来,铺床,打扫卫生。还特意去之前的宿舍把她养的仙人球也拿了过来,放在了床头橱上。
“对了,我爸说等有空,想过来看看咱们。”刘军端着热水走过来,把杯子递到苏晴手里,“他还问你缺不缺东西,说要是缺,顺便咱们送过来。”
苏晴捧着温热的杯子,摇摇头:“不用麻烦叔叔,咱们在这儿挺好的。”
刘军笑了笑,坐在她旁边,伸手捋了捋她的头发:“我跟他说了,可他不放心,说这条件不好,怕你在这儿受委屈。”
“真的不用麻烦叔叔,你看这不是挺好的吗。”
“好,听你的,晴晴,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刘军揽着苏晴的肩膀,望着窗外的校园景色,语气温柔,“我们一起在这里好好工作,生活。等支教结束,我就风风光光的把你娶进门。”
苏晴看着身边这个文质彬彬、处事周到的男人,心里曾经对志远而产生的那点愧疚和动摇,似乎被眼前这份安稳和体贴渐渐抚平。
或许,父母是对的,这样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生活,才是现实和长久的。
她努力将志远的身影深埋心底,尝试着全身心投入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
开始时,生活确实如同包裹着蜜糖。刘军在学校的表现一如既往地出色,教学能力受到肯定,加上他父亲的影响力,他很快就在同事中建立了威信。
他对苏晴也保持着基本的尊重和关怀,两人出入对,在同事眼中是一对令人羡慕的郎才女貌的璧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军有些厌烦这样的生活,富家子弟从小养成的习性,在朝夕相处中逐渐无法掩饰。
首先是对生活细节的挑剔和缺乏耐心。刘军从小衣食无忧,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当浪漫的新鲜感退去,柴米油盐的琐碎扑面而来时,他的本性开始暴露。
他不会做饭,也从不沾手家务,认为那都是“女人该做的事”。苏晴下班后忙里忙外,他则心安理得地坐在电脑前打游戏。
偶尔苏晴让他帮忙洗个菜、倒个垃圾,他要么推三阻四,要么做得敷衍了事,还会抱怨:“这些事你做不就好了吗?我累了一天了。”
起初,苏晴体谅他可能工作辛苦,尽量自己承担。但时间久了,难免感到疲惫和委屈。
她也是工作了一天,为什么家务就必须是她一个人的责任?一次,她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又累又饿,看到刘军居然泡着方便面,连她的份都没准备,锅碗瓢盆堆在水池里,她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刘军,你就不能帮我分担一点吗?我也很累啊!”苏晴忍不住抱怨。
刘军正戴着耳机打游戏,被打扰后很不耐烦地摘下耳机:“你又怎么了?不是有方便面吗?你自己不会泡点吃?再说家务活哪那么多讲究,就这么大点地方,随便弄弄就行了。”
“随便弄弄?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家”!不是旅馆!”苏晴提高了声音。
“行了行了,烦不烦!”刘军眉头紧锁,重新戴上了耳机,将苏晴的愤怒隔绝在外。
苏晴看着他那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心凉了半截。这和她最初认识的那个体贴入微的刘军,判若两人。
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
更让苏晴感到不安的是,刘军对她似乎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和耐心。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关注她的情绪,倾听她的烦恼。
有时苏晴想和他聊聊工作上的困惑,或者分享学生们的趣事,他总是心不在焉地“嗯嗯”应付,眼睛很少离开手机屏幕。
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除了必要的日常交流,几乎陷入了无话可说的境地。
苏晴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她想起了和志远在一起的日子,志远或许不如刘军有文化,不会说甜言蜜语,但他给的那种踏实和安心,是现在这种浮于表面的“般配”无法给予的。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已经和刘军登记结婚,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她只能安慰自己,也许每对夫妻都需要磨合,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她努力调整心态,试图与刘军沟通,希望改善现状。
但她发现,刘军似乎连沟通的意愿都没有了。他迷恋上了上网,他对她的态度,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冷淡。苏晴隐隐感觉到,他们的关系,正站在悬崖边缘,而推她下去的那只手,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该来的总会来的。
学校新学期迎来了一位实习老师,名叫林薇,刚从师范院校毕业,青春洋溢,容貌俏丽,带着一股未经世事的单纯和怯生生的好奇。
她被安排在了刘军所在的年级组,由一位老教师带着,但办公室正好在刘军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