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瞳族】的成功接触与救援,为玄黄界带来了全新的盟友视角与能量文明的知识瑰宝,同时也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特定的信息层面激起了更广泛的涟漪。【诸界星枢】捕捉到,自那次事件后,来自未知源头的、针对“秩序同行者”这一模糊概念的探测与解析尝试,明显增多了。
然而,一种更加隐蔽、更加诡异的威胁,也悄然临近。它并非噬文明者那般张扬的吞噬,也非归墟那般宏大的寂灭,而是如同无形的蛛网,蔓延在信息与认知的底层。
这一日,负责监控玄黄界内部文明信息网络动态的芷涵,最先察觉到异常。她发现,网络中开始零星出现一些极其隐晦的、不属于玄黄界任何已知文化背景的“杂音”。这些杂音并非攻击性病毒,而更像是一些被精心编织的“认知种子”或“思维模因”。
它们可能伪装成一段看似普通的坊间流言,暗示着“秩序即是僵化,变通才是生存之道”;
可能是一段突然在低阶修士心海中响起的、充满诱惑的低语,描绘着“绝对自由,不受任何规则束缚”的虚幻美景;
甚至是一些扭曲的历史片段,subtly 质疑玄黄界对抗归墟、重塑源初之墟的正当性,暗示这一切或许是某种更大阴谋的一部分。
这些“种子”本身不具备直接破坏力,但其蕴含的认知导向,却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玄黄界众生对自身道路的坚定信念,挑动着对“秩序”本身的怀疑。它们如同信息层面的寄生虫,利用生灵的好奇、恐惧与求知欲进行传播与复制。
“是【织网者】!”林毅在仔细解析了这些“认知种子”的结构后,脸色凝重地判断出来。根据织星者数据库的零星记载与星瞳族共享的古老记忆碎片,织网者是一个极其神秘的、活跃于认知与信息层面的高维存在集合体。它们不直接进行物理毁灭,而是以“引导”、“启迪”乃至“诱惑”的方式,让文明从内部自行瓦解、偏离原有轨迹,或成为它们所期望的“形态”。它们编织的“网”,便是无数这样的认知陷阱与思维牢笼。
“它们在试探,也在播种。”上官婉儿语气冰冷,“若放任不管,这些种子会在网络中生根发芽,最终扭曲整个文明的集体意识。”
常规的信息净化手段效果有限,这些“种子”结构极其精巧,能随着净化手段自动演化,难以根除。强行大面积抹除,又可能伤及网络本身与众生心智。
“它们基于‘逻辑’与‘信息’编织陷阱,”晨曦分析道,“我们的五行混沌,尤其是夫君的混沌源初,本身便包含了对既定逻辑的超越与对信息的重新定义。或许,我们可以‘以毒攻毒’。”
林毅眼中光芒一闪,明白了晨曦的意图。既然织网者擅长编织“确定性”的认知陷阱,那么,就用“不确定性”与“变易”来冲击它!
他引导源初道种,不再试图去识别、清除每一个具体的“认知种子”,而是将一股蕴含着“混沌”、“变易”、“无限可能”意境的法则波动,如同墨滴入清水般,悄然注入整个文明信息网络。
这股波动并不强烈,却无处不在。它不会直接告诉生灵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潜移默化地增强每一个接触网络的生灵内心的反思能力、质疑精神与对多元可能性的包容度。
当一个低阶修士再次听到那诱惑他抛弃秩序的低语时,他心中不仅会产生怀疑,更会自然而然地生出“若抛弃秩序,何种规则能保证我的自由不被更强的力量剥夺?”这样的疑问。
当一段扭曲历史片段流传时,会有更多的声音自发地去考证、去辩论,而非轻易全盘接受。
那宣扬“秩序即僵化”的流言,在充满了“秩序中蕴变易”实际案例(如玄黄界自身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其说服力也大打折扣。
混沌与变易的法则,如同在织网者精心编织的、看似完美的逻辑蛛网上,吹起了一阵永不停歇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风”。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认知陷阱,在这股“风”的吹拂下,露出了逻辑上的破绽,或被众生自行产生的、更加复杂的思辨所稀释、瓦解。
玄黄界的文明网络,仿佛被赋予了一种强大的“认知免疫力”。
织网者的低语并未停止,反而变得更加急促、更加变幻多端。它们似乎被这种前所未见的、基于“混沌变易”的防御方式所激怒,或者说,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多的、更加精巧复杂的认知模因被投放进来,试图找到这层“免疫系统”的漏洞。
一场无声无息、却凶险异常的认知战,在玄黄界的信息层面激烈展开。
而与此同时,林毅与五女,正循着那些被击溃的认知模因残留的、极其细微的反馈波动,逆流而上,试图锁定那藏身于信息深海之中的【织网者】的踪迹。
这场战斗,没有硝烟,却关乎文明灵魂的归属。